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造就一批企业家的目标,在当前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时代大背景下,这种提法顺应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意义.当然,传媒企业家的培养和造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改变,更要求传媒企业领导人在观念、素质等方面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传媒外交"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媒外交 ,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的交叉 ,被媒体和外交界广泛应用 ,但对其准确的含义 ,仍众说纷纭。本文借用传播学理论 ,从传者、传播渠道、传媒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传媒文库"建设的宗旨,"传媒文库"建设的正确定位及其主要功能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单晓颖 《新闻知识》2007,(10):83-84
媒介素养是media literacy的中文翻译,在国内也有"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提法。虽然二者称呼有差异,但是不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看,两者指的却是相同的东西。就像陈先元先生在他的《大众传媒素养论》中所讲的,"尽管称谓不尽一致,但所指代的基本就是同一事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各地更是成立了诸多的传媒集团,不断做强做大.在这过程中,许多传媒单位在试着朝企业化管理转变,"转型"、"转制"的提法不断出现,尤其是一批传媒集团成立之后,更是成为传媒经营者和上级管理部门经常谈论的话题,有的已付诸行动.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参照企业往市场化转型不等于已经转制.转型很多媒体都在做,真正要达到转制的状态,必须从整体上解决体制问题,即变事业体制为企业体制.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职能有很大的区别,只有达到企业化的程度,转制才是彻底的.因此,目前许多媒体的转型其实离转制还有很大距离.但我们可以将之前的转型看成是转制的起步,而彻底的转制则是转型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新闻三昧》2008,(1):5-6
在国家财政部正式批准人民日报社等8家中央新闻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13年以后,"报业经济"的概念才第一次公开在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会议上得到承认.1992年,中国报纸协会在江西举行全国报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在首次提出"报业经济"这一说法的同时,明确表示中国报业已经进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发报业经济的新时期",清晰地发出加速推进传媒改革的政策信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传媒素养教育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仍未达成共识.重要概念是传媒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石,也是确保传媒素养教育实践不走样和目标明确的基本保障.本文对媒介、媒体和传媒,专门传媒和类传媒,传媒组织,素养、素质和修养,传媒素养,传媒素养教育等概念进行辨析和定义,提出独特见解,以求有益于传媒素养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运用到传媒的经营管理中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资本运营背景下的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考察.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传媒在整合和配置有形、无形资源和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传媒运作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将这个认识付诸实践的超强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近年来传媒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愚"乐受众、品格低下、失实与失度、有偿新闻与有偿不闻;并对传媒乱象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导致竞争环境与人们观念发生变化、传媒自身对低成本与高利润的追求、迎合受众需求、传媒失守;最后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与建立长效机制来确保"把关"落到实处,杜绝传媒乱象.  相似文献   

11.
郭苏豫 《传媒》2018,(6):82-83
在融媒时代,传媒关系变迁给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共建"成为高校传媒教育应对挑战的积极方法.本文通过探讨"政校共建""校校共建""政校企共建""校企共建"四种主要新闻共建教学模式,将政府、企业共同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使高校传媒教育能有效与业界融合对接,共同促进我国新闻高等教育与传媒生产方式变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论变革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因而在新的媒介生态形势下.需要变革传统新闻传媒教育理念,树立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秦晴 《新闻记者》2007,(8):81-82
2007年6月16~17日,"全球传媒发展与传媒政策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大学中外传媒政策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国内外40多位学者和业界  相似文献   

14.
刘彤 《传媒》2018,(14):84-86
传媒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但在产教融合方面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在"虚拟"与"案例"之间徘徊的现状.本文认为,要深化传媒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接真实项目",其核心突破口便是"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融合的改革.如何对照教育部"国标",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通过"强化一条主线""突破两个难点""搞好三项建设",并与"国标"中提出的"高质量、多样化"人才培养相呼应,主动促进"现代学徒制"教学与"教学工作室"教学的相互转化与谐动,从而形成协同的"融合工作室"机制,对于深化传媒专业落实"国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值得尝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媒对艺术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电子科技使传媒形成了与以往任何的艺术样式都不可同日而语的艺术形态.当代美学与日常生活有着不解之缘,"日常生活审美化"虽然体现了美学的转向,却不足以建构当代美学的内在机理,艺术作为人的审美之维还是当仁不让地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角色.传媒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整合性概念,是在与传统艺术相对举意义上提出来的,它为当下的审美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对象和审美经验.传媒艺术固然包括了传统艺术的内容,但是传媒艺术的时代性特征,又是我们探讨新的审美方式的逻辑起点.在传统艺术中,艺术家的形式创造特征是显性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所感悟到和鉴赏的首当其冲是艺术家的形式创造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形似"并非艺术家的首要追求.而传媒艺术供我们观赏的图像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摄录,又在运动着的时空中被播放,因此,就显得异常真实.与传统艺术相比,主体的形式创造因素在欣赏者面前淡化退居其后.距离感的消解,审美主体对于对象的融入,在传媒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是普遍的.传统美学主张"无利害"的审美,也就是远离欲望,传媒艺术的审美则是和欲望密切相关的.在传统艺术中,娱乐的功能只是诸多功能之一,而且决不会占有首要的位置;而在传媒艺术中,快感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审美需要,娱乐提供了最为普遍、广受欢迎的快感资源.传媒与生活密切相关,但传媒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在日常生活的呈现不能取代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是专业企业运营者,传媒家是专业传媒运营者.今天人们只注意企业家,而不注意传媒家.传媒家是传媒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诞生的经营大师.进入21世纪以来,传媒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需要大批杰出的传媒家,以推动传媒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几乎进入了一个言必称"策划"的时代.在"为人作嫁"的传统传媒理念中引入并培植传媒的策划意识,意在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陷入信息无限增长与人的注意力相对有限的内在矛盾之中,策划往往成为传媒人确证职业位置和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成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甚而成为传媒形而上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划分对于中国传媒集团现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体制创新.但中国传媒集团目前普遍采取的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做法是一种不彻底的部分剥离,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划分的一种误读,它将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体制性障碍.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形态,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将成为中国传媒集团产业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