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不是物质。尽管科学精神能让我们感受到迷雾中灯塔的亮光、盛夏林间石上流的清凉,不是空气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空灵、洁净,并非彩云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祥云的神奇、飘荡。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不是物质.尽管科学育让我们感受到迷雾中灯塔的亮光、盛夏林间石上流的清凉,不是空气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空灵、洁净,并非彩云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祥云的神奇、飘荡.  相似文献   

3.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4.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要想让学生享受科学、享受科学探究,教师必须热爱科学,把教学当成一种生命的享受。科学教学就应是师生共同追求人的真实,追求自由精神,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理想境地。追寻真实:科学探究的奠基之石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感受到“我要学科学”,而不是“要我学科学”。让科学课的教学充满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能有力地促成“我要学科学的”积极态度,并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访谈中的施一公、袁隆平、许智宏、方精云、杨焕明,2020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杰出的科学家,是撑起民族脊梁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的偶像,能让学生“见人、见事、见精神”,感受到“攀登的艰辛、科学的力量”,更能感受到“殷殷的嘱托、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周晓华 《考试周刊》2012,(28):186-186
随着一次次天灾人祸的发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空气不再新鲜,明白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只有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幼儿才明白应该去实施。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明白的,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更要从点滴的小事开始,让幼儿从身边的事情发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糖吃多了对健康有害,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等多重风险,于是很多人将目光转向了代糖饮料。很多代糖饮料的配料表里都有阿斯巴甜等人造甜味剂成分,这些甜味剂不是糖却能让人感受到甜味,让人不吃糖也能感受到吃糖的快乐,那么,它们真的是糖的健康替代品吗?  相似文献   

9.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看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触摸到科技的神奇美丽。接触自然科学,我们深感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精神的伟大;抚摸社会科学,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邃;品读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10.
云宰和诗源的爱情,一个默默付出,一个后知后觉,但两个人表现出如空气般存在着的有爱小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的眼腈,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我们教师,孩子不是没有闪光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引导孩子们寻找优点,定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自信的力量。那一回,我没有说一句话,却让班上的学生神奇般地改变了模样。那时,我刚接任六(3)班,孩子们在学习、卫生、安全、文明礼貌等方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然而.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在万能的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灯,可残酷的是,这一晚的浪漫却让那些萤火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现在,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不仅能照亮你我家门,还能让我们放松地感受到萤火虫时代的浪漫。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戏剧和影视剧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品质,它不是艺术感悟的惊鸿一瞥,也不是情感闪现的吉光片羽,它有一个足够长度的叙述过程,在这样一个时空绵延的过程当中.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美善与丑恶、矛盾与和解……巨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和重要的时代关键词被这类艺术形式聚焦、打捞、发掘、拓展、扩充和照亮。本单元虽然只是展示了几部作品的片段,但仍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纵深,从《威尼斯商人》到《音乐之声》,从《变脸》到《枣儿》,这几部优秀作品无不内在地切入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河床之下,我们从中读解到了历史的细微表情,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呼吸。我们在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之中,经受了艺术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不是个新概念,但是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却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很多教师不能较快地接受这个新理念,使科学课堂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学习,而没有深入地探究。深度学习能改变课堂的现状,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  相似文献   

16.
李琼琼 《教师博览》2022,(23):21-23
<正>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曾说:“我们的教育最缺乏什么?不是爱,更不是教育艺术,而是温度,是基于人性所需要的精神温度,是让孩子的心灵富足和自豪的精神温度。”那么,何为精神温度?我认为,它需要教师真心接纳每个孩子,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耐心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题记  相似文献   

17.
正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由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活力所在、动力之源。然而,我们只要留心不难发现,校园里因为人为的刻意和不注意,造成校园文化教育的"讽刺",让人尴尬,让人滑稽。  相似文献   

18.
黎明     
大自然的景观变化万千,美不胜收,而能将看到的、听见的、感受到的写成文章,看到让人如临其境却不是一件易事。读完本期《花季文苑》的几篇作品,你是否会有所收获呢?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课程活动中心是由原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小学改制而成的,2010年12月7日正式启动,自成立以来,到这里上课的学生有近3万人次。丰富多彩的课程、独特的授课方式、与校内的课程联动让中心独具特色。通过对周心悦校长的采访,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来这里上课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启发和培养,更让我们感受到课程活动中心大处着眼办教育、小处着手建课程的求新求变的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