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得集     
驼背的大拇指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刘莎我班有几位幼儿特别爱把大拇指放到嘴里吸吮,为此我制作了一个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将其套在大拇指上,痛苦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总是吸吮我,我变成了又丑又怪的驼背大拇指,什么事都做不成……”接着,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在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在另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愉快表情的指偶,让幼儿自由表演。最后,我请幼儿讨论吸吮手指的行为。他们有的说:“吸吮手指会把脏东西吸进肚里。”有的说:“手指和指甲会变丑的。”有的说:“我们不要吸吮手指了。”这以后,再也没有幼儿吸…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中,尝试让幼儿操纵指偶讲故事,取得较好的效果。指偶,是套在手指尖上的小型偶像,它与木偶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制作容易。做指偶可用小瓶、乒乓球、厚纸等易取的材料,经绘画、剪贴、装饰,便可做成故事中所需的各种角色。由于制作简单,孩子人人可动手做,个个可拥有较多的指偶,能满足每个幼儿讲故事的需要。二是可两面造型。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有时一个指偶正反面可以绘制成两个形象,如故事《小猪变干净了》中的主角小猪,就可在同一个指偶上,一面做成肮脏的小猪,一面做成干净的小猪。这样,转动指偶,就可把小猪变干净的情节反映出来。三是指偶小巧灵活,容易操纵,幼儿把故事中几个角色的指偶分别套在几个手指上,就可自如地晃动手指进行表演。孩子可根据故事中角色的出  相似文献   

3.
1.设置“问题”,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幼儿对故事尤其是对留有“问题”的故事颇感兴趣。在讲故事的活动中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幼儿续编故事,往往  相似文献   

4.
请你编故事     
本期的“请你编故事”是续编故事,我们要求幼儿根据故事开头,能较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相似文献   

5.
多用台历     
(一)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图片若干。制作方法: 1.将台历卡按4等分裁开。2.将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图片依次粘贴在台历卡上。玩法: 任意翻动图片。并根据图片让幼儿自编故事(图一)。(二)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写有0~10数字的卡片若干套,“+”、“-”、“=”符号卡片若干套。  相似文献   

6.
情况分析根据平时的观察记录,班上部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喜欢编故事,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讲述时语言比较生动、鲜明.部分幼儿喜欢手工,作品表现力较强.自选活动时,参加“手工角”、“故事迷”活动的幼儿最多。但幼儿这两种能力的发展不均衡,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手工作品一般,而手工技能好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全强。另外,幼儿在活动时较缺乏合作的经验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语言游戏     
声音 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听辨生活中各种不同音色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材料 录有水声、风声、纸声、雨声、马蹄声等各种声响的音带一盒。 游戏过程 1.“听录音猜声音”。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听辨喇叭声、火车声、飞机起飞声、轮船鸣笛声、动物叫声等,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听录音,编故事”。在听听猜猜的基础上,教师放几个片断(声音的组合),让幼儿想象编故事或讲几句话,如雨声、走步声、汽车声,让幼儿按所听到的声音次序编讲,也可自  相似文献   

8.
我班有几位幼儿特别爱把大拇指放到嘴里吸吮,很不卫生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制作了一个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然后将其套在大拇指上,痛苦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总是吸吮我,我变成了又丑又怪的驼背大拇指,什么事也做不成。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在书写、绘画等活动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使用铅笔、毛笔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坐姿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幼儿书写、绘画的效果,还容易造成脊椎变形,也会影响视力、身体发育等。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训练幼儿掌握执笔的正确方法,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保证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1用儿歌学习两种笔的执笔方法由于中班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选用儿歌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教学时,我们根据儿歌的内容采取了操纵指偶的游戏形式。用纸做成的指偶套在手指上,从拇指开始…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试教:“皮鞋推车”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及问题线索进行大胆的思考和想象,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述。 2.在打扮皮鞋车和学编故事的过程中,萌发幼儿修旧利废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学习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为此,幼儿数学教学中要向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从对材料的随意摆弄到有序的操作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在一所幼儿园大班的“新授5的组成”一节课上,执教者郭老师给每位幼儿提供了人手一套学具——5颗纽扣,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将5颗纽扣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小朋友都动起了小手开始将纽扣在桌上摆弄起来,郭老师不断巡视幼儿的操作过程,最后幼儿对操作结果进行概括,普遍得出5的分合有4种分法的结论。但分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对“影子”和“我”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小朋友提出的很多疑问设计了本活动。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事物、现象的明显特征与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积累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录像准备(户外分组合作):“画影子”(两人或三人一组,合作轮流用粉笔在影子形成的地方,以绘画记录的形式,分别将早上、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影子轮廓画下来);2.手电筒一个、指偶、一枝铅笔、一个杯子…  相似文献   

13.
经验迁移是当前幼教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慨念,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所谓“幼儿经验迁移”是一种正向迁移,指个体通过回忆、提取自身的已有经验.从而获得新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幼儿经验迁移过程中的引导很重要。那么,教师在指导幼儿经验迁移中存在哪些问题.成功的经验迁移需要具备哪螳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图意。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张图画纸,每桌一盘蜡笔。教学过程: 1.教师交代任务,以引起幼儿听、编故事的兴趣: 今天,我教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编个故事。老师先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请小朋友编中间那段故事,想好了画在纸上,然后把画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个体建构”是幼儿在接受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在个体经验背景下,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体验,形成的个人理解和认知模型。“互动”是指幼儿与同伴、教师和周围环境通过动作、语言、图像、符号、作品等方式形成的对话、合作、协调与分享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建构的过程。“个体建构”和“互动”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着推动幼儿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中对信息做出解释。这种在自身感受、探索和体验下的建构是幼儿自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另一方面,幼儿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他的学…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版块的第一个目标。“有用”指的是数学就在幼儿生活中,真实而实用;“有趣”指的是探究数学问题及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应是主动愉悦的。数学活动“小兵方队”是中班“学做解放军”主题活动中衍生的一个活动。教师围绕“序数”这一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将音乐游戏与序数学习融合,鼓励幼儿以自身为对象感知并理解队列中的序数。幼儿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伴着乐曲完成列队任务,在“思维的体操”中感受数学学习特有的“伴随紧张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17.
我刊的幼儿心理发展评析系列稿,来源于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和她的研究生,在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后得出的报告。系列稿主要针对幼儿常见的行为表现,以及老师、父母的困惑与误区,进行心理学、行为学上的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期讨论的是,孩子为何会出现“胡乱”编故事以及如何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所谓“生成性运动”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运动。幼儿“生成性运动环境”是指能提供幼儿产生运动兴趣,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吴振东 《福建教育》2014,(10):22-23
幼儿经验提升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目的的加工处理,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在结构上得以完善与优化,或是在层次上得以发展,产生质的变化,从而放大幼儿经验的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履行《纲要》赋予的这一角色,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幼儿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搬米》,启发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2.学习用手指偶表演儿歌,锻炼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3丰富词汇:“轻轻”“晃来晃去”。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将儿歌《搬米》改编成故事,并录制成配乐故事。2.设计制作《搬米》的轮动推拉投影片一套。3.制作小蚂蚁手指偶。(幼儿每人三个)活动过程第一部分:利用电教投影片表演配乐故事《搬米》1.表演前,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景。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投影显示一只蚂蚁)一只小蚂蚁在路上散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