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溴与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是体现苯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反应,在原课本上有一个演示实验,但因所使用的试剂溴和苯易挥发,有毒性以及反应非常剧烈难以控制等原因,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敢问津,也就以讲代做,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并不断改进,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安全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教材中,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在圆底烧瓶中进行的。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使苯与溴都产生了气化现象,烧瓶内充满了苯和溴的蒸气。当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时,苯和溴的蒸气外逸,污染教室内的空气。为此,我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仪...  相似文献   

3.
改进装置如图 1图 12 实验用品仪器 :铁架台、注射器、橡皮塞、干燥管、导管、烧杯、橡皮管。药品 :液溴、铁粉、苯、CCl4、水、AgNO3 、NaOH溶液、浓NH3 ·H2 O。3 实验步骤①按图 1装置准备仪器 ,并安装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烧杯中先注入NaOH溶液至浸没干燥管Ⅱ的下端 ;取下带针头的橡皮塞 ,向干燥管Ⅰ内加入少量铁粉并注入 2mL的苯 ;最后将注射器里吸入液溴后 ,将橡皮塞塞好。③推注射器的活塞 ,将液溴注入干燥管Ⅰ内即可开始反应。④反应完毕后 ,把干燥管Ⅰ内的反应液倒入烧杯中 ,充分振荡后分液 ,即可得较纯的溴苯。4…  相似文献   

4.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 (必修 )第一册中的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探讨 ,从散见于有关刊物上的改进结果分析 ,仍摆脱不了反图 11煤油层  2水层  3止气夹应剧烈 ,钠粒四溅、危险性大、生成的气体难验证的缺点。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 ,做了如下改进 ,并经反复试验 ,实验效果好 ,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 ,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1)2 操作方法与实验现象(1)按图 1连接好各仪器 ,检查气密性 ,然后打开止气夹 ,从漏斗中依次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煤油及比漏斗内径稍小的钠粒。(2 )当钠粒经过煤油层与水面…  相似文献   

6.
1 Na2 CO3 、NaHCO3 与酸反应快慢比较仪这是为高中化学教材而制作的。因为照课本那样实验Na2 CO3 、NaHCO3 与酸反应的快慢程度 (实际上是化学反应速度 ,因这阶段学生还没有学到此概念 )是很难判别的 ,为此 ,我们设计了一个可以突破该教学难点的仪器 (如图 1所示 )。本仪器的原理是使两者反应产生的气体经过一段红色的液柱再逸出 ,使它们冒泡的快慢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来 ,从而便于判别两者的反应快慢程度。把本仪器制成示教板形式是为了突出其简便而直观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图 1 (1 )选材 :2 0× 1 80具支试管 …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把开展探究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向,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与开展探究性的实验已成为教师们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溴乙烷的水解实验为例,介绍把教材实验重新设计和创新成易于学生独自探究的微型实验并按科学发现的模式组织教学的过程,意在探讨如何挖掘实验素材中所蕴含的探究内容和成分,以更好地加强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力求让学生不仅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了解与掌握微型实验的概念与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应用,学生反应良好,特此小结,望有关老师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几则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其中包括氨气与氯化氢反应、钠与氯气反应、铜与浓硫酸反应等实验。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10.
一、苯的溴代实验改进苯和溴水不易起反应,但若有催化剂FeBr3存在则易起反应。按人教社《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二册)进行实验,反应剧烈不易控制。现做如下改进,经多次课堂演示,效果较好,而且方便。图1见图1,先在一干燥大试管中加入5毫升苯和1克...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初中三年制化学教材(以下称老教材)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下称新教材)中,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实验在操作上以及对质量守恒原因的解释上不够完善。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进,并引导学生分析改进前后的优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实验应当是一种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手段。为了使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绿色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笔者此前曾经对初中阶段的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及其产物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1] ,现再将两个涉及高中的化学实验进行探讨 ,与同行们共勉。1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及MnO2 的回收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机制备实验。该实验中 ,以浓盐酸和MnO2 为原料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MnO2 +4HCl =MnCl2 +2H2 O+Cl2 ↑  氯气是所需要的产…  相似文献   

