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在Branzburgv.Hayes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拒绝给予新闻记者在大陪审团面前作证的特权。联邦巡回法庭一般承认记者拒绝披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和消息材料的有限特权。许多州法院也通过法律或者判决在个案权衡的基础上保护记者的有限特权。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法律     
一个在战场上打过多年仗的老兵,在一次街头追击战中,抓获了一个趁战乱盗财物的小偷。可一个记者在他写的报道中,却颠倒了两者的身份,误把老兵当成了贼.老兵具状控告说他受到了诽谤。那家报纸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法庭的审讯。最后,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解决,由报纸付给老乒一万美元赔偿名誉损失。一个生意人,被一家报纸谴责为“盗窃大王”。被谴责者以诽谤罪向法院起诉,到后来,双方同意庭外和解,报纸向他的宽容者提供了二万五千美元. 一位作家的个人生活,曾被一家报纸的一位专栏文章写作者,写了一系列文章进行辛辣恶毒的攻击.其后,作家以诽谤罪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付给他七万五千美元的损毁赔偿金。一位汽车修理工,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被谴责为非法从事拖曳汽车业务.在查清他确实清白无罪之后,经陪审团裁定,从电视台获得四万美元的赔偿金. 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其特征都是触犯了诽谤法。可以说,没有那一个新闻单位,不论它是属于印刷传播领域内的或是属于播送传播领域内的,都很难避免遭到以这样或那样的诽谤罪名提出的起诉.必然地,新闻传播单位要花很大的力量去做辩护工作,这其中,有些辩护是十分有效的,有些则只能是部分地有效.可不管怎样说,为着应付这类讼案,新闻单位在财政开支上必然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为此,对在各类传播媒介中从事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来说,  相似文献   

3.
美国明尼苏达州法院,今年7月下旬对一桩涉及新闻自由的诉讼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判决,因而引起美国新闻界的激烈争论。事情发生在1982年明尼苏达州选举州长时期。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柯翰先生协助一位共和党候选人竞选。为了击败民主党方面的候选人,柯翰向两家报社的记者出示了一份法院文件。那份文件证明竞选副州长的  相似文献   

4.
厄尔·卡德威尔是《纽约时报》驻旧金山办事处的一名黑人记者,曾写过一组关于黑豹党人的报道,其中引述一名黑豹党参谋长的话,说:“我们主张以武力和暴行等景直接的方式来推翻政府……我们唯一知道的解决方案是武装斗争。”为此,法院1970年2月2日签发传票给卡德威尔,命令他到大陪审团前作证,并  相似文献   

5.
在写法律题材的新闻记者中间,直到现在还争论一个问题:在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哪个阶段,报纸可以发表意见。审判之前是否可以写?在审判时是否可以写?在判决之后到上诉审法院(即第二审法院,负责审理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案件——译者注)审核之前是否可以写?看法有各式各样,时常是相反的。深信从提出刑事追究到判决生效,报刊能够引起社会人士对诉讼程序的注意。写作的时候倒是应该考虑诉讼程序不同阶段的特点,那是另一回事了。在这里我们就开始谈谈这个问题吧。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不是商品的争论由来以久 ,中外皆然。本文作者认为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报业具有两重性 ,即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 ,我们就不应该在报纸是不是商品的问题上作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为此 ,作者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服务的理论来分析报纸的特性 ,试图说明报纸是一种附带有形物的服务形式。如果这一服务形式的目标指向市场 ,以营利为目的 ,那么 ,这一服务的有形物──报纸就是商品 ,否则 ,就不是。因此 ,作者认为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报纸是商品或不是商品。事实上 ,报纸可以是商品 ,也可以不是商品。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报纸网站的"收费vs广告"争论由来已久,今年5月初,当默多克对外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免费午餐",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时,报纸网站经营模式争论再次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明尼苏达州法院,今年7月下旬对一桩涉及新闻自由的诉讼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判决,因而引起美国新闻界的激烈争论。事情发生在1982年明尼苏达州选举州长时期。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柯翰先生协助一位共和党候选人竞选。为了击败民主党方面的候选人,柯翰向两家报社的记者出示了一份法院文件。那份文件证明竞选副州长的民主党候选人在12年前(1970年)曾因在商店的一次偷窃行为受到法律惩罚。他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美国报业界最重大、最引起争议的发展走向之一,便是报纸集团化。如果说1900年美国报业界的报纸集团化还只是崭露头角的话(1967种日报中仅有27种为集团所有),那么,到1990年,这种报纸集团化形式已成为普遍模式,大约75的日报为集团所控制。长期以来,美国的学者们以及广大的公民对这种集团化现象争论不休,焦点主要在于,报纸集团化是否缩小了“意见市场”,是否损害了政治民主,是否由于集团化报纸的跨地域性而影响了社区的稳定性,等等。但不管人们怎样争论,报纸集团化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来,相反,以不可逆转的势头向二十一世纪推进。本文的目的便在探寻报纸集团化的源流、解释报纸集团化的内外动因、总结其中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本文关注的不是报纸集团化应不应该存在,而是报纸集团化怎样存在、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星红  金玲 《新闻世界》2012,(8):232-233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媒格局,也使报纸的法院庭审报道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纸既要发挥自身优势,也要转变思路,寻求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中,报纸在做法院庭审报道中要做到“冷眼热心”,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坚持人文关怀,这样才是寻求发展、树立权威、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吴方 《军事记者》2008,(12):39-41
一、30年报纸的变与不变 在三大传统媒体中,从“年龄”上讲报纸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它出现得最早,存在的历史最长久。其主要原因是,早期报纸生产和传播所依赖的客观条件最简单、最基本。只要有纸和笔,报纸就可以采编;只要有油墨印刷,报纸就可以出版。读者拿到一张报纸之后所需要的阅读条件也最普通,只要有光线,就可以随时反复阅读。在内容方面,报纸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很高的公信度,以报道的权威性赢得了读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2.
四、保护报纸的中立立场 受邀演讲 42.时报充分承认外在表现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能够为报纸的利益服务。尽管如此,如果员工在公共场合的露面能够一定程度地导致实际上或表面上的利益冲突,或是破坏报纸在公众当中的公正形象,则员工不得参与。任何参与就某事件在广播、电视网、公众论坛或是陪审团讨论的时报员工,都不得负责采写、编辑关于该事件的稿件。  相似文献   

