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新闻传播,并不时地与新闻打交道,人们对新闻熟悉而关注,"新闻"一词也由此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且成为新闻学中最基本概念和核心术语之一.因此,新闻学研究者撒下大网,"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深入考证,追根求源,"新闻"词源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试论新闻事实认证的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①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化新闻学     
文化新闻学,是我国的新闻研究者1987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研究对象是新闻传播中人类的文化心理、文化意识和新闻传播的非物质文化机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新闻虽然有阶级、民族、地域的划分,但它又是一种共同文化。新闻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围绕新闻与文化的关  相似文献   

5.
金石  彭敏 《今传媒》2012,(7):138-140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具有其独特性,不少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尚处于新闻传播的初、中级阶段。在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绩后,少数民族新闻学还应适应少数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拓展研究视野,将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并重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娱乐休闲文化的盛行,娱乐新闻已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娱记"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与此同时,新闻学界对娱乐新闻的研究也逐渐兴起。然而,当前学界和业界对娱乐新闻的认识,已经陷入误区,始终没能真正把握娱乐新闻的本质属性,从而无法对娱乐新闻的定义进行准确界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 ,这是他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感悟.当我们对新闻学有了很深的感悟的时候,同样会由高尔基的文学观联想到新闻学的本质,新闻学的本质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学,我们且称之为"实践性与人学性"并重的科学.这里所说的"实践性与人学性"是笔者提出的概括新闻学本质的一个新闻学语句,其内涵界定为:新闻学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把握的人学,即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人生、社会、政治以及传播环境等制约新闻传播因素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水平.因此,新闻学的本质是,研究新闻传播主体如何驾驭传播环境的科学,它充分体现出实践性与人学性有机融合的形态,是在实践性与人学性基础上进行架构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正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高,"抢发新闻"已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日常活动。但各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却可能忽视新闻的"生命线",导致演变成传播虚假新闻的结果。以2013年几家新闻媒体"抢发新闻"导致的虚假新闻为例。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之际,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主持人节目走向细化的趋势下,作为电视传媒的传播主体和信息发送者,主持人应当拥有新闻学、电视学、传播学等相关知识,这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主持人所必需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村"时代,高校大力培养具有全球传播意识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闻学双语人才,既能适应传媒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又能推动我国新闻教育理论的进步。不过,我国新闻学双语教育起步较晚。1978年,中国社科院联合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首创中国新闻学双语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加大的信息量的需求,受众渴望出现新的播报模式,"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温和幽默的语言被广大受众接受和喜爱。作为"说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联系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因而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主持人应当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主持人良好的新闻素养、政治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富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这样才能适应"说新闻"节目迅速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12.
曾荣  叶旭洋 《新闻爱好者》2011,(14):126-127
"新闻"与"宣传"两个词经常形影不离,很多地方将它们合二为一,"新闻宣传工作"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是由我国新闻体制的特殊性造成的:我国新闻媒体接受党的各级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很多宣传行为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在大众眼中,新闻与宣传往往是同义词。但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业角度来看,宣传与新闻有区别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陆瑶 《传媒》2017,(17)
"新闻有无学?"这是谢金文教授在《新闻学三维新论》的自序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如今传播手段多样化、公民新闻发达、传播内容"草根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重要问题.早在1929年,我国首个新闻学系诞生之初,"新闻有无学"的争论就已经产生了.对"新闻无学论"提出反对和驳斥的学术论文在近20年的时间内仍然层出不穷,这说明对新闻的"学"之属性还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随着"互联网+"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5年的年度热词,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重构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焦点话题,对新闻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新闻的呈现方式、技术手段、特殊议题、内外部冲击等方面.以新闻学为核心的讨论略见式微.而由谢金文教授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1日出版的《新闻学三维新论》一书,有意让新闻传播学子和研究者们在追随学术潮流,求新、求快、求变时,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学从何处出发这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新闻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梁士纯的<战时的舆论及其统治>一书,而1988年由毛文戎和史文亭撰写的<军事新闻学简论>(1988年,长征出版社),则是我国第一部既涉及战时新闻又涵盖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军事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和新闻学之间架起一座桥很难想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大量参数的线性潜在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分析软件”的主持人,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传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主持人竟是同一个。“两栖人”叫柯惠新。她在几年前绝没有想到,人到中年,自己还会在数学与新闻学之间架起一座连结的桥。  相似文献   

18.
"说新闻"改变了观众、听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听众很大的兴趣。其实",说"的这种播报方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说新闻"的表层形式,而且还在于从便于观众、听众理解的角度出发,调动主持人的储备,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新闻事件本身的要点及前因后果的脉络更为清晰,这种解释性的传播更好地帮助观众、听众接收信息。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说新闻"以传播的互动化、节目的创新性、语言的生活化、观  相似文献   

19.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  相似文献   

20.
据目前新史料表明,古代"采访"一词,最早出现于<人物志>之中,比学界公认的<搜神记·序>提前了近半个世纪.在近代,"采访"一词与新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采访"的称谓逐渐被新闻学界认可,特别是1928年周孝庵著<最新实验新闻学>出版后,"采访"一词始成为新闻学专业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