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敏 《生活教育》2011,(17):63-64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师范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和专业学习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所以学校特别关注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德育的发展。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所以小学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德立校全面提高绥化市第二中学校长李茂贵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几年来,我们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建立队伍,强化组织保证为了加强德育...  相似文献   

3.
赵小芳 《亚太教育》2019,(9):192-192
“每月一事”教学主题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一种,它具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就深化“每月一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学校班级多学生多,每班学生人数最多能达到70人。班主任真的不好当,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最头疼的莫过于那些调皮的学生了,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常常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而惹是生非。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要求班级每两周开展一次"行为习惯之星"评选活动。每天,那些在各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就在《行为习惯之星记录表》上描红一颗小星星。待两周之后的行为习惯之星评选活动课上,班主任依照学生们得的小星星总数来评选本期的"行为习惯之星",并  相似文献   

5.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正确进行人际交往的必修课程,也是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基础。再加上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校真正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乐园。为此,文中从要有良好的开端,及早培养习惯;要引导学生不良习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要正确引导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避免管理误区,教育局学生长期坚持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教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发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对小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我就深挖课本内容,并且利用班主任的身份,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知道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养成一种坏习惯,受害无穷。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期,可塑性比较强,塑造什么就是什么,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关爱学生,学生就能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在小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学子》2014,(12):87-87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这是事实。但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这个事实。我们要相信“差生”也可以成才,要看到“差生”也有很多闪光点。我们学校是师范学校,主要专业为师范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女生,而幼师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学生们将来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8.
冯文新 《宣武教育》2007,(10):42-42
我们学校的学生借读生较多,来自全国各地,带着各自的口音,带着各自的习惯来到我们的班集体,有的随地吐痰,有的满口脏话。因此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于金磊 《新疆教育》2012,(16):169-16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0.
在对“卓越小学教师”的内涵及素养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发掘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在优质的生源质量、全科综合的培养模式、严格的行为习惯养成、全面的教学技能训练、深厚的专业情意培养等优秀培养经验的重要当代价值。基于以上分析,借鉴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联系新时代新要求,提出“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建议:一是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招生选拔制度以优化师范生源质量。二是重视课程体系的整合创新,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贯穿全程的技能训练以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三是加强直接教育,重视实践感知,突出环境影响以养成师范生深厚专业情意。  相似文献   

11.
现今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各有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忙于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发校本课程,营造校园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校构成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间最久的地方,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班级这个小环境,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密不可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来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I思想品德熏陶的日常教育形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成功与否.除了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是不是生动有趣,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尤其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熏陶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说得上发挥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班级奖卡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客观的、细化的、多角度的评价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班集体积极氛围的营造。对于教师而言,奖卡是一种常见且能够迅速见效的评价方式,所以,奖卡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作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直接动因,奖卡与特定的环境氛围、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发展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在运用奖卡时不加思考,没有掌握好奖卡的“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差距过大”,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琪娜 《江苏教育》2023,(30):75-77
注意力是改善听课效率,提升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专注力”亲子成长工作坊包括学生注意力专项训练和家长培训两部分,通过学生动态和静态注意力专项训练、家长系列培训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执行功能,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习得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而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家长的引导和影响,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社会的影响和锤炼。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I思想品德熏陶的日常教育形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成功与否.除了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是不是生动有趣,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尤其要看这个主题班会活动对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熏陶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说得上发挥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另类”一词,一般用以形容与众不同的人。另类学生是指具有独特的秉性、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反常规的一类学生。另类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学习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作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年龄段的孩子塑造性强,是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时期的孩子学习力弱,是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从课堂学习、学生自我教育等环节的良好学习行为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因材施教,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学生学段特点的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也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质量维系着小学教育质量,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小学教师质量保驾护航,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为了大力推进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需要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引领。在培养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方面,要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学科教学专业的能力,善于组建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勇于创新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为对象,小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是生命中最快的时期。小学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心智和德性成熟,所以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身心发展紧密相关。农村是教育的特殊区域,小学教师承受着来自工作和生活中更大的心理压力。访谈和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压力源于生活中众多琐碎事件,所以心理减压应该从生活入手,“源于生活,减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