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的研究视角,可以分为基于数学解题认知过程与解题策略角度、基于"归类"的视角、基于数学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视角等,具体研究领域涉及几何解题中的视觉模式识别、几何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解代数应用题的认知模式、数学建模中的模式识别等.由于在知觉领域与问题解决领域"模式识别"的表述存在一定的混乱性,将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识别界定为:当主体接触到数学问题后,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某数学问题图式相匹配的思维与认知过程.并进一步通过其与"归类"的区别与联系、与"化归"的区别与联系使"基于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识别"的概念得以澄清.在范围上,把问题解决中的模式识别界定为一种思维过程的阶段或者思维策略,认为它是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解题的全部.对于未来的展望,期望系统的理论研究、期望对学生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认知过程与机理的实质性的研究以及对学生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植树问题"内容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林荣杰 《教育艺术》2009,(7):17-17,16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而且还能发现与创建"新知识",即能够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数学活动.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为何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对数学作了如下的解释:"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决定了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最值问题是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他不仅仅只在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而且经常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各领域的核算中,常常遇到一些解决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怎样使产出最多、效益最高但投入最小等之类的问题。而这些生活和工作问题一般都可以转化为数学中的最值问题来分析研究。对于毕业直接面对工作的职业学院学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分类探讨,并归纳出三大类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对数学作了如下的解释:"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决定了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决"已经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论题演变成了整体性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正因为此,尽管在现在我们似乎已经较少听到"问题解决"这个术语,这却不应被理解成"问题解决"已经逐步淡出了数学教育的历史舞台。恰恰相反,这只是表明"问题解决"现已渗透到了数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之中。特别是,只有以数学课程的整体发展为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现代发展或演变,包括对于"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学)中作用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安徽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G12311)为载体,以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简要阐述了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形式;提出了构建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2008)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问题解决"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口号.曲折的前进是"问题解决"现代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问题解决"现已由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论题演变成了整体性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只有更为深入地去揭示那些对于解决问题有着重要影响、但又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环节,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相应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数学教育现代发 .展的两个动力因素是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从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角度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则是数学教育深入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孙海波 《考试周刊》2009,(36):79-80
在解决平面向量问题时,学生适时提炼运用数学思想,不仅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提高数学素质与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以南通市崇川区濠东社区为例,对城市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就医及心理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空巢老人赡养问题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保障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工的政治权利缺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为研究和解决农民工政治权利缺失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的教师教育正在遭遇"教学学术漂移"表层学习盛行"核心素养缺失"的困境,直接影响着职前教师的学习质量."行动学习研究"作为一种整体主义的专业教育形态,把"全人发展"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用"项目实践"整合专业学习,注重个体与团队的"互惠创新",有利于变革职前教师的学习方式,培育"终身发展智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结果表明,学习方式的变革让职前教师开始在知识学习上谋求成果创新,在问题解决上追求独立自主,在沟通交流上开辟多元通道,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寻求审美与创造,教师教育者也由"独白者"转变为"六面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问题解决研究中存在着对问题的理解缺乏明晰的一致意见、对问题解决有着不同见解等问题。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对问题及问题解决本身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在2000年出版发行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与之前相比,此文件中“问题解决”这一过程标准,在坚持以前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增加了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检验和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有一个继承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自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提出以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和问题。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的国情,继承和发展我国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样例在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对样例学习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增强样例的有效性促进问题解决上。从精心设计样例的形式、提供系列样例两方面介绍国外在增加样例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认知和元认知研究的最新成果:Alessandro Antonietti和梁宁建等人所做的大学生对一般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的调查,Daniela Lueangeli等人所做的算术应用题解决中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A LOGO teaching period was arranged for 38 eight‐year‐old Finnish pupils. After the teaching period the pupils’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were videotaped in an open LOGO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 The data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pupils’ social problem solving, effectance motiv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luster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ree cluster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variables present in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The different clusters’ associations with school readiness and school achievement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ring the problem solving the passive pupils (n = 16) needed a lot of teacher support, the independent pupils (n= 10) displayed considerable self‐directivity and rule making, and impulsive pupils (n = 12) had an off‐task behaviour. The school‐readiness and school‐achievement scores were highest among the independent group, moderate among the impulsive group and lowest among the passive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G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blem‐solving skills, if each pupil receives sufficient support from the teacher.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是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研究入手,比较和研究了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