13.
原高-化学N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的做法是直接将集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通过来回移动试管使反应速度加快。该实验存在操作不便,观察不便,气体与水接触面小,反应速度不够快等不足,因而,在新编教材中,该演示实验已被删去。但验证NO2与H2O反应生成物之一是酸,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关系,在该节教学中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实验目的1观察N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2认识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3认识NO2与H2O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比为…  相似文献   

14.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①金属燃烧器 ②玻璃珠 ③试管支架 ④容器⑤底具支试管 ⑥电极 ⑦电极支架 ⑧底座⑨ 2 5V灯珠 ⑩乳胶管  接线柱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该装置设计原理科学 ,用料取材广泛 ,廉价易得 ,制作方法简单 ,操作方法简便 ,不易破损 ;反应速度快 ,可见度大 ,反应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准确 ,点燃氢气时氢氧焰的焰色真切 ,稳定可靠 ,演示成功率高 ,解决了“水的组成”一节教学的难点。(2 )用途 :该装置适用于师范类大专院校化学专业“中化实验”课程教学及初中化学“水的组成”一节教学演示实验。3 …  相似文献   

15.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 ,就实验方面而言 ,我觉得现行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具有以下几处明显的优势 :①每个实验均附有实验装置图或实验过程示意图 ,更有利于教材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 ,在抽象文字叙述的基础上增加简明具体清晰的示意图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②增加了Na2 O2 与水反应所产生的热和氧气能引燃脱脂棉的演示实验 ,增强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也加深了对Na2 O2 与H2 O反应的认识和强氧化剂与可燃有机物混合易燃烧爆炸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加了Na2 CO3 、NaHCO3 与稀盐酸反应的学生实验 ,能加…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 19页安排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要吸收热量的实验 (如图 1) ,因为反应要吸热 ,板上的水由于结冰而将烧杯和板粘结在一起。该内容教学时正值夏末秋初 ,气温较高 ,据我了解 ,有不少教师演示成功率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图 1 Ba(OH) 2 ·8H2 O与NH4 Cl反应要吸收热量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化学原理考虑①反应物要充分研磨 ,在烧杯中混合时要快速、充分地搅拌 ,保证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一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吸收大量的热 ;二是使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活中被遗弃的各种各样的废塑料瓶到处都能找到。收集起来 ,挑选合适的塑料瓶进行简单加工 ,做某些化学实验 ,既安全可靠 ,操作方便 ,又不易损坏。现举几例新用法 ,供大家参考。一、取液器平常实验时 ,取用一些易挥发的、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 (如液溴、浓盐酸、浓 H2 SO4 、浓 HNO3 和苯等 ) ,总是要小心翼翼地操作 ,还常会发生一些事故。用塑料瓶按照图 1制作简易取液器 ,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制作 :选取约 2 50 m L塑料瓶 ,用打孔器在塑料瓶的中部打一小孔 (也可以用烧热的粗铁丝烫 ) ,配一单孔塞、双孔塞、玻璃管等组成图 1的装…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新课程改革起始学科自2002年9月起已经整体介入无锡市区。我市九年级化学选用了人教版教科书。据许多教师反应,教材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白磷在水下燃烧这两个实验成功率低。笔者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反复琢磨,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两个实验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实验室工作或指导学生实验 ,常常遇到一些看似很小、实则比较重要的操作技巧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介绍几点化学实验操作技巧。1 橡皮塞打孔在橡皮塞上打孔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很多教材上都介绍了打孔的方法。但是不少人仍然视打孔为畏途———打孔时很费力 ,打出的孔不一定合用 ,弄不好还会割伤手指。现介绍两点技巧 ,以供参考。1 1 修磨打孔器要想轻松地打孔 ,关键是打孔器要锋利。打孔器用过数次后 ,口刃变钝 ,向内卷曲 ,就需要修磨。一些教材上[1 ] 介绍可用专用工具“钻孔器刨”修磨打孔器 ,但…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分别对两组学生两个学期的理论课成绩进行了统计比较 ,结果表明化学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理论课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