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鸿建 《声屏世界》2011,(12):15-16
2011年7月23日20时38分.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境内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时47分,网友“羊圈圈羊”从翻转坠地的车厢内发出一条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引爆了一场可以说在中国史无前例的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新媒体现场直播活动。  相似文献   
2.
李鸿建 《视听界》2011,(3):94-94
“躲猫猫”等网络新闻事件的出现,在反映公众捍卫、实现知情权的自觉意识与迫切要求的同时,也向我们昭示,传统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方面的缺失与无奈。在现有社会形态与新闻语境下,作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媒体应将实现、捍卫公众知情权作为一种自觉意识与职责要求,以独立的思辨力与人格深入挖掘事实.  相似文献   
3.
当记者成为一种消耗青春透支健康的职业,新闻理想便深埋于心底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渐成中国社会流行语。从崇拜GDP到追求幸福指数,是中国转变发展模式实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现在,不但各级政府将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列入其施政纲领,各式幸福指数考评体系几成政府决策依据。各大小媒体也是闻风而动,大张旗鼓地“曝晒”民众幸福感。不遗余力地搜寻提升幸福指数的途径。然而,也有百姓对报道提出疑问:“幸福指数有那么高吗?”毋庸置疑。一些媒体对幸福指数的那种类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式的报道与解读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的安排 ,三峡移民外迁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 ,首批1000名正式外迁的库区移民去年5月安置到沿海的江苏省如东县。为此 ,南通电视台新闻中心先期派出两名记者两次奔赴三峡库区 ,跟踪采访拍摄了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库区移民千里迢迢到如东县安家落户的过程 ,制作了电视系列新闻专题片《移民心·三峡情》 ,之后又进行了后续报道。回顾此次采访的亲身经历 ,我们感受最深的是 :采访 ,首先是一种接近。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 ,深入大众的情感世界 ,是新闻报道的不朽主题。报道视角与报道对象的选择移民搬迁的主角是移民 ,记者报道移民搬迁…  相似文献   
6.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也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也就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  相似文献   
7.
李鸿建 《视听界》2006,(2):17-19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  相似文献   
8.
李鸿建 《视听界》2004,(3):47-47
乔治·米德认为:传播的理想状态或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是受众对传播者态度的强烈共鸣和大量复制。“人类传播以及新闻业所运用的那些传播媒介的极端重要性一望便知,因为它们报道各种情况,使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态度与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普遍化从而起调停作用,使其他人能够参与这种传播形式。”作为时下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媒介和一个缩影,电视新闻报道也必须要体现传播中的这种合作性、交互性和双向性。新闻报道只有为观众认可接受,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并产生模仿、复制的欲望, 这一传播过程才算完成,传播才算成功,那种“你说我听,你播我看”式的传播,并不是完成了的成功的传播。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9.
张謇与治淮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倾心治淮二十余年,一次次查勘,一次次规划,一次次的功败垂成,其志矢如一的治淮经历,灵活务实的筹款方式,以及积极科学的治淮举措与规划,无疑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治淮遗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