13.
四、保护报纸的中立立场受邀演讲42.时报充分承认外在表现能够提升自身影响力,能够为报纸的利益服务.尽管如此,如果员工在公共场合的露面能够一定程度地导致实际上或表面上的利益冲突,或是破坏报纸在公众当中的公正形象,则员工不得参与.任何参与就某事件在广播、电视网、公众论坛或是陪审团讨论的时报员工,都不得负责采写、编辑关于该事件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一、庞大的报业帝国仅以报纸数量而论 ,美国在世界报业的老大地位就是不可动摇的。据美国报纸协会2001年公布的数据 ,2000年全国各类报纸的总数就达9169家 ,其中日报 (即每日出版的报纸 ,包括晚报 ,下同 )1480家 ,周报7689家。这一数据还未包括美国各大报单独发行的917家星期天刊。2000年美国报纸发行总数达13037万份。美国于1783年即已诞生全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 ,但报纸的大发展却是在19世纪末廉价大众化“便士报”(指一分钱一份报纸 )出现之后。到1910年 ,美国的日报已经达到最…  相似文献   

15.
报业新媒体焦点问题:梳理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报业未来前景的争论自2005年报业"寒冬论"的提出而延续至今,在我们对各大报社领军人物的采访中,他们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见解和理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朱夏炎说"死的是纸,活的是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梅宁华说,20年内报纸不会受到致命影响;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说报纸还会稳定若干年,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报纸绝对会被替代,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报刊亭买报纸,首先看的就是一版。单位订了全国各地几十份报纸,把它们都整整齐齐地挂起来,就会发现各家报纸都在一版的版面上下了大工夫:琳琅满目,印刷精美,无论是庄重大气的、清秀灵动的,还是精致小巧的,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是把自认为最好看的新闻和图片摆放出来,乍一看上去十分类似杂志封面的扩大版。就像百货大楼里的橱窗,里面陈列的往往是最诱人的精品,如当红的首饰、刚上市的新款服装等,让顾客一看就会产生购买欲望。报纸的一版版面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30):46
是否设立"付费墙"一直困扰着报媒。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是报纸的客户,还是报纸要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对这个问题,德国的《日报》认为,读者是报纸的主人,《日报》是由1.2万名读者组成的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报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垄断程度特别高,整体上形成了新闻集团和费尔法克斯集团这两大传媒巨头的垄断局面。虽然两大传媒巨头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但由于每种报纸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不同报纸的读者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报纸之间的竞争很小。  相似文献   

19.
广大读者是我们报纸服务的对象。如果把读者称为报纸的主人,那末,读者来信,不论是反映个人的或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对工作,对干部进行批评和监督,都是人民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力,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因此,认真对待和处理读者来信,是报纸编辑部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是办好报纸的大问题。工人日报复刊后,把代表群众讲话、反映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4,(11):10-14
“新京报》创刊伊始,当时的报社领导便向世人表达了《新京报》的报业理想:“再经过几代报人的努力,《新京报》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21世纪中国最有责任感的报纸。”事实上就社会影响而言,“新京报》已经有所建树。网络、电视、通讯社、报纸和杂志对《新京报》的新闻与社论转载率很高,仅CCTV和BT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