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连晚报》历经15年的创业与开拓,晚报人的光荣与梦想深深地烙印在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中。15年的改革与发展,晚报人用心血与汗水绘就了一幅值得骄傲的图画。这历史,是光荣的。前人栽的树如今已枝繁叶茂,《大连晚报》已步入一个茁壮的成长期。为此,让我们举起酒杯,在晚报生日的时辰,向晚报的创业者,向社会各界支持晚报的朋友们,向倾心呵护晚报的各级领导们,致敬!  相似文献   

2.
大连晚报社的教育专刊自2001年3月正式创建以来,以其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意识、强有力的策划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作为该版组的首席编辑,在3年的工作中,我和编辑一起,精诚合作、不懈地努力,使教育这样一块不易出新闻、没有大热点的版面,办得生动、活泼、可读。在广大市民心目中形成了共识:看教育新闻,读《大连晚报·大教育》;《大连晚报》的教育专刊所发表的信息最权威、最可读。去年,教育专刊在大连市新闻行业评比中,赢得了大连市名牌栏  相似文献   

3.
李皓 《记者摇篮》2004,(8):26-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丰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媒体中的旅游专版、专刊、专栏正是为了适应读者需求面而不断“扩张”。如《大连晚报》每周设置4~8个专版,全称《大连晚报·大旅游》专刊,它使整个报纸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作为经济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新闻、社会新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晚报的国际新闻版考验的是编辑的功夫,对于面貌千篇一律的通讯社稿件,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几乎全靠编辑的巧手和努力了。拿最近载誉而归的《西安晚报》来说,塑造其主流媒体形象,用公信力打造“西安新闻第一选择”,提高其国际新闻编排水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西安晚报》  相似文献   

