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它不仅成就了信息几何式的“广播”,而且“广播”了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微博“广播”效应的表现特点、微博“广播”效应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微博“广播”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三方面探讨微博的“广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徐蓉 《现代传播》2005,(6):127-129
媒介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广播媒介怎样走出困境,怎样变“弱势”为“强势”,品牌化经营是广播媒介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广播媒介品牌化经营的内涵和动因美国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为其产品规定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并向政府部门注册登记的一切活动,就叫做“品牌化”。企业合理地选择使用品牌,以实现企业品牌与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即“品牌化经营”。①广播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首先应被界定为一个商业概念,它是广播媒介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广播…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同报纸、电视一起,被人们统称作“新闻工具”或“宣传工具”。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比较重视广播与报纸的共性,却忽略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媒介这一事实。吴冷西同志就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以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口号,标志着广播的个性复归。广播作为独立的新闻载体,开始有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这些年在广播宣传中,有自己特点的东西比过去多了,主要是“有声有情,声情并茂”。但毋庸讳言,有广播特点的东西还是太少。特别是在新闻性广播中,有的应该比报纸更快的消息却慢腾腾的,有的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的广播宣传“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呈现了再度辉煌的新气象,它已成为广大听众须臾不可离开的“喉舌”和“知音”。在报纸、广播、电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搞好广播听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对广播传播模式的研究,不断改善广播同听众的关系,满足广大听众的愿望和要求,这是搞好广播听众工作的基础。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对于搞好听众工作更有新的文章可做,也对我们正确认识新时期广播听众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时期广播听众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玥  陆地 《视听界》2013,(2):26-31
在激烈竞争的新媒体时代,常有“车轮子拯救了广播”、“广播是夕阳产业”的论调。不可否认,广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正在面临地位边缘化、经营单一化、生存地域空间有限等现实问题。对于广播而言,触及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整个行业进行制度改革,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但是作为一种发展规律,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生产力的变革。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变革正在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闻受众为什么要读报、听广播?一般人都会回答:为了得到消息,为了得到知识和教育,为了消遣、娱乐。这种回答对,又不完全对。说它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如实地道出了新闻受众的表层心理。说它不对,是因为它没有触及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研究新闻受众的深层次心理“需要”,是办好新闻事业的“秘诀”。  相似文献   

8.
“配乐广播”是发挥广播“带响”特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颇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式之一。配乐广播,就是将写成的文字稿通过播音员的朗诵转化成声音语言,然后恰当地配上音乐进行宣传的一种广播形式。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的最大特点是长于表达感情,它有一种特殊的概括性,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音乐在配乐广播中起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描写环境,烘托场景气  相似文献   

9.
广播具有发布新闻、传播新闻、听众获得新闻“快”的特点。这样就决定了广播记者、编辑嗅觉要特别敏惑,动作要十分敏捷,做到快采、快编、快播出。保证广播新闻的时效性,使广播“怏”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新闻以“新”为特点,那么“新”靠什么来体现呢?它主要是靠记者编辑反映上的“快”来体现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快”就是新闻的生命。在国外,广播记者是十分重视新闻时效性的。据报道:斯大林逝世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的消息,就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名记者得到后,在世界上最先播出的。连苏联自己的电台也落了后。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统里根被刺后,美国国内的广播公司这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媒体样式。说它“另类”主要源于其自身的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它源于服务声屏而产生,但从传播特点、服务功能及存在形态上来讲又归属于“平面媒体”;二是它具有很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更是广播节目创优 属》、《大觉寺的钟声》、《“医患沟通”究竟给我们带的灵魂。综观近年广播战线的评优、创优实践, 优秀 来了什么?》等节目所涉及的题材都是新鲜的,都是过的广播节目在题材、角度、语言、手法、制作等方面 去没有触及或没有深入触及的领域,当属横向拓展的无不追求一个“新”字, 体现一个“新”字, 努力发 新题材,这些节目都获得了全国广播新闻一等奖。掘并创造一个“新”字。可以说, “创新”二…  相似文献   

12.
广播音响的形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是广播的特点,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本质属性。那么,什么能体现广播这一特点呢?是音响。音响体现了广播的本质属性,广播精品常常产生于带有典型的录音报道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声音”。丰富的音响,特别是现场音响,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独家优势,也是广播新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真实性强、时效性快、可听性广、感染力深,新闻节目只有抓住音响的特点,才能使广播的特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钮世君 《视听纵横》2010,(2):101-102
“说新闻”,这种曾经陌生的方式,随着陈鲁豫清新的笑容,突然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国各个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说新闻”。特别在广播电台,更凸显了它的魅力。因为广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它具有一瞬即逝、过耳不留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表达应该是通俗、生动、简洁、优美,琅琅上口。“说”,恰恰符合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在我国内地建立第一家广播网站以后,至今已有31个省级电台建起了自己的广播同站,它标志着中国的网络广播开辟了新纪元。然而,这从多的网站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它们与传统的广播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广播受众的关注,也受到了广播业内人士的重视。本对全国内地广播网站的“三种形式”“九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四个方面的宏观趋势”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这对于正在致力办好广播网站的网行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从so年代中期出现以珠江经济电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新中国广播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曾经是我国广播史上电台业务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作为广播改革的发端,功不可没。但是.“珠江模式”由于历史的局限,本质上没有突破广播业务改革的范围,仍主要停留在电台内部业务改革的层面,尚未触及管理体制深层的改革。近几年来.广播界面临的新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甘共传统的广钱管技体制澜湖不同的崭新广播管理体制?怎样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7.
“自己走路”,是我国广播新闻界有口皆碑的口号。它的含义就是广播新闻不要依赖报纸、杂志和通讯社,也不要照抄照搬它们的宣传方式和表达方法,而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广播新闻应当有自己采编的报道,自己撰写的言论,制作富有广播特点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8.
王宛平 《新闻爱好者》2008,(11):117-117
广播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如何征服听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电视传输技术的增强,网络和手机报等的出现,“快”不再是广播的独家优势。实践证明,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来制作广播节目,是广播媒体的独特手段。音响的运用不但可以增强广播的现场感、立体感、真实感,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表现时间、空间,达到时空转换的效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尔·曼切尔说:“美妙的声音能触及人的灵魂,让人记忆久远。”这也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