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中倡导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参与式”学习。学生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和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态度——如果是被迫的、消极的,则个性和潜力的发挥将受到压抑;如果是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于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参与·合作”(以下简称“参与式”学习)便提出并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宋菊 《黑龙江教育》2001,(12):36-36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辅导学生围练学习目标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在教学中以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教师辅导为纽带,实现教与学的归宿——创新能力的发展。即:确立目标——创新学习——完成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勇  唐显琼 《今日教育》2008,(10):45-45
美术教学在传统的模式下流传至今,都流行于一种模仿性的教学——“依葫芦画瓢”,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像不像”,根本谈不上去寻求“创新”和“源自心里的创作”。这种教学思想长期以来都在压抑着学生的思维。 要想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创新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呢?传统的讲读、导读教学模式,冗长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应答、僵化的章法讲解,侵占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被动学习,不能“自主学习”,何谈“学会学习”,何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对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学习思考及总结我校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了小学语文“自学——共研”六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曾泽光 《广东教育》2009,(12):49-49
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尝试探究教学”以“尝试——讨论探究——再次尝试”为基本模式,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以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为参与过程,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下面是笔者运用尝试探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几点实践.  相似文献   

6.
一、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促进创新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创新同样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第三次全教会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以创造性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质疑即提问,创新来自质疑,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引导学生创新,就是促进创新学习。宋代学者陆九渊说:“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个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初读——练读——熟读”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改理念指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究性 ,以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而有乐趣、丰富而有个性。然而教学中的灰色调 ,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先是——“灌”到底 ,后是——“问”到底 ,再是——“练”到底等 ,仍然笼罩在当今课堂教学之中 ,大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探究力的发展等。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尝试探究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探究讨论——再次尝试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创建最宽裕的学习时空,  相似文献   

10.
英语新教材任务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关子学校体育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和学习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实践。本文从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及教育环境的影响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与可能,总结了“教师导学——确定学习目标——探索性活动——评价反馈”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了学校体育开展“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特点使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教师热衷于以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人的个性的发展,使教与学双方都不堪重负。要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根本一条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这才是学习所追求的真正目的——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对于学习的兴趣,强调思考创新。因此,笔者认为进入新时代后,我们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新的学习要素——汲取信息、学会思考、开拓创新。一、引导学生学会汲取信息,不能囿于课本与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地汲取信息,不能囿于课本教学。对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新事物具有一种新鲜感,因此书本以外的信息远比教材本身更有吸引力。面对这样的信息社会,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又译为积极学习,是加拿大目前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质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让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达到自己去听、去看、去做、去理解、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主动学习是可以“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引发学生生命的冲动,激活学生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学习、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学生创新能力生长壮大的根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生长壮大的根基都在于自主学习,没有自主性的发挥和运用,就无“创”可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有“创新”可言。因此,通过实施充分的自主学习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以此不断开发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把学生铸造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的和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臧宏 《上海教育》2000,(3):43-43
语文教学构建“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它是激励学生交流信息和学习方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也是从接受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转变的一个标志性学习形式,因此它的功能颇值得研究。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对接受性学习的一种补充,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和“教导”上,而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顾学琴 《成才之路》2009,(22):58-5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学会合作、发现和创新,这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