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书与受教育》写于1981年,是叶圣陶文集《晴窗随笔》打头的一篇。这年叶老81岁,已经从许多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依然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注着和青少年成长密切关联的教育事业。《晴窗随笔》可以说是老人晚年的教育沉思录,熔铸其中的是他毕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思考。一智者之所以是智者,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常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比如,儿童开始上小学,我们通常说是去读书。我们谁也不觉得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书报之窗     
八旬老人叶圣陶新作《晴窗随笔》陆续刊载年过八旬的老作家、教育工作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最近在《文汇报》上,连续发表了他的新作《晴商随笔》。叶圣陶先生曾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如今,他虽然年老体弱、视力衰退,仍以极大的热诚关怀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看书报眼镜和放大镜并用,还是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就在阳光充足的时侯读读书报,写点随笔,故称之为《晴窗随笔》。《晴窗随笔》之一《德智体三育》(载于1980年1月3日)具体阐述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互相联系,要“全面发展,不宜偏颇”,并列举实际事例予以说明。文中指出,要使学生“三育”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学生双方都按照教育的道理做”,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考试问题,叶老曾经给予极大的关注。他在早年所写的一些有关国文教学的文章里,经常谈论到这个问题,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还在谈论这个问题,十三篇《晴窗随笔》中就有连续两篇专论考试问题。这原因恐怕是:第一,考试问题关系重大。就整个教育来说,怎样看待考试往往同某种教育制度的性质联系着,同办教育的人的指导思想联系着;就一个学科来说,怎样看待考试也往往同这门学科的性质联系着,同执教者的教学思想联系着。有人说,考试常常关系到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考试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的考试问题,长时期来没有很好解决,其中的痼疾还远未根除。比如学习为了应试,这是封建旧教育的老传统。叶老在谈到一九七八年许多学校为应考而作准  相似文献   

4.
"‘《水浒》摇篮,板桥故里’是我美丽的家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衷爱的事业。"这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正耀写在他的《教育随笔》扉页上的一句话。水乡处处可寻的半亩方塘,映照着天光云影,恰似打开的书页。  相似文献   

5.
“‘《水浒》摇篮,板桥故里’是我美丽的家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衷爱的事业。”这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帅张正耀写在他的《教育随笔》扉页上的一句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中国发展心理学名师林崇德教授始终关注着教育、教学、学习与学生智力成长的关系,《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学习与发展》)一书倾注了林崇德教授对青少年学习心理的执着探索以及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堪称他多年从事教育心理科学研究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1996年暑期,我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一次文学研讨会议上结识了辽宁省葫芦岛渤海造船厂一中校长陈志雄先生。这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校长将他多年来所写的杂文、教育随笔和诗歌分别整理出来,于1999年以《三叶集》的总书名出版,其中《绛帐集》是他教育随笔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读了“随笔”的随笔北京房山区良乡二小闫涛我参加教育工作有3年了,从困惑、彷徨、不稳定,到现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少先队工作理论,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要归功于写教育随笔。我写教育随笔仅有一年多的历史。一次,为《辅导员》征文投稿后,接到了编辑的电话....  相似文献   

9.
博客     
《天津教育》2008,(2):52-52
刘铁芳 博客名:刘铁芳教育人文博客 博客地址:http://eblog.cersp.net/80111.aspx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刘铁芳,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曾在《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随笔多篇,著有《生命与教化》、《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等,他善于从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遁理,文字简洁、准确、深刻,他的博文诠释着他对教育哲学的理解,同时也体观了他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他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新闻报道领域活跃着一批有思想、有限光、有见解的资深记者,他们眼中的教育是何种状况?广泛深入基层之后,他们会对教育作何思考?本期起首推由《文汇报》教育记者苏军撰写的教育随笔,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1.
胡乐乐  董苇 《教师博览》2008,(11):61-61
肖老师近日从成都借道青岛去沈阳,给我带来了渴望已久的他的新著——四卷本教育随笔的最后一部——《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岳麓书社2008年5月第1版)。这本书论及教育的诸多方面,但其灵魂是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所有的主题和言说都是由此展开的,值得我们这些希望通过教育关注中国未来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用心品读。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中小学生的教育与成长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文章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的动员令。首先要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这不仅是一个教  相似文献   

13.
只有你最真     
自2001年至今,我已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9篇教育随笔、杂感和叙事文章,两次应邀参加笔会。《教育文汇》的文章大多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开始的时候,写这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兰姆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随笔续集》(1833)是他对英国文学宝库的伟大贡献。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他正是以两集随笔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闻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五十多篇优秀散文,全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想和随笔。兰姆充分发挥了随笔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是江苏省杂文创作大丰收的一年。在一年的时间内,江苏文界推出了一套《江苏杂文十家》丛书。这套丛书包括:乐秀良:《日记何罪》;姚北桦:《暮鼓晨钟》;李克因:《长天秋水》;孙敦修:《酸咸苦辣》;赵力田:《晴窗走笔》;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代以来,施蛰存在《随笔》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新生刊物的支持与呵护,是智者的道义之举.其在《随笔》上发表的系列散文,虽经时光淘洗,仍具可读性,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很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杂文随笔的艺术特色.他在《随笔》上的文字,具有俏皮风格,他往往以“解构”、“重构”的姿态,对读者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进行善意的调侃,展现智者之思,常有新观点、新看法和新立场,令人耳目一新;敢于讲真话,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勇士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教育现代化》在卷首语的位置,刊发了江苏通州刘桥中学校长徐新民同志的随笔短论:《让教育充满绿色》。章中,徐校长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什么是绿色教育呢?走近徐校长,我们逐渐感悟到他绿色教育理念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教育、教育创新的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教育者在探索着、实践着、追寻着。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什么样的人是创新人才?上海的中学生郭敬明发表的小说《幻城》,让全国中小学师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这就是创新。《幻城》是继郁秀《花季雨季》韩寒《零下一度》……之后又一部青少年创作的成功作品,他昭示我们中学生的写作亟待开发,青少年创新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20.
随笔,就是言说心底最随常的感悟,照此说来,它仿佛就成了最好写的一种体裁。但是,事实上,真正写好随笔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独特的深情、看似慵懒的深邃、入木三分的才情和绝不雷同他人的思考,尤其是学术随笔。好的随笔是对自我入思过程的全程纪录。一直觉得肖川老师所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就是昭展这种入思过程的一本好书,也因此一直期待着他新作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