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引学科发展,鉴定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但现在的评价往往忽视弱势学生群体,陷学生于被动,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给信息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造成造成很大危害。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迫在迫睫。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忽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学生一离开书本,进入社会,就显得与社会不相适应。基于对这种弊端的思考,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对丰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均有独特的作用。那么学校究竟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期“课改在线”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沿用和照搬职前教育的学科型课程范式,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偏重业务知识进修,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偏重刚性课程结构,忽视弹性课程体系;偏重分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为切实提高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必须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以解决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模块式课程结构乃是这一课程体系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思维方式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 ,是影响学校课程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现代学科体系的逻辑结构 ,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现代价值观念 ,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条件。学校课程理论对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关注不足 ,课程实践更是忽视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这一问题已制约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现代人才的培养。重视现代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的作用 ,已成为学校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活动课程的评价大多还是采用学科课程的评价模式,即强调教师是评价的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还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再有,在评价时往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和形式显然和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的课程,真正使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及社会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往的课程评价,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偏弱,忽视过程评价及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的评价,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等。总之,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因此,在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8.
教育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促进学生有利于其终身持续发展的主体性素质的发展。围绕这一核心,近年我们以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前的小学课程体系存在着以下弊端: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圳练,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过于注重接受学习,忽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等等,为此,从2000学年度起,我们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意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重点进行了“综合学习”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有利于加强实践性,体现时代性,突出创新性,增强趣味性,扩大开发性,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进入中小学,这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前所未有,这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作为独立形态的课程,其功能超越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体现学校的特色。我们区2002年进入省级课改实验区后,“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将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过分夸大量化评价的功能,并错误地根据分数高低为学生排队。导致学生的学习为分数所驱使。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由此而被湮灭。因而改革旧的课程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及实施方面首次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可以说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是支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目标的三根支柱。学生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正是基于这点。“课标”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交融整合。构建为立体的框架,确定为课程的目标。贯穿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的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一种课程形态。其课程价值是把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实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其对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来,我们经过大胆探索和初步实践,建立了以“五个结合”为依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杨峻 《考试周刊》2011,(29):73-73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现状仍不乐观,主要采用的方式还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一些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导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这不仅是评价理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手段的变革。目前各学科都在尝试运用发展性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它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以纸笔测验为主,那么应该怎样开展学生评价?发展性评价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否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学科属性,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学科支撑;思想引领、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的课程目标定位,明晰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文化渗透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构成了劳动教育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明确家庭、高校与社会的教育主体职责,有助于形成多元协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机制,有助于构建诊断性、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仪器分析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验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四个模块对重新构建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的学习质量的评估方法是使得研究生学习课堂中取得"双赢"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包括该学科课程框架体系、课程教学大纲与内容、创新能力评估三个层次的内容,构建"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的二元互评系统,更好的发挥评价体系的指导参考作用。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有必要改"知识传授为导向"为"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新构建凸显"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能力"特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以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的重点核心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在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平台基础上将能力培养渗透整个专业学科课程教育中,全面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晶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83-184
几年来,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模式的影响,《数据结构》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使用教材上,基本沿用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这种学科型课程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获得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应强调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按照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基础理论中陈旧的东西删除掉,同时添加新的知识理论,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注重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黄健辉  姜勇 《学科教育》2000,(12):1-3,15
东洲小学在总结以往课程改革经济的基础上,把劳动、自然、社会等课程的部分课时进行分离整合编成了本校的劳动教材《综合活动实践指导》。构建了立足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使学科教学与生活实践相沟通,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并注重课外延伸,组织兴趣小组,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结合。最后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劳动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