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方安宁 《新闻传播》2009,(12):56-56
本文以框架理论分析“荷赛”(世界摄影大赛WPP,因在荷兰举办所以得名“荷赛”),在50多年的评选中构建的新闻摄影架构.并分析架构的新闻摄影框架如何影响当代中国的新闻摄影记者.并在我们的新闻摄影大赛中有影射。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眷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当标志世界新闻摄影最高水平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结果表明我国又是榜上无名之时,国人不禁又是一阵叹息。有人说,这是评选有偏见。可据我国作过大赛评委的专家以亲身经历表明评选是公正的、客观的。有人说,是我们的器材比不过人家。可据我们的调查(我们“世纪更替时代的中国新闻摄影课题组”共作了三个调查: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作了读者抽样调  相似文献   

5.
华赛十问     
每一次国际新闻摄影大赛,往往都昭示着当下新闻摄影传播的新动向与新趋势。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刚刚在杭州落幕。作为本届华赛组委会成员,笔者全程观摩了华赛的评选过程,零距离观察到评委关于新闻摄影相关的观点与观念的交锋,我们获得了很多思考。我们将这些思考整理成文,旨在引起新闻摄影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求同存异。一问: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新闻摄影评奖,是评新闻为主,还是评摄影为主?这在国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在全国性、特别是各省的新闻奖评选中,新闻摄影评委的主体大多由记协领导和各报总编辑构成,新闻摄影专业人士相对较少。新闻界领导层面的评委,往往更多地关注照片所反映的新闻题材是否重大、是否当年的典型事件等等,即新闻价值元素.而对照片本身的形象语言则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有人把金镜头新闻摄影大赛称作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年度大检阅,从组委会介绍的本次大赛共收到2万余幅参赛作品来看,“大检阅”的提法应该说是相称的,但是看完所有获奖作品后,却不由得让人对“检阅者”的评价标准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些作品确属众望所归的同时,仍有不少作品经不起推敲。如果说去年作者靠不住,  相似文献   

7.
本期调查为“女摄影记者调查”结果的第二部分,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议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8.
李东平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30-I0031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图片处理软件的完善,近年来,在新闻摄影领域中,假新闻图片的数量逐渐增多,造假技术也不断提高,有的假新闻图片鱼目混珠,在新闻媒体、摄影大赛中频频亮相,并获奖。怎样杜绝假新闻图片,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目前,已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本报第15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参加评选的10余位评委还专门就此问题展开了商讨。近几期,在本报所刊发的作品中,也有个别作品引起了读者的质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初始,中国大地上,兴起了新闻摄影比赛评选热浪,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何评估它?它将如何发展?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评选次数频繁,层次丰富,举办者多,参与者众,社会作用总的看来是好的。 1、中国全国性的新闻摄影评选活动始于1981年.以后一年一次,已历13届。于1981年1月5日成立的首都新闻摄影学术组(1983年10月成立的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11.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2.
2月10日,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在荷兰揭晓。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塞缪尔.阿兰达获得年度新闻图片大奖。此次大赛共有三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分别为李扬、旷惠民、徐少锋。相比以往"大而全"式的全景解读,本刊特别选取国内本届及往届的荷赛获奖者,将新闻摄影按类别细分,请业界精英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为读者奉上来自新闻摄影一线的看法及新闻实践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3月25日,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与前两届相比,此次评选的奖项和评选的步骤均作了某些调整,但比赛的主题和所倡导的新闻摄影理念却未作任何改变,因为主题是已然确立的信念与主旨,即“和平与发展”,这是坚定不移的;而评选理念是评判新闻照片的一种价值尺度,大赛组织者将其概括为五句话: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19日,辽宁省档案工作者首届摄影大赛评选在省档案局会议室举行.经由省档案局局长刘金树、副局长孙成德、省档案学会的负责人和部分市局分管领导及省内档案系统摄影专家组成的大赛评审组认真评选,薛辉的《倾听》、张永华的《草原晨曲》、张鹏的《萨尔浒之战》3幅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本次大赛新闻类、风光类和民俗类一等奖;杨晔的《请你们多关心一下老同志啊!》等5幅作品荣获二等奖,张明奇的《曙光》等10幅作品荣获三等奖,另有50幅作品荣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及大奖赛,这些年有了很大发展,热火烫人,其目的都在不断提高新闻照片质量,推出人才和作品,发展新闻摄影事业。总的看,影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新闻摄影记者共同努力,深化新闻摄影改革,把影赛活动搞得更好,使其健康发展。 一、大赛是否应注意重大新闻和新闻性 从1993年起,有关部门举办了两届“两会”新闻摄影大奖赛,鼓励摄影记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的政治风波以后,我国新闻界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国新闻摄影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宣传报道上沿着时代主旋律与生活多样化结合的道路阔步前进。作为新闻摄影宣传报道的缩影和代表的优秀作品评选,是否也应该强调导向呢?即它对新闻摄影事业的引导、启发作用,似乎还没有明确的共识。实践证明,新闻摄影优秀作品评选中提倡、褒奖什么;反对、贬黜什  相似文献   

17.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18.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2,(3):116-118
2月10日,第5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选结果在荷兰揭晓。来自西班牙的摄影师塞缪尔·阿兰达获得年度新闻图片大奖。此次大赛共有三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分别为李扬、旷惠民、徐少锋。相比以往"大而全"式的全景解读,本刊特别选取国内本届及往届的荷赛获奖者,将新闻摄影按类别细分,请业界精英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为读者奉上来自新闻摄影一线的看法及其新闻实践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一批年富力强、献身于新闻摄影工作的女记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进取,奋发拼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们活跃于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之中,奔波于都市、乡村,有的甚至被派驻国外,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精彩瞬间。作为女性,她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怎样,对社会、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本期调查会给你一些答案。本期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论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20.
2月4日至10日,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一年一度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世界高水平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经过连续一周、每天12-16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荷赛"各个奖项尘埃落定,而我个人也通过整个评选过程,了解到国外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学到不少关于影赛组织和评选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