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例1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mL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 L气体  相似文献   

2.
有关金属与盐所发生的置换反应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其中把一种金属放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和把两种金属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所发生的有关反应,又是该考点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举两例加以解析.例1 在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g粉有剩余,溶液中只有Fe2+,而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认为:氯化铵溶液与金属镁反应有H2放出,是因为NH4CI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产生H”。溶液呈酸性,然后Mg与小反应放出H。,上述化学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Ht+H。O。NH3·HZO+H+Mg+ZH+=Mg’++H、T对上述解释我们提出了疑问,若是按照上述机理进行反应,则镁粉与NH。HCO。、(NH4)2CO。的水溶液是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因为这两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同样的道理,镁粉与NH。NO。的水溶液反应不会有H。产生,因为NH。NO3在水溶液中水解产生稀HNO3,镁粉与稀HNO3反应得不到HZ,而只能…  相似文献   

4.
例1 得分率38% 错因:思维将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向此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铁粉。当反应停止后,取出少量的溶液,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一定存在的固体有;可能存在的固体物质是。荟错因点评:学生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有:①只知Fe能将Ag、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进入溶液形成了Fe2+,得出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Fe2+,而忽视了Na+的存在;②对于题给信息“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溶液中不再存在Ag+的同时,Cu(NO3…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偶氮水杨醛的酰腙类探针分子,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Co2+、Ni2+、Cd2+、Pb2+、Zn2+、Cr3+和Mg2+等12种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探针在DMSO/H2O(体积比8/2)的含水体系中,对Cu2+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且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说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u2+裸眼检测。  相似文献   

6.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金属离子,研究Zn2+,Cu2+,Mn2+,Mg2+和Fe2+等金属离子的浓度和p H对白腐菌Ganoderma lucidum生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Zn2+、Cu2+和Mn2+对G.lucidum生产漆酶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其中Cu2+的促进作用最大,Mg2+在高浓度时促进产酶,Fe2+则抑制漆酶的生产;p H为5时最利于漆酶的生产,酶活可达到140 000 U/L.  相似文献   

7.
1.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 2H2O(=)Fe(OH)2 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相似文献   

8.
光照、温度对亮蓝色素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温度及酸度等因素对食用合成色素亮蓝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亮蓝色素的酸稳定性较好,在pH=2~9的范围内能稳定保存;耐热性较好,温度对其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暗处放置有利于色素的保存;金属离子K 、Na 、Mg2 、Al3 、Mg2 、Zn2 与其共存,稳定性较好;Fe3 和Cu2 的加入,会使亮蓝色素溶液变色,生成难溶物;食品中只能添加微量的Fe3 、Cu2 .  相似文献   

9.
Mg 跟 CuSO_4溶液反应,是化学教学同仁最为熟知的一个简单实验,一般认为把 Mg 条放入 CuSO_4溶液中可以观察到:①有紫红色的 Cu 生成;②有 H_2气泡产生;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度下降,最后会有蓝色 Cu(OH)_2和不溶性的 Mg(OH)_2跟 Cu 一起沉淀出来。对于上述三种现象的解释,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0.
判断水溶液中几种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依据简要归纳如下 :一、依据溶液的颜色如果试题已指明溶液为无色 ,则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常见的离子在水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是 :Cu2 + 蓝色 ;Fe3 + 为黄棕色 ;Fe2 + 为浅绿  相似文献   

11.
一、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3 Fe=2Fe2 B.过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2Fe2 2Br- 2Cl2=2Fe3 Br2 4Cl-C.将铁片投入稀硫酸中:2Fe 6H =2Fe3 3H2↑D.Fe(OH)3溶于稀硝酸中:Fe(OH)3 3H =Fe3 3H2O解析:A项的离子方程式违反了等号两端电荷守恒的原则,因此该式并没有配平,应为:2Fe3 Fe=3Fe2 ;B项过量的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会使Fe2 与Br-全部氧化,在此离子方程式中,Fe2 与Br-的个数比应维持原物质中的1∶2的比例才正确,该离子方程式应为: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C项铁片投入稀硫酸中,是Fe被H 氧化,其氧化产物应为Fe2 ,不应是Fe3 ,该离子方程式应为:Fe 2H =Fe2 H2↑。答案:D二、铁与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例2.某溶液中含有NH 4、Mg2 、Fe2 和Al3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有A.NH 4B.Mg2 C.Fe2 D...  相似文献   

12.
NO-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 ,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 (浓 )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 .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 ,造成解题失误 .例 1 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 ,充分反应后 ,剩余金属m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 SO4,充分振荡后 ,剩余金属为m2 g ,则m1与m2 之间的关系为 (   ) .A .m1>m2   B .m1相似文献   

13.
离子共存问题历来是高考的绝对热点之一,属于必考内容.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但这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区分度比较高.试题的考查角度是通过离子是否共存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掌握,涉及溶液中发生的各类反应,往往借助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综合考查.准确地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即"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一、"一色" 即溶液的颜色,若题中条件限定溶液为无色时,则Cu2+、Fe2+、Fe3+以及MnO4-等有色离子是不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例1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往此溶液中加人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相似文献   

15.
试题:将盛有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待反应停止后,根据天平的平衡状况判断: (1)若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无剩余的是___,一定有剩余的是____; (2)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的一方(填镁或铝).  相似文献   

16.
在溶液中,用HNO3氧化Fe2+为Fe3+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在不少化学教师中存在争议.采用微型实验,以影响该实验的HNO3自身所含铁量、HNO3溶液的浓度及用量、KSCN溶液及Fe2+浓度等为可变因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旨在找到用HNO3作氧化剂鉴别Fe2+存在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若滴入HNO3溶液的浓度适合且是少量的,则HNO3可先跟还原性较强的Fe2+反应,将Fe2+氧化为Fe3+,即可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若HNO3溶液浓度用量过大,就会继续氧化SCN-而使鉴别实验失效.  相似文献   

17.
1.通过观察判断(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3)若溶液中无溶质存在,需要向其中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质不再减少,可确定该溶液已饱和。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在某教辅读物[1]上有如下的叙述:若向含有Mg2 、Al3 混合溶液中滴和入NaOH溶液,则沉淀量与n(NaOH)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天蓝绣球红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蓝绣球花序为实验材料,从光、热、PH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金属离子等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蓝绣球红色素的耐光、耐热、耐还原性、耐氧化性都较差.蔗糖、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有影响.金属离子Na+、Al3+、Zn2+对色度只有微弱影响,K+、Mg2+、Ca2+、Cu2+对溶液颜色的稳定性基本上无影响.而Fe3+的加入改变了色素溶液的颜色,对色度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该红色素适用在低糖、酸性浓缩食品中使用,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保健色素.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5,(4)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反应的先后规律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如:已知溶液中存在AgNO3、Cu(NO3)2,向此溶液中加入Fe粉时,Fe粉先与AgNO3反应,当AgNO3完全反应后,剩余的Fe粉再与Cu(NO3)2反应。(2)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此规律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3)邻位转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