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摩尔根为什么仅把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需要对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深入开展摩尔根的果蝇测交实验的讨论,使得教师和学生深刻地理解假说演绎法在科学发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测交是指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在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都分别用到了"测交实验",然而,它们三者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测交实验  相似文献   

3.
测交是指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在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都分别用到了"测交实验",然而,三者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内容是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证据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实验是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教材对于该实验的遗传学解释隐含了部分实验假设以及分析说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往往会让师生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得出的经典结论是: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那么,摩尔根是如何通过实验确切地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可信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另外一个人物摩尔根的学生:Bridges,C,是他通过发现X染色体不分离现象,为"W/w+基因在X染色体上"结论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那么,Bridges,C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笔者进行细致分析。一、两种实验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必修2教科书P28~29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中介绍了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用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实验也是说明"假说—演绎"法的一个典型案例. 1 问题的提出 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图解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百年科技     
遗传理论的发展 1911年,基因遗传学的创始人摩尔根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摩尔根是在1907年开始遗传学研究的,通过对果蝇的实验,他建立了遗传学染  相似文献   

8.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孟德尔选用豌豆,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了我们永远纪念的现代遗传学的鼻祖,揭开了现代遗传学的新篇章。摩尔根选用果蝇,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成了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现在,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些经典的实验材料吧!  相似文献   

9.
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决定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在遗传学发展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孟德尔选用豌豆,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了我们永远纪念的现代遗传学的鼻祖,揭开了现代遗传学的新篇章。摩尔根选用果蝇,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成了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遗传学家。现在,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些经典的实验材料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近 2 0年来 ,人们十分青睐另一种实验材料———拟南芥。拟南芥是十字花科植物 ,用于经典遗传学实验已有 5 0年左右的历史。人们发现它在基因组结构、大小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十分有利于植物基因工程的操作。它本身虽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 ,但作为迄今发现的基因组最小的高等植物 ,在植物遗传的科学实验中身价不低。 1 90 5年摩尔根发现 ,果蝇体小易养 ,生活周期短 ,繁殖力强 ,在 2 5℃温度下 1 2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教材中“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这一经典实验的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中两个常见问题,通过还原实验路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基于科学史进行探究,理解实验本质,培养假说演绎、批判质疑的科学思维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整合三个果蝇杂交实验的探索.通过选取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设计,根据一次杂交组合实验结果分别验证了分离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交换规律三个经典遗传定律.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结果分析和验证遗传学定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果蝇杂交实验整合一方面精简了实验学时、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将验证性教学渗透入发现性教学,增加了学生对遗传学实验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实验思维的锻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其重要,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只提到了一种假说方案,通过对其他方案的假设和否定,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科学的实验思维。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很好素材.本节介绍了科学家对遗传现象的探究过程,难点较多,有教师和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的描述和解释存有疑问.结合这些疑问,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理解,对问题进行了解答.一、疑问:本节所说的"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相似"是什么意思?1.问题来源教材29页: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  相似文献   

16.
摩尔根利用突变果蝇发现了伴性遗传,但定量筛选和鉴定果蝇,还依赖于摩尔根的学生Muller所发展的ClB法. 1 ClB法简介 ClB系果蝇中,X染色体上有三个特殊序列:C为染色体某片段位置颠倒的区段,可以抑制带有ClB的X染色体与另一X染色体交叉互换;隐性致死突变基因l,致使该基因的纯合果蝇致死;显性棒眼基因B,有ClB的X染色体的雌蝇具备棒眼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研究为素材进行原创题命制,引导学生加强教材的深度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节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本节(人教版新课程教材)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1 回顾实验,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习,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而果蝇体色的遗传是伴性遗传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在导人新课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作为引  相似文献   

19.
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例,比较分析PCRR模型与一般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层面的侧重之处,为教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模型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果蝇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让学生得出并验证分离定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