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冲击 ,创作主体发生故障 ,导致了文学精神的失落。要追寻失落的文学精神 ,就要坚定作家的文学立场 ,强化理性思维 ,弘扬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执着于对艺术虔诚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文学课程倡导“多元、质疑、探究”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汉语教育硕士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忽视文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欠缺对学生生源特点的分析把握以及文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低迷困境,可以尝试多种途径予以突围。明确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探究型的专题教学;强化问题意识,提倡质疑探究精神;拓宽教学视野,走与中学文学教学相互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加速奔向没有灵魂的欲望之乡。与此相呼应,欲望化叙事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重要的文学现象。灵肉分离的欲望化叙事对传统中国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也产生了背离。中国文学需要一种精神还乡,重新确立崇尚个体生命价值和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文学创作方向,回归文学追求超越意义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底层文学”创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底层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三点:过度的苦难叙事、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故事的过分追求.“底层文学”创作困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要改变这种创作困境,应该从世界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中吸取精神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线索还远没有清理明白。仔细梳理这 10 0年发生过的各种文学形态 ,比如对 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三种文学作一合论 ,会有助于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认识它们的对峙和互相穿透性。左翼文学是现代政治社会的产物 ,可由此寻觅百年来一切斗争的人们的精神解放、精神困境及其拯救的历程。京派的背景是“北平”文化社会 ,反映乡村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保持自重并不断发生反观现代人性缺失的深长忧虑。海派自然来自于现代商业社会 ,表达新市民遭受物质文明正反两方面压迫的情景。而在表达民族国家理想、人民意识、社会批判精神方面 ,三种文学形态是贯通的。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纠葛中 ,它们所获现代品格的重要方面是手执先锋性和大众性两端 ,既占据现代文明植根之地 ,又留心不被本土封建保守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中国作家在精神上出现了彻底背叛其社会出身的问题 ,这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中国文学要走出困境 ,就必须倡导作家直面现实 ,感受基层 ,超越局限 ,精神寻根  相似文献   

8.
地方院校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遭遇到了极大的困境。在借鉴中学"导学·探究式"课型教改的基础上,结合一些高校《文学概论》教改经验,提出《文学概论》"导学·探究式"课型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在e时代的社会情境中,各种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学被挤压到边缘地带.但文学的突围仍有许多有利条件,走向开阔地的通道也灼然可见,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文学的精神能量:要突出文学表现生活的现实性;要揭示作品人物的精神强度;要致力于培育国民的新的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学来说,还有一层意义上的突围,即如何从世界文学的边缘走向世界文学的广阔天地.应当深入探索并表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根性,把文学的民族性与普世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中国创作,不仅对本国读者的心理吸收有极大的沁入性,而且对全球读者的心理吸收也具有很强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大江健三郎:两个不屈的灵魂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大江健三郎最为推崇的亚洲作家,他们同是自己时代中最关注民族精神的作家,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引发了他们不屈的批判精神,敏锐的观察力使其文学视野由细微的深层人性至普遍的人类困境,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使他们在诗意的原则下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并在文学技巧上不断尝试创新.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的“我”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鲁迅通过他展现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表达了他对发轫于 2 0世纪初的那场思想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 ,同时使小说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完成了对启蒙主义文学的全面突围 ,堪称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对整个文艺界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可说是泥沙俱下,一方面得益于其怀疑与否定精神的洗礼,文艺界的面貌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对这种精神的运用失范也导致当下文学作品缺失精神背景的恶果,由此使得文学艺术中表现“性”、丑陋事物的泛滥,艺术作品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一些人对文学的前景十分忧虑。本文论述了当下文学中对这种怀疑与否定精神的运用失范,驳斥了艺术消亡论,认为重建精神写作背景是当下文学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又过去十年了,但新世纪文学的发展仍未走出低谷,原因是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冲击,使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文学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回顾90年代文学,也许能对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中国作家在精神上出现了彻底背叛其社会出身的问题,这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中国文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倡导作家直观现实,感受基层,超越局限,精神寻根。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随着启蒙思潮逐渐分化和瓦解,知识界出现了各种论争,中国思想文化日益呈现出转型的特征和三分天下的格局,文学版图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新世纪的市场经济和商业主义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批评界对当前文学的评价不一,文学轰动效应的全面失去,文学潮流的持续淡化,网络文学的出现以及文学创作现场的波澜不惊等,已经成为描述新世纪文学面貌的几个关键句子.  相似文献   

16.
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阳刚之美,而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的多为阴柔之美。这种不同,与西方文学属于海洋型文化而中国文学属于内陆型文化的文化传统和西方戏剧属于贵族文学而中国戏剧属于平民文学的文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对一个民族如何感知和想像世界的研究,对一个民族的感情、志趣和自由想像的精神历程的研究.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中华民族精神演变的过程.从当年讨论"文学定义"到今天讨论"文学边界",我们对文学史写作和民族精神重铸关系的关注重点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应该把它归还到原本的文化语境之中,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发掘它与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以及文献学等之间的联系.一百年来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著作,基本上都是汉语文学史,而实际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过数千年的碰撞融合,早已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总体,衍化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哲学.今后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的活力",应该进入中国主流文学史的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阐释了中国文学中方言的广泛运用及其重要性,探究了当前文学方言翻译的现状和困境,运用例证法,分析大卫.霍克斯《石头记》中文学方言的英译,寻求文学方言英译切实可行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母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下的肉体和精神"双重混血",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和发展优势.研究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的生态诸因素,探讨其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从中预测其走向,这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研究中国文学的未来新建构,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陷入了困境:课程设置使英美文学边缘化,学生使英美文学边缘化,教师是使英美文学边缘化。外语系必须高度重视英美文学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多渠道促进英美文学的学习。这样,英美文学教学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