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正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关键,风能资源在地球表面储量丰富,是目前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发展风力发电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能源战略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确立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论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型,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问题的认识的主要差异.随后,着重提出制定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构想,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设想两个层面阐述了加强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助力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而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文章在分析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优势互补与规模应用、低碳化多能战略融合为主线的能源科技发展新思路和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解能源安全必须综合考虑其客观性、主观性和主体间性。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迫切希望建立一种在非常态下能够自给自足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太阳能光伏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首选。以德日美为代表的光伏大国将战略政策重点指向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而将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制造环节隐秘地转移到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主要能源矛盾面前,中国应将光伏清洁利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撬动国内光伏需求、保障光伏技术创新、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能源银行和开展战略环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凯 《科学中国人》2008,(2):133-133
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已进入风电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寻求和开发利用环保高效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美、英、日等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推广应用的政策,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然而我国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依靠资金保障机制、税收促进机制、产业扶持机制、人才培育机制的支持,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零碳排"为目标的"丹麦绿色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成功典范。青海省清洁能源丰富,同时又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清洁能源战略成为青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青海省完全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的清洁能源发展路线图,并探讨了其所需的关键支撑技术和宏观支持政策,为青海成为未来我国首个清洁能源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青海大学,于2016年1月获批建设,2018年通过验收并获得优秀。实验室立足青海省情和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着眼于清洁能源战略与电网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控制、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消纳调度和太阳能高效综合利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体制机制的设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  相似文献   

9.
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针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文章将在分析当前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的战略形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今的网络发展形势,对能源与互联网融合的体系进行构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高效、清洁、经济、可靠和灵活的先进供能系统,一直受到国际能源领域的广泛关注,也是推动能源转型和能源利用技术变革的重点研发方向,对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第233期双清论坛总结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凝练出未来5~10年分布式能源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探讨了相关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相似文献   

11.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践行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频发,京津冀地区尤为严重。受经济成本、取暖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短期内燃烧化石能源仍为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主要形式。推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文章回顾了区域供热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介绍了近10年来国家相关的供热政策,详细比对分析了我国北方现有各项清洁供暖技术的优劣,包括:清洁燃煤供暖、天然气供暖、电制热供暖、地热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太阳能供暖、工业余热供暖、核能供暖等,最后对清洁供暖领域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讨解决路径。为推进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今后围绕3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1)逐步建立清洁取暖科学评价体系,从全生命周期角度主要考量能效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影响指标等性能参数;(2)有序推进供热管网节能改造和采暖末端能效提升,逐步健全现有供热系统评价体系,对于供热管网先评估后改造,逐一突破;(3)积极探索多方共赢长效机制,注重顶层设计与协调,加强区域政策配套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除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SO2排放导致的酸雨污染;同时将间接推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西电对输入区的环境效应及其潜在的间接环境效应.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西电的输入对降低东部地区与电力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作用是显著的.针对西电输入、输出区环境容量不同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可以同时提高双方的环境容量及其边际价值,提高双方的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以西电东送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的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杨洋  董锁成  李泽红 《资源科学》2018,40(2):237-249
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意义重大的地缘战略合作。自1996年中俄能源合作拉开序幕以来,虽几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规划实施,中俄能源合作迎来新机遇。基于此,本文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进展,从供求关系、能源政策、国际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区域发展政策、国际地缘环境变迁等角度全面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内在契合因素和外部推动因素,指出中俄利益诉求的内在契合性是中俄开展能源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外部推动因素则加速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虽目前中俄能源合作态势良好,但仍面临合作体制机制欠缺、国际地缘环境变迁等诸多挑战,在国际地缘环境日益复杂的新时期,中俄应增强互信,深化中俄能源的地缘战略合作;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政策契机,拓宽合作模式与合作领域;制定中俄能源战略长期合作规划,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兼顾周边地区,创建区域性能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和压舱石,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在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和监控预警技术、综合采掘和智能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基清洁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煤与新能源多能协同技术6个方面的创新成就,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煤矿智能化安全开采、环境安全、粉尘防控与职业健康、煤与共伴生资源单独开采的矛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6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详细阐明了我国在煤炭智能化绿色安全开采理论与技术、环境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理论与技术、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协同开发理论与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中和科学发展理论与技术4个方面的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以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为抓手,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助力我国主体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71年-2007年青海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义花  汪青春  王振宇  李林 《资源科学》2011,33(5):1010-1016
基于青海省51个气象站1971年-2007年各月日照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日照时数分布特征:青海省多年平均日照实数在2351.5~3397.7h之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是柴达木地区,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是果洛地区。从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来看:青海省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5月,只有果洛地区的几个县最高日照时数出现在4月。从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只有格尔木呈上升趋势,其余地区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同仁、共和日照时数分别上升60.8h、83.7h;而西宁、乐都、德令哈、格尔木、玉树呈下降趋势,除乐都、共和略有增加,其它地区均呈下降趋势。通过影响日照时数的要素分析:总云量、低云量与日照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在解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国内多维度对标指出广东省能源消费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但面临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缺口以及总量与强度控制指标不匹配、制约结构清洁低碳化、难以支撑重大项目、统计纳入炼化项目非能耗、约束电气化进程等6大问题,提出严控新增煤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创新统计考核机制等针对性措施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有效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能源系统正在从化石能源绝对主导向低碳多能融合方向转变。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正在不断深化,新兴产业与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发达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改革为抓手,致力于解决主体能源向绿色低碳过渡、多能互补耦合利用、终端用能深度电气化、智慧能源网络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抢占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能源技术创新处于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文章系统梳理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科技领域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分析了国际重大科技前沿进展与重要成果,以准确把握世界能源技术变革和演进方向,进而为我国能源科技领域的优先谋划和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