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州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足踝部受伤率最高;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扭伤和擦伤;因缺乏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准备活动不足和缺乏自我保护致伤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足踝部受伤率最高(29.2%);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扭伤(35.4%)和擦伤(27.8%)等;学生因缺乏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准备活动不足和缺乏自我保护致伤的比例较高。建议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运动损伤防治知识和健康心理的教育,有效改善足球场地设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70名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发生损伤的原因及特点,提出对策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优秀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程度也较为严重;发生损伤较多的部位分别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和足部;几种主要的损伤类型分别为扭伤、拉伤和挫伤;导致运动损伤的几种主要原因依次是直接激烈对抗、运动负荷过大和场地等环境因素,准备活动不足和自我保护缺乏也引起了较多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后未治愈的比例较高,有少数运动员没有经过损伤后的正规治疗。最后依据调查结果对防治运动损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对国家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陆训期间的伤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运动损伤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膝、踝关节;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和场地设施原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三大因素;损伤多以扭伤、挫伤和突发性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5.
李玄  陈林 《新体育》2023,(24):107-109
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在篮球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损伤的主要部位有指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并且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比赛时期受伤人数较多。在篮球运动中出现损伤的类型主要有拉伤、扭伤和挫伤,并且篮球爱好者在进行上篮、对抗性训练和抢篮板球时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黄淮学院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对篮球运动损伤的了解程度一般,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易发生损伤部位的练习,科学使用护具,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类型以踝关节、膝关节、指关节为主;且高年级运动损伤发生率多于低年级,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其原因除准备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外,还与场地器材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师范体育类专业324名大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规律,并针对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的相关问题提出恰当意见,为其运动损伤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不重视、不合理的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材因素;身体发生损伤较多的部位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腰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田径和足球;经常发生损伤的时期是专业训练课和课余自我锻炼期间;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易发生损伤;学生普遍轻视损伤后的治疗,伤病未愈的比率较多。  相似文献   

8.
为更明确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运动损伤的原因,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菏泽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济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针对体操普修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体操普修课中学生受伤比例较高,且男生大于女生;损伤比例较高的项目是双杠与单杠;受伤部位主要是手腕部位;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要领错误;预防运动损伤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场地管理人员等角色。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减少或避免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运用运动医学领域中研究流行病的方法,对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及致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男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运动损伤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青年冰球运动员和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膝关节、腰背部和踝关节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运动损伤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扭伤、擦伤、挫伤及摔伤较为常见;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伤病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动作技术失误是导致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市1650名中小学生轮滑爱好者进行运动损伤调查,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策略提供依据.广州市中小学生轮滑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率为70.25%;主要损伤部位是手腕部、肘部和膝关节,损伤类型有擦伤、扭伤、挫伤、拉伤等;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30.72%)、缺乏自我保护(22.01%)和注意力不集中(13.12%)等.中小学生有效地预防轮滑运动损伤应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场地、护具和鞋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年江西省高考体育缓考生的运动损伤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损伤考生年龄结构、性别、训练年限和区域来源具有不均衡分布特征;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踝关节、足部、膝关节等部位,并主要以肌肉与韧带受伤的形式表现出来;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篮球、足球、100m等考试项目中;准备活动不充分、碰撞、自然环境和场地是产生考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损伤部位与损伤性质及训练项目之间具有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省5所高校2009、2010级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和比较分析高校男女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发生场合、损伤部位和发生原因。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场合以课外活动最高;在众多的项目中,以足球、篮球、滑冰、田径发生运动损伤居多;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为踝关节、指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而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错误、场地器材原因和违反规则。教师对学生运动损伤采取的教学保护性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措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运动损伤与运动项目、季节有关;运动损伤主要是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水平不高、场地欠佳、旧伤复发、运动疲劳等,并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足踝损伤占38.7%;膝损伤占17.3%;大腿占12.5%。其中扭伤占41.8%;擦伤占27.7%。损伤主要发生于比赛与课外活动中。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合理冲撞过激,缺乏自我保护和犯规等。建议加强运动损伤防治知识的传播和健康心里教育。  相似文献   

15.
蔺红伟  高峰 《精武》2013,(36):167-16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足球专修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讨了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足球选修班学生大部分有运动损伤的困扰,损伤的程度大多数以轻伤为主,占到66%。运动损伤性质最常见的是扭伤和挫伤,另外拉伤和擦伤也比较常见。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踝关节膝关节以及大小腿。发生损伤环境主要是在比赛中。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技术掌握、准备活动、身体素质、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6.
研究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今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调查中发现运动损伤大部分发生在上课和课外活动时,发生最多的是关节韧带扭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在众多的项目中。以篮球;田径和足球居多。应加强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及对学生自我保护常识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对扭伤及撞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在运动损伤中,足踝部损伤占第一位,而足踝部损伤中踝关节韧带损伤占第一位,踝关节韧带损伤又以外侧韧带为多,尤其是距腓前韧带损伤最为多见。这是由踝部生理结构特点所决定的,当踝部受冲撞扭转,身体失去重心,踩到不平地面时,均可使踝部韧带扭伤。常见于体操、足球、篮球、跳远、跳高、排  相似文献   

18.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校园运动损伤的情况,提供预防对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与校园运动时出现的运动损伤成因及特征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云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在参与校园运动时遭遇擦伤、拉伤、扭伤、挫伤、脱位、骨折等运动损伤的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学校安全教育有待提升,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且体育技术动作缺乏合理性,未进行科学的准备活动,缺乏基本运动损伤知识等;科学实施损伤预防、康复知识等教育手段,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重视运动理论知识学习等是预防大学生校园运动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足球运动中下肢运动损伤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运动是一项主要以脚为支配对抗性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快速的对抗当中难免发生损伤,其中以下肢损伤多见。足球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课外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队员的学习、生活与训练。因此,在参与足球运动的同时应该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伤害事故。大学生作为参加足球运动最广泛的人群,其运动损伤最为全面并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关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也就相对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