5.
《大连晚报》已经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15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晚报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大连晚报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值此《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通辽出版《记者摇篮——〈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特刊》,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奋斗历程,很有意义。办报初期,《大连晚报》只有四开8版,发行量仅几万份;近几年,特别是经过1999年以来的第二次创业,现在已扩至四开48版、56版,发行量突破了30万份,广告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跻身全国报业百强,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6.
陈兴来  李花 《今传媒》2012,(7):143-144
作为在上海出版的唯一美报——《大美晚报》供职最久的主笔、总编,高尔德(Randall Chase Gould)(1895-1975)在其长达45年的新闻从业期间,身兼数职。而在中国尤其是《大美晚报》近二十年的新闻编辑生涯中,高尔德所表现出的杰出编辑才能与管理才能,使该报迅速步入上海报业佼佼者之列。此外,他对新闻专业主义"执拗"般的坚守,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连晚报总编辑赵振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都要仔细阅读晚报内刊《今日简报》。通过这张晚报自己办的内部"小报",他要看看今天的《大连晚报》,在新闻质量上还有什么问题;新闻出版还有什么差错没有;与同城媒体相比,晚报当日的新闻优势在哪?还有什么差距。他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这个‘简报’主编在报社的影响力比我大啊!编辑记者都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连晚报》从它诞生起,经风历雨15年。在历届编委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程度不一的新闻采编和版面形式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可谓经验也多,教训也多。限于经历和水平,笔者只能做一简单回顾,而且偏重于1999年后的时政和社会新闻采编的改革,适当涉及其他。1988年7月1日,《大连晚报》脱胎于《棒棰岛周报》呱呱附地。对开4版,黑白印刷,一周三刊,下午出报。这在大连报业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9.
孙卉 《记者摇篮》2012,(4):9-10
2011年末,大连晚报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新闻媒体获此殊荣,这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也是仅此一家。好人好报,晚报情怀。大连晚报多年来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对公益活动的深度参与,对广大读者的倾情回馈,为"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写下了清晰的注脚。伸出我们的双手托起他们的希望2011年是大连晚报《特困生档案》特别行动之"家乡父老送你上大学"活动的第12年。一轮12年,可以让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都市报的成熟和理性,多年前以社会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逐渐被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办报理念所取代。以民生为主打的都市报,少了许多打打杀杀的戾气,多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提醒和关怀;少了许多低俗的过度娱乐,多了许多实在的民生把握。报纸渐渐地摆脱了"小报"的指斥,更多的人愿意以主流媒体称之。《大连晚报》作为一张都市报,也经历了这个转型发展阶段。但相对来说,《大连晚报》是比较早、比较主动转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如何吸引读者,怎样让读者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呢?编辑必须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稿件和切入点。不要让人们追逐新闻,应让新闻追随民心。下面,笔者从编辑《安庆晚报》的《今日理财》版实践,谈谈自己选稿的一些肤浅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北方》是辽沈地区电视民生新闻第一品牌,自2004年开播至今,固定收视群体已经突破1000万。《新北方》关注民生百态人生冷暖,记录时代变迁的丰富细节,是一本"晚报化的电视民生新闻杂志",选取的新闻内容,立足本地,放眼全国。《新北方》作为一个地面频道栏目,国内新闻编辑,成为"放眼全国"的重要板块。编辑将纸媒体,网络媒体中的海量新闻进行采集、加工、组合,形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日,《大连晚报》创刊20周年1988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7周年之际,有着43年历史的《大连日报》培育出了一个新生儿——《大连晚报》。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连晚报》零售市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2003年3月15日,随着晚报首创的“刮刮卡”促销活动的再次成功启动,《大连晚报》日零售发行量稳定突破15万份,最高达到16.4万份,并创造了两个大连报业史上的奇迹:创晚报零售发行最新纪录,创大连报业零售市场最新纪录。《大连晚报》的零售工作在自办发行之前,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先后由大连日报社、邮局和个体零售批发商进行代理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5日,由《南国早报》的新闻报道《两个人的学校》改编而成的广播剧《山外有个世界》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尽管消息《两个人的学校》曾获得过广西新闻奖和全国省级晚报新闻奖;根据报道拍摄的同名电视专题片也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播出并获过大奖,但这一次仍令《南国早报》的编辑、记者们激动,因为这部得到了艺术升华的新闻作品再次证实了一个真理: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是新闻永恒的魅力和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6.
焱灴,37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任北京晚报总编室副主任、深度报道部主任,现任北京晚报时事新闻中心主编。 1997年7月1日编辑的《香港回归版面》获1997年中国晚报新闻奖好版面奖,1997年度北京新闻奖优秀奖; 1998年采写的《1998洪水告诉我们》获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0年8月15日采写的《美联社报道张健渡海有点意思》获2000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2000年9月18日采写的《金牌英雄的心理医生》获2000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三等奖; 2001年11月14日编辑的《本报记者将入世槌带回国》获2001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2年10月8日采写的《7.6%!全球为之欢呼的数字》获中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2002年编辑、采写的《速读中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媒体近年来日趋重视的一个新闻品种。 如今在报纸上,把民生新闻作为版口、栏目或专题的比比皆是。如上海新崛起的《新闻晨报》开设民生新闻版,被誉为中国晚报四小龙之一的《武汉晚报》在要闻之后即是民生新闻,《辽宁日报》将社会新闻细分四类,其中之一就是民生新闻,《新华日报》也辟有民生新闻版。有的新办报纸还将民生新闻作为主打新闻,如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于2001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18.
大连晚报社:欣闻《大连晚报》创刊15周年,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在过去的15年里,《大连晚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大连晚报迅速发展的同时,为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底,《羊城晚报》推出了一个新的报道形式——“新闻连载”,随后《燕赵晚报》、《合肥晚报》、《成都商报》、《重庆晚报》、《平顶山晚报》、《银川晚报》等也先后采用了这一报道形式。一年多来,“新闻连载”已逐渐在全国晚报中推开,并以其快速抢眼的新闻,新颖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