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此,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除在六个单元里选人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外,还特意在课本后面附了十首要求背诵的古典诗词。弄懂这些诗词意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回归本质,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古典诗词这种远古而来的、穿越时空的高雅艺术,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沁人心脾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适时、恰当地引入古诗词,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和学习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激活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氛围的策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历史悠久、精深博大、脍炙人口等美学特质而入选于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成为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的、不可替代的风景,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3)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在不加重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采用故事引入法、游戏法、童谣法、"2+1"激励法、滚动读背法、文艺演出法的训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朱丽 《少年儿童研究》2012,(18):12-13,16
古代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代诗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每一篇都闪耀着情感、智慧、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兴趣引路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讲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让学生能初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中学语文外国文学学习与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遵循这一理念,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学语文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户,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对传承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品位极为重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文学作品,大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一、二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诗教学,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依据年段目标 刘荔:在古诗备课中,我们要关注课标中关于古诗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学习古诗文的总体目标。而不同的年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有不同的年段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从走进大自然、风俗民情、生活小细节上讲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给学生带来的丰富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王玫 《教师》2011,(29):44-44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从走进大自然、风俗民情、生活小细节上讲述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给学生带来的丰富的课余生活,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高中生学习古典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积累知识增强民族感、积累内涵提高个人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可以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这有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古典诗词是高考必考内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结合古典诗词的特点,以文本为基础,教材为辅,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