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山三高僧诗》是明代一部尚未引起关注的诗僧文学作品。《华山三高僧诗》是毛晋辑录的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系弟子释通润、释慧浸及再传弟子释明河的诗集。《华山三高僧诗》考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考论释苍雪《<华山三高僧诗>小引》的价值;二是考论华山三高僧的诗歌;三是考论四库馆臣《三僧诗提要》的正误等。《华山三高僧诗》具有文学性、佛教性和时代性,因此对此诗集考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于《孔雀东南飞》诗末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华山傍”的“华山”一词,大多文本注为:安徽省庐江县境内的一座小山。近代学者刘大白疑其即天柱山,又名霍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故而得名。这个结论与诗中所言故事发生在“庐江”是吻合的,从地理上指出了“华山”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瑟瑟秋涛谷底呜,扶摇风里一毛轻。半生始得惊人事,撒手苍龙背上行。这是袁宏道咏华山诗中的一首,题为《苍龙岭》。我读过不少古人咏华山的诗词,而于这首小诗特别喜爱,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华山苍龙岭奇特险峻的景色,而且表现了诗人捐介不群的奇特性格,使奇人奇景,交相辉映,比起那些单纯歌咏华山  相似文献   

4.
翻阅了几种咏华山诗的选本,历代名家均列其中,而被毛泽东极力推崇的唐代“三李”之一的李贺,其咏华山章句,各种本子却均未收录,这对人们从不同方位领略华山风光及其人文意义,可以说是缺少了颇有价值的部分,实有补充之必要。李贺诗歌中写到华山景物的有好几篇,现就《赠陈商》一诗中描述华山的部分作以简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我校曾举行同题异构专题教学展示活动,两位老师均执教苏教版一下《咏华山》一课。《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故事,把古诗《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过程中,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形象化教学的策略。第一位老师采用剪贴画的形式,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华山、群山、云朵、红日等剪贴画,课上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讨论怎么贴这些剪贴画。第二位老师采  相似文献   

6.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小诗,描写的是蓝天、白云、太阳映衬下愈发雄伟的华山。诗是七岁孩童寇准即景即情之作,贴合山势,生动传神,很是难能可贵。文本的学习对象是与小寇准同龄的一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历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解读《咏华山》采用一种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引子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3.了解诗、文的联系,拓展文包诗类型课文的学习,渗透学习方法。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很多名山大川,吸引了中外游人。(课件出示)你们看,这是高耸入云的华山,它的山…  相似文献   

8.
“危乎高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惊叹蜀道艰险的名句。而当我们吟罢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的《咏华山》诗后,也会发出同样的惊叹! 讲是这样写的: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据传,这是寇准8岁时随其父登华山时的即兴之作。寇的老师听后十分欣喜,随即给寇准的父亲说:“贤郎怎得不作宰相!”从一首小诗,特别是8岁孩提作的小诗而断定寇准将来会做宰相,这除了讹传而外,未免令人讨嫌了。但就诗而论,的确是一首不错的儿童诗。  相似文献   

9.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同上一堂课,选择了苏教版国标本《咏华山》一课。这是一篇“文包诗”课文,讲了宋朝的寇准小时候和先生一起登上华山的山顶,看到白云在脚下,太阳离自己很近时,随即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老师们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华山的高,以及体会寇准登上华山时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受,采用了很多教法。其中在指导学生理解“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有两位教师都运用了贴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由于时机把握不同,效果也就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读《孔雀东南飞》,人们大概都会被这首长诗闪耀着的反封建的光辉所感动吧?但此诗成于何时,“合葬华山旁”的“华山”所指何处,历代注家的解释,总有些费解之处,而现代研究家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现提出我的看法,以求得到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著作丰富,今留存诗歌约九千三百首。在这近万首题材广阔、风格各异的诗篇中,流传最广、质量最高,最能代表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是那些爱国诗篇。陆游以诗歌为武器,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投降主义;同情人民疾苦等几个方面在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爱国主义以特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在诗歌创作上也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歌形式不拘一格,直抒胸臆,不假雕琢,以趣见长,语言清新流畅,接近口语.  相似文献   

15.
边连宝是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边连宝词不随流俗、绮靡绵密、专注情致、意境幽深、师承温韦、近于花间,但又自具风格特征。边氏闺情词清新疏朗、柔媚婉约,送别词凄怆悲惋、低回深芜。边词语言精练含蓄、质朴淳真,是清初词坛别一奇葩。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认为策兰的诗,有着它自己的“词根”。他的诗从他的全部生活中生长起来。他的诗,是“经验”的产物,是生命的结晶,也是他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穿过苦难历史的语言见证。正因为如此,策兰的诗获得了它的真实可靠性。认同策兰这样的诗人,更因为他们一直在面对内心、面对他们灵魂内部的那些问题。在策兰那里体现了一个诗人与语言相依为命的关系,并且指出,高度的独创性,或“独一无二性”,是一个判断诗歌和诗人的不可或缺的尺度。写作的难度关涉到对内心的发掘和忠实,关涉到朝向语言的纯粹和绝对性的努力,关涉到一种“不可能的可能”。策兰的诗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对难度的某种克服,又是对难度的保持。有难度和没有难度,这会永远是一个尺度,它会把一个真正的诗人与那些充斥的冒牌货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17.
在苏轼2000多首诗和300多首词中,涉梦诗词达352首。这些诗词分真梦诗词和欲梦诗词两类,真梦诗词有的记录其真实梦境,有的记录其在梦中的感受和状态,有的记录其在梦中所作诗词;喻梦诗词则主要抒发其古今如梦、劳生如梦的生命意识,而后者又主要表现为世事如梦和时间如梦两种形式。苏轼之所以大量创作涉梦诗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感受力及前人创作多涉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在流戍的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变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所以写出大量异于以前的诗篇。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赠别唱和诗、写景抒情诗、竹枝词。这些诗有着多姿的风格,突出的艺术成就,炽热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流戍诗既是他诗集中的杰作,也奠定他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20.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咏史诗,且将咏史诗的艺术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陶公咏史。将歌咏对象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与赞颂,而不是简单地当作发议论、抒积郁的工具;其歌咏对象与自身人格异体而同构,是他理想人格的自喻,也是玄学人格的成功实现;他之咏史更多形象描述,艺术形象中包含的人生感受丰富而不单一;他对所咏之史,往往从人类历史规律甚至宇宙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评论史实。因此具有特别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