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1年1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由该报记者曾革楠撰写的《肩负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楚天都市报〉探索主流化转型纪实》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向全国新闻界推介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功经验。 该报配发的评论称,"《楚天都市报》一系列主流化转型的实践,让党和政府关注,让同行瞩目,让读者叫好,为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转型提供了范本。"并指出"《楚天都市报》的转型并非回归传统‘主流报纸',也不是单纯地吸引受众眼球,而是转向打造报纸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这一办报理念,对于提升报业竞争力,加快中国报业产业化进程,乃至整个媒介市场的完善和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地市报队伍中,有一类非常特殊的报纸——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由原地级涪陵市、万州市和黔江地区党报转型而来的《巴渝都市报》、《三峡都市报》、《武陵都市报》。它们都属于在夹缝中生存的报纸:报纸定性为区域性综合类都市报,而所在地方党委政府仍然要求报纸发挥党报职能,然而报纸不是区委机关报了,发行不能靠行政命令,闯市场的难度很大。《巴渝都市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  相似文献   

3.
姜进章 《新闻界》2006,(6):19-20
都市类报纸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中心城市发行,依靠广告收入维持再生产,内容反应城市读者综合新闻需求,运营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这一类报纸。他们的发展代表了我国报纸产业化的过程,从晚报开始进入市场化发行,到都市报发展成所有报纸要素的全面市场竞争;从广告经营的客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新闻媒介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报纸作为该产业的“长者”(指其历史悠久性),其参与竞争手段之一便是版面革新。翻阅众多报纸,无论是党报与党报之间、都市报与都市报之间,还是专业报与专业报之间,版面的同质化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这个追求美感、强调美感的视觉时代,为在芸芸众报中获得一席之地或一举融入“主流”,报纸媒体创“品牌”版面和保护品牌版面的意识便日渐增强。本文对在创出精品品牌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研究中,近两年来我国都市报的衰退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都市报之间的恶性竞争、都市报内容的虚假化、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等现象,成为研究者们所诟病的报纸共性。在报纸消亡论再度抬头的背景下,这些研究结果指出了都市报在内容方面的病因,为都市报的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在都市报发展中的内容瓶颈还有一个,那就是新闻评论的弱化和缺位。纵观国内的都市报,除了少数报纸如《新京报》、《南方都  相似文献   

8.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9.
一张经济类报纸长期套搬都市报经济新闻的采编方式,读者就会认为这张经济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类报纸。由此,经济类报纸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立足点,报纸的生存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本文着重分析都市报和经济类报纸的经济新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燕赵都市报》的快速发展,探究市场化运作报纸的发展理念和赢利模式。文章认为,《燕赵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它的市场定位是明确的,市场运作是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在报纸定位上,《燕赵都市报》立足于“为市井人家办报,让平民百姓爱读”;在营销定位上,《燕赵都市报》根据河北的特点和省级报纸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拇指定律”和“时针效应”的经营理念,立足省会,面向全省开拓市场;在发展定位上,《燕赵都市报》首创哑铃型报纸,创办了两个地方版。两张新报纸在冀东和省会地区推出后,与都市报通行版形成“哑铃型”发行模式,这在全国都市生活类报纸中是一个首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2,(11):5
9月6日,随着《三晋都市报》3000期的到来,由《三晋都市报》携手联通太原分公司打造的省内首张云报纸正式与读者见面。"图片会说话、报纸动起来。"据介绍,《三晋都市报》云报纸,是将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刊  相似文献   

13.
刘冰  韦忠南 《新闻前哨》2004,(11):36-37
20世纪90年代,都市报的勃兴是中国新闻业发生的巨变之一。全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使中国传媒迅速地大踏步走向产业化。 尽管各自碰到过这样或那样的打击或挫折,但全国都市报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前进的,而且成功的原因几乎都一样:报纸定位准确,充分顺应新闻操作规律,形成自身鲜明特点的报业市场。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成熟到目前进入更广范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市报都围绕着一个清晰的定位——“市民生活报”。  相似文献   

14.
赵海燕 《新闻世界》2009,(12):27-28
《合肥晚报》今年末华丽改版,转型为都市报,采用都市报的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强调新闻性和服务性,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时事新闻作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一家报纸的成败,这就要求时事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也要紧跟报纸改版脚步。贴近读者,突出都市报特色,走好自己的“三点一线”之路。  相似文献   

15.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6.
都市报与市民自我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玮 《新闻大学》2003,(1):22-26
都市报是人们对时下流行的、以实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一般称谓。都市报的本质是市民报纸,也就是以市民生活为出发点,反映市民价值观念的。在中国大陆,比较其他类型的报纸,都市报介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程度最深。市民在使用报纸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都市报的影响。文化心理层面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虽然这种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纸,都是立足都市服务于市民大众的生活类报纸。服务新闻越来越受到各家都市报的高度重视。都市报如何打好这张服务牌?这是值得都市报的服务新闻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市场化程度较高,头版是报纸定位和报纸特色的内涵识别,研究都市报的头版广告可以从中看出此类报纸广告刊登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制定我国报纸头版广告刊登规范提供一个方面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四家都市报为样本,分指标对所取样本的头版广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都市类报纸头版广告刊登的四个特点,并把此特点与美国报纸头版广告刊登情况作了简单对比,提出了我国报纸有序化竞争应尽快建立报纸头版广告刊登规范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蒙国锐 《新闻世界》2012,(9):111-1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受众群的变化,都市报的读者日益减少,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报纸的销量和广告商的兴趣,关系报纸的存亡。目前,都市报急需通过改革,让报纸更时尚、易读,吸引年轻读者。  相似文献   

20.
报业目前状况 中国大陆报纸目前有2000余种左右,分为三大类:党报、都市报、行业报。党报定位于政策宣传,属于事业性质,除像《南方日报》等少数党报外,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广告额都不在全国报纸前列。而行业报则是以提供专业领域信息内容为主,集中于经济、金融或电子IT等新科技领域,受众特定且地域范围分散,目前行业报正由事业性质向企业改制,2005年《中国保险报》成为大陆第一家整体转制股份制企业的行业报,其中民间资本占15%。而都市报作为各地区中心城市主要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报纸,由于早就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被推向市场找饭吃,在报业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受众最广,发行量和广告额占据前十名大报大部分是都市报。在中国的报业中,无论是报业竞争还是产业化发展运作,都市报都处于市场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