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观中的重要内容。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师基本能力的体现,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是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代表的是一种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本文主要从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论述因材施教的心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对因材施教的古老教学原则予以反思,指出在古代社会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每一名教师因材施教实际既无可能,也必定无效。正是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力以及自我持续一生的学习和追求,为其赋予了最终意义。教师对学生之材的判断局限于教师的经验和想象力,刻板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成为我们所要培养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创新的人。去除框架而不去判断学生之材,学生不同的、生机勃勃的生长目标才会出现。因材施教蕴含着潜台词---学生和教师并不平等,教师是先行的觉悟者、知识和真理的掌握者,真理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超越因材施教则认识到学生在逐渐发展,教师即使年纪较大、经验丰富,但教师也在发展中,教师并不完全掌握真理。学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师生完全平等。超越因材施教朝向学生变化的、超越想象力的未来,教师努力给予学生足够挑战。因材施教意味着规训,超越因材施教呈现出宽容,包括对学生不同于教师观点和研究方向的宽容、对失败的宽容,对学生不同于教师和家长发展目标的宽容。因材施教需要判断学生之材,然后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教什么不再那么重要,学生选择学习什么更加重要,因为选择基于学生现在的内在动因,可能生发出超越想象力的意义,因而教师持续支持学生偏离常规的自我学习。超越因材施教的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培养出完全超越自己的学生、具备并将创造力发展出来的学生,这是新的教学成功观念。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为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做准备、为学生必然将逐步变化做准备,而非将学生当作固定人才因材施教。国家教育系统也需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在不同教育系统间、在不同学校间逐步选择、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把集体教学和个体指导结合起来,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从学生、教师、教材等方面考虑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3):62-63
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兼顾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适的学习目标、教育方法开展教学。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也是将因材施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材施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满足中职学校专业课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教育智慧,加强因材施教对于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一线教师的访谈结果,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一线教师在实施因材施教时遇到的困难,并对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在准确把握和处理各种教学资源、恰当利用教学环境的同时,面对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实施个别化和个性化教育,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准确把握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了解教师角色的特点,根据时代要求、课程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等,正确选择和充担恰当的教师角色,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调整和…  相似文献   

7.
教师公正理应成为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内在稳定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的高尚境界,包括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合理分配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分配的标准。但是,即使教师无所偏私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自身条件因材施教,也不能涵盖教师公正的所有内涵。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教师要想真正秉持公正的精神,还要把握好平等对待与因材施教相统一、尊重差异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公正与仁爱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材施教是反映学校教育规律的一条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 ,不仅适用于智育 ,而且适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才能培养中的因材施教 ,而忽视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我们在激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9.
"超越因材施教"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因材施教"传统教育教学原则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它不是因材施教的对立面或反面,而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升华,不仅强调因材施教的正确实施,而且是对因材施教进行纠偏和超越,旨在通过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走心"教育教学。比如对自己的工作有忠诚热爱之心、真心对待自己的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带着情感和温度教书育人、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等。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把自身潜能转化为显能,逐步实现超越性的发展,不仅超越他们自身的原有水平和层次,还要超越教师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0.
孙佳 《新疆教育》2013,(1):175-175
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心理水平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是公认的优秀传统原则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教学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生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点亮学生的智慧和启智学生心灵是课堂变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政治教师秉承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优化教学设计,营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发生成性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能力与觉悟的有机统一,实现启智成慧的教育梦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备将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入课堂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等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肢体语言是重要的交流方式。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发现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反映,让教师根据学生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是师范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构建高职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科学厘定其构成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功能,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全程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凸显专业的师范属性,提高高职师范专业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程度、基本素质、学习热情等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机动灵活地进行教学。挖掘每个学生最大的艺术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授课时,大部分高校存在授课的形式化、授课教师的非专业化、授课内容雷同化及课程被边缘化等问题;指出了中国文化英语授课时存在“中国英语”表达、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片面理解、教学方式僵化等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选授课内容、突出学校特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措施,以达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应该在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增强授课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下工夫,以提升中国文化英语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本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教学要注意发掘其现实意义,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适应学生需求,同时,教师要对经典进行梳理整合,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经典文本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海外留学生临床实践中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提高海外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采用医学生标准化病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等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已有一年,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缺失主要表现为不熟悉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机智缺失和教学评价语言乏力等。其外在原因主要在于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单一和教学实习指导形式化;内因则是师范生自身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可以通过优化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结构、改善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模式、强化师范生的校本培训及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为从根本上提高师范专科生的从教素质,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展开了“创建实训基地,提高师范专科生从教素质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模拟宾训(徽格教学,也叫课堂教学常用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