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课堂演示实验较少的现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了NO与NO2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
NO、NO2的性质实验和Cu与HNO3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将教材中Cu与HNO3的实验采用微型实验器材操作,实现了隔绝O2条件下制备NO并可同时验证其有关的化学性质。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后,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且安全可靠、符合环保理念,并且非常适合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3.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的反应一直是中学化学必做的演示实验。苏教版新教材对该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但实验装置仍存在一些弊端。故笔者对该实验的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对照性增强,效果良好,也达到了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NO生成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在观察该实验时也就自然进发出对其进行改进的欲望。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时,我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改进实验装置作为他们初次涉足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铜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中,NO 是用透明塑料袋收集,并观察 NO 与 O_2反应的颜色变化。利用教材上的装置和方法演示实验,一是试管内空气没排尽,NO 很快被氧化成 NO_2,NO 的无色很难观察到;二是实验完成后,气体不方便回收,NO会部分逸出,污染环境。针对教材演示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发现用如下装置制取NO 和验证 NO 的性质,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效果较好,如图1所示。1 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6.
利用VB6.0和普通化学热力学相关公式,编制了一温度对2NO2→←N2O4平衡反应的影响演示程序。相比传统高中化学平衡教学实验演示较生动形象,温度调节范围广.且程序编制的思路和代码简单易懂。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某些不足,对比了文献中介绍的多种改进实验,设计出一套能同时实现NO、N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实现多个反应,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且有益环保。解决了实验中易泄漏、操作不简便、实验教学耗时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动机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16页。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有不够合理之处,由于在作为反应器的试管中存有空气,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NO会立即被氧气氧化为NO2,难以迅速而准确地观察到五色的NO气体,也难以及时地停止反应。在各类化学教学杂志上已刊登了不少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比如有人应用不等长的U形管(下图所示)来进行此实验,该方案虽然克服了这两个难点,但在中学教学实践中。一个演示实验往往需要在多个班级连续进行。因此,它就显出有以下不足之处:(1)稀HNO3的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鉴于NO2有如下的平衡2NO2(=)N2O4,理性解读了在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制得不含N2O4和NO的所谓纯净的NO2.NO2溶于水的反应是复杂的,既有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的主反应,又有与水反应生成HNO2不提供NO、更有消耗NO的副反应.因而出现“把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水位上升的高度大于试管体积的2/3”的实验现象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1 改进原因 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1~7],虽然在老版本演示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用塑料袋将试管口封住,以免NO污染空气,但仍有不足,新实验还是未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很难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因为试管中的空气没有除去,其中的O2仍能使NO转变为NO2,实验不足以说明产物为NO.2 改进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1.改进原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关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1-7],虽然在老版本演示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用塑料袋将试管口封住,以免NO污染空气,但仍有不足,新实验还是未根本解决问题,也就是很难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因为试管中的空气没有除去,其中的O2仍能使NO转变为NO2,实验不足以说明产物为NO。  相似文献   

12.
HNO3 NO2 NO联合性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一种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浓稀HNO3、NO2、NO的联合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教材中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分别在2支试管中进行的。利用教材上的装置和方法做该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NO气体的无色很难观察到;二是装置中的尾气不方便吸收,NO2和NO会部分逸出,污染环境,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教材演示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设计出这种微型化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该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和玻璃导管等制作的简易装置作为反应器使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在玻璃导管中(无空气干扰的环境里)进行,避免了气体产物和空气的直接接触,便于及时观察到较纯的NO2、NO气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道以NO2与NaHCO3溶液等反应为素材命制的试题答案的质疑,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NO2与NaHCO3溶液、Na2O2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NO2和NaHCO3、Na2O2均能反应,由此更正了原试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稀HN03能与Cu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而NO气体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即刻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气体.高二课本[实验1—7]设计的试管实验不能很好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NO的氧化产物也不易观察到,而且造成氮的氧化物的随意排放.如何验证NO的生成及其氧化过程,同时尽量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NO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NO2气体,所以要想清晰地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关键是在产生NO气体前必须排尽反应器中的空气。如何灵活运用我们所学过的排气集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来达到实验目的呢?这就必须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这也正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命题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值得同学们认真关注。以下略举两例关于此实验过程探究的典型习题,希望同学们能悟出其中之“道”,打开创新之“门”。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数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产生的NO会与反应器里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不易观察到无色NO生成;  相似文献   

19.
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三种版本(鲁教、苏教、人教)的必修1教材中都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演示实验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没有演示实验,苏教版教材用分液漏斗与试管作为反应的容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收集完成性质实验,鲁教版用铜与硝酸反应的试管口上加蘸氢氧化钠的棉花设计完成实验,这二种教材演示实验设计都不利于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且教师重点强调NO、NO2毒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畏惧感,造成教师上课一演示实验,学生赶紧捏鼻子逃避的现象,教材的实验教学功能被减弱.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改进的原因 铜与稀硝酸反应,会产生有毒的NO气体,实验要求尽可能在封闭式容器中进行,以防止环境污染,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NO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能被迅速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NO2气体的颜色,实验过程中,要避免NO和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