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读电视媒介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中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层次关系下的“媒介三农”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判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来自政府的“政策三农”,来自“知识人”的“学者三农”,来自媒体的“媒介三农”,真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三农”。在社会的元场域里,四个子场域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彼此互动的关系。随着媒体自立的进一步凸显,媒介对三农问题的社会唤醒作用不断强化,“媒介三农”向“事实三农”逼  相似文献   
2.
结缘《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起始于扛起摄像机成为职业的电视工作者那一天,至今算来已经十多年了。人生难满百,十多年对于无始无终的"物理时间"来说,恐怕连"转眼一瞥"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新闻媒介竞争十分激烈,以对外宣传工作为使命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我国整个外宣工作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最近走进了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楼,进行了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技术和业务上的独特优...  相似文献   
4.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媒介的"图像建构"作用越来越强大.媒介不仅对青少年以提供各种信息的方式对其予以心灵图像的直接塑型和描绘,而且通过对其监护人--父母、教育提供者--学校的信息提供而予以间接的"图像建构".那么,媒介的信息传播是如何对青少年成长进行社会认知、人生价值观上的"图像建构"的?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媒体样式。说它“另类”主要源于其自身的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它源于服务声屏而产生,但从传播特点、服务功能及存在形态上来讲又归属于“平面媒体”;二是它具有很  相似文献   
7.
公元2050年9月10日,S空间一艘飞船因缺少能源只好迫降地球.在安仔家的高尔夫球场,安仔和子弹头、弹弓狗、长腿正在做游戏,只见蓝光四射,一个大飞碟软着陆在球场,他们好奇地靠近飞船,突见舱门打开,走出一个宇宙人,一落地便滑倒了.此人正是巴斯,他也奇怪,为什么自己不能在地球上行走呢?难道地球上有摩擦吗?于是他接了一下“反摩擦”装置才得以站起.安仔一行四人惊奇地看他,他便用“宇宙翻译机”和他们对话:“我是巴斯,来自S空间,因飞船无‘反物质’能源,只好迫降地球,请求你们帮助.”子弹头回话:“我是子弹头…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体育节目《足球之夜》开创了一个范例 :从报道国内外足球赛场风云 ,延伸到透视足球的战术、技术要求 ;从比赛结果的胜负 ,发展到评论足球运动员的能力 ,教练员、裁判员的执教、执判水平以及足球俱乐部、足协管理体制的得失 ;从一个地区足球球势的涨落 ,观察足球背后的经济支撑和区域人文性格。许多人从熟悉《足球之夜》栏目开始 ,就与黄健翔这位主持人结下了不解的荧屏之缘。1999年初冬 ,在北京飘雪的天气里 ,我与黄健翔面对面坐在了一起。眼前的黄健翔 ,一如荧屏上儒雅、谦逊、平静、自如 ,给人以来自江南水乡之感。…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介对于青少年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意义。但是,媒介在构建青少年的心理图式以及对外我世界认知的图像建构中,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并直接导致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媒介对于青少年传播的信息区域分布来看,有着城市和乡村对比下的数量和质量失衡,直接导致城乡青少年成长的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10.
公共经济学视野下对农电视传播的公共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泾渭分明,以此为参照考量中国电视,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在目前社会转型和电视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化成为我国电视业界和理论界的"理念共识".这种"共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在理论关注上的忽略,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认识自觉"的某种缺失.以公共经济学理论来考察,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不能把这个准公共物品简单地扔给市场,政府的"补位"不可避免;而电视媒介自身的认识自觉和操作实施,更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