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民主管理是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对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实行校长负责制之后,特别是实行一些深化改革的措施后,关于学校民主管理问题,存在两种主要看法。一种是较多地强调集中。认为:校长处于中心地位,人权、财权、办学权都扩大了,就应当突出集中,都要校长说了算。有的同志说:“既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就不要再来两把钳子(指党支部和教代会)。”有的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校长的“必修课”之一,但这个习以为常的“常规动作”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有的校长“听课”,在教室里一呆就是一整节课,且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多注意评价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等内容,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有的校长把听课作为监督检查评价教师的手段,常引起教师的反感;  相似文献   

3.
走出个人说了算的误区———谈校长的民主意识修养□迭部县中学来毅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要领导管理好一所学校,前提之一就是要走出个人说了算的误区,加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修养,把校长负责制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一、校长要强化全员民主意识,提高全员民主素质与群众...  相似文献   

4.
许多教师对校长的评课方式十分反感。可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许多校长在评课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自己却没有在意。笔者认为,校长评课应做“到三忌”。一忌“一锤定音”一直以来,一些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实行“论资排辈”,先由校长进行评课,然后其他教师依次“附和”。一来,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万事先得校长说了算,所以在评课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先由校长评;二来,校长大多德高望重,让校长先评,也体现了教师对领导的尊重。而一些校长在评课时也总会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江山”。殊不知“,说者无意,…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领导素质 管理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学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校长说了算”。凡事都校长说了算,这不是管理,这是独裁。优化学校管理,就要切实推行民主管理.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教育工会、教代会的积极作用,要切实抓好校务公开工作,通过校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通过“内改”均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这种人事权、办学权和财物权集校长于一身的管理体制 ,无疑使学校有了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使学校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大量的事实也表明 ,校长负责制后的校长治校行为 ,同样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有的校长在解决和处理学校改革出现的一些难点、疑点、热点等棘手问题 ,只靠法定的权力因素 ,而忽视了非权力的影响和作用 ;有的校长在“四定”和“四制”等原则问题上 ,则错误地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校长集权制 ,事无巨细均由自己拍板说了算 ,忽视了校内民主集中制 ;有…  相似文献   

7.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8.
校长讲话,历来都用“水平”、“品位”或“逻辑性”等来衡量,讲话只能代表校长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可能代表一位校长真正的管理水平,有的校长健谈,有的校长不苟言语。但作为一名校长,面对教师和学生,还是要追求一种讲话的艺术与高度。学校所有的管理指令都是从校长的口中发出的,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也都是通过谈话进行的,民主与公平的声音是从校长的口中传出的,说话的声音不在大小,而在于艺术,他凝结着校长的思想智慧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忌:“一锤定音”一直以来,一些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实行“论资排辈”,先由校长进行评课,然后其他教师依次“附和”。一来,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万事得由校长说了算,所以在评课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先由校长评;二来,校长大多德高望重,让校长先评,也体现教师对领导的尊重。“教师客气,校长当福气”,在评课时,一些校长也总会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育评优(年度考核、评先进等)活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相当部分校长眼里,只要听话、“擦我皮鞋“者就是优秀;二是有的人为得到“优秀“不择手段,搞帮派,使同事关系变得紧张复杂起来;三是部分教育行政部门随意截留指标,从中捞取好处;四是论资排辈拿好处或按工龄长短取优秀;五是部分学校由行政领导说了算,或官官相护,如今年你提我,明年我提你;六是虽然采用民主选举的形式,却没有公布结果,其实这是假民主,瞒天过海.所有这些,都不符合评优的要求,脱离评优的宗旨,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更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势必大大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严卫林 《江苏教育》2006,(1A):33-33
一忌:“一锤定音”一直以来.一些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实行“论资排辈”,先由校长进行评课.然后其他教师依次“附和”。一来,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万事得由校长说了算.所以在评课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先由校长评;二来,校长大多德高望重,让校长先评。也体现教师对领导的尊重。“教师客气,校长当福气”.在评课时.一些校长也总会当仁不让.心安理得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一务”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学生的评价与家长的评价。这种评价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教师“好”则学校“好”;教师“不好”则学校“不好”。我多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强调:一个教师好不好,不是我校长说了算,也不是其他教师说了算。学生说好,家长说好,才是真正好。当然,  相似文献   

13.
在帕夫雷什中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角落",这是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的"教育角",这些看似无意的设置,恰恰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匠心。这些"小角落"有的是一片草地,有的是废弃的屋舍,有的在苹果树林里,有的在走廊和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这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做校长也应经常“三省”: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怎样履行我的职责,我的职责履行到位了没有。一省:我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校长的职责是贯彻教育方针,制定学校规划,领导学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这是每个校长必须铭记的。但那些条条都是“死”的,是纲领性的、共性的。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把这些内容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实际中,是有着他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是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筹钱,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师生服务,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管理好教育教学和学校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领导素质管理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学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校长说了算”。凡事都校长说了算,这不是管理,这是独裁。优化学校管理,就要切实推行民主管理。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教育工会、教代会的积极作用,要切实抓好校务公开工作,通过校务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通过校务公开,约束自我,凝聚人心。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全面提高领导的素质,以便使素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首先是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从正副校长到…  相似文献   

16.
史峰 《河北教育》2009,(11):32-33
校长与教师交流,应该坦诚相待。但有的校长却以“工作需要”为由,认为在工作中“忽悠”一下也无妨,殊不知“忽悠”却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牢骚的价值 章虹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牢骚却不少,因而,有“牢骚大王”的雅号。老校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大会小会不少批评他,但他却依然故我。 老校长离任后,新来的高校长,却对章老师的牢骚很感兴趣。他不但没有批评章老师,而且还把平时爱发牢骚的几个教师组织起来,成为校长决策的“智囊团”,并由章老师负责。 有些领导对高校长的这一行动很不理解,有的甚至认为这是软弱怕硬的表现。高校长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教师之所以发牢骚,其原因有二:一是上下沟通渠道不畅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及时的反映;二是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校长缺乏人格魅力,认识不到人格魅力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有的校长潜意识里把管理当作“管制”,甚至是“统治”,对教师处处、时时、事事都有一种防范心理,每出台一项规定都着眼于“制约”,总觉得教师“得寸进尺”,于是,在管理中更多的是“铁腕”,是“防患于未然”,是“不轻易让步”;有的校长全靠处罚、批评、末位淘汰或高额奖金等强制或诱惑性手段使教师工作,以此维持教学秩序;有的校长把学校管理这个充满智慧的活动降低到纯技术层面,满足于制度的完善、量化指标的确定、监控体系的健全。所以,虽然有些学校硬件、软件条件都优越,待遇也不薄,似乎什么都不缺,但仍然留不住人,学校治理也不理想。究其原因,缺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每个校长都懂得:高质量的教育来自高素质的教师。打造一支尚德精教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然而,在用什么方法造就这样一支队伍的问题上,一些校长的做法却令人不敢苟同,其结果也事与愿违。有的校长在所谓“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旗号下,用纪律去“管”教师,用制度去“卡”教师,用数字去“量”教师。这种“在教育管理中无视诚信、和谐、合作精神和氛围,通过简单套用监视、鉴别、筛选、打分、排序、淘汰等企业竞争和产品筛选原理,在短时间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从长远看,却因无视和践踏人的基本权益、尊严和…  相似文献   

20.
学生测量火柴盒,有十几个学生的结果是5.7厘米,与大多数学生的结果不一样,教师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作结,看似民主,实际上却违背了“教学民主”的原则,生硬而粗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