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拖课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过后,老师却充耳不闻,仍然站在讲台上,放大了声音讲着。拖课这种现象经常会发生,老师这样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同学们认为不对,而家长、老师认为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孩子们一张张怯怯的小脸,一双双睁大的眼睛,紧张地面对着讲台前的我们,而我们板着一张脸,皱着双眉一脸的凶神恶煞,激动地手执教鞭敲打着讲台,痛苦地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一声高过一声,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满头大汗,学生在下面听得满脸茫然,昏昏欲睡。勉强写出来的作文基本上千篇一律,似曾相识,假话空话满篇,空洞无物读之无味,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兴趣缺,这种现象更是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4.
江利 《今日教育》2008,(7):59-59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心不在焉;教师自以为头头是道,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犹如隔着一道鸿沟,缺乏情感参与和沟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就打了折扣,效果怎么好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声情并茂、尽心竭力地讲课,讲台下学生无精打采、漫不经心地苦熬.这种现象尤以中学最为严重,许多语文教师对此深有同感.他们认为:"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语文课是枯燥的、无味的、没有生机的,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赵世斌 《青海教育》2014,(11):37-37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往往显得呆板而单调,既没有动听的故事,也鲜有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下面表情木然地听讲,整个课堂显得沉闷压抑。那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说得声嘶力竭,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误人子弟。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汇聚学生注意力的宝镜,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入探讨的重课题。其实,只教师在下叙四个字上下功夫,打造生动的课堂并不难。  相似文献   

8.
张富洪 《教书育人》2001,(16):37-38
怯场现象常见于考场上,亦常见于初登讲台的实习生身上。例如,有的学生刚踏上讲台腿就发抖,语言断断续续,有的紧绷着脸,以急促的语调念讲稿,有的板书零乱,错漏百出,更有严重者,思路混乱,头晕脑胀……据一项调查显示,78%的实习生有不同程度的怯场现象出现。为什么实习生会有怯场现象出现?我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实习指导工作,从中分析出下面几方面原因:一、因缺乏在讲台上扮演教师角色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羞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角色心理是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心理基础。而实习生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由于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课堂提问无人应答,课后作业不会写,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活动难以维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学生不喜欢这位历史教师;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  相似文献   

10.
陆旭华 《阅读与鉴赏》2011,(3):69-69,80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大声讲,学生在台下小声讲,甚至有学生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就是由于学生不乐于学习语文,不能积极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因此抟们就要想方设法扭转学生这种不情愿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能乐于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写字课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把范字的写法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也听得很专心,可当老师巡视时,却会发现很多学生写得大同小异,还会兴致勃勃地拉着你的衣角问:老师,  相似文献   

12.
李静 《考试周刊》2009,(46):162-163
我们经常在政治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形: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死气沉沉。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反思教学方式、方法。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安静听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使得课堂的气氛沉闷,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心不在焉;教师自以为头头是道,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犹如隔着一道鸿沟,缺乏情感参与和沟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就打了折扣,效果怎么好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语文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挥笔疾书,忙于记录。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能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水平和素养吗?从最近几年高考中文本阅读得分率的“居低不上”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不是“授之以渔”,更多的是直接“授之以鱼”,学生并没有掌握阅读文本的一般性规律,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内容掌握了一些零星皮毛罢了,积累的是文学知识,却没有提升阅读水平和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次大扫除,我请学生们帮我收拾讲台。突然,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捡到的。”我抬头一望,讲台下散乱地堆放着学生们平时拾到的东西。我一愣,意识到了什么。平时,孩子们拾到东西高兴地交给我时,我总是随意地扔到讲台下的抽屉里。孩子们这一提醒,给了我不小的震动。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又常常因为事情太小而并不在意学生捡到的一毛钱、一只铅笔,忽略了这些“小事”的教育价值,不能正确、及时地强化他们的行为品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心就会受到冷落。我…  相似文献   

18.
杨会杰 《考试周刊》2014,(52):176-177
<正>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时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掌握知识呆板,不能学以致用。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更有甚者,学生"趴倒一片"。这些现象让我们无可奈何,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行考试制度主要以考查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一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很好,可考试时却不会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教师能反思一下学生上课倾听的现象,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让我们先回放一下某堂公开课上孩子们的倾听现象。 一、倾听低效现象回放  相似文献   

20.
陈英 《语文知识》2014,(12):65-67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思维积极,两眼放光,师生配合默契,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课堂自然是高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讲台上的老师仍然滔滔不绝,讲台下的学生却是恹恹欲睡了。这时,学生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再仔细地思考、质疑,他们不再热烈投入课堂,似乎以旁观者的身份被动地听课。这样的课堂,丢失了主体,何来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