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本期“课例大家评”给出唐荣喜老师的一个课例:在初中阶段进行极限渗透教学的尝试——“圆周率探密”的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欢迎各地数学教师及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截稿日期为2011年10月10日.  相似文献   

2.
本次的“课例大家评”活动,我们刊发了两个由高敏、黄安成和马玲老师提供的课例:“函数的单调性”“平面”。这两个课例,与以往的大家评课例相比,具有更多的研讨和完善的空间,大家可结合自己的常态课教学,积极参与研究和点评。点评文将在第9、10期刊出。投稿邮箱:stoat999@163.com,邮件主题词请写“课例大家评”,截稿日期:2014年8月10日。  相似文献   

3.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期“课例大家评”给出张宏政老师的一篇课例:一节“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实录与说明,欢迎各地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点评截稿日期为5月10日.  相似文献   

5.
在高三进入第二轮专题复习之际,《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年第3期“课例点评”栏目以吴文尧和王坤、黄安成老师的两篇高考复习课教学课例,作为“课例大家评”素材,“引发大家对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一“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品提升服务”的互动举措,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相似文献   

6.
本刊2010年第3期刊登了两篇供大家点评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课例,一篇是王坤和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截止5月10日,共收到来自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点评文稿30余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课例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值得改进的问题以及课例对复习课解题教学的启示等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析,其文稿质量和研究成果令人欣喜,来稿我们将分两期(第6期和第7期)选发.我们希望这一组课例和大家评,能对广大教师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产生积极影响,能对大家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研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我们向所有参与这次“课例大家评”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7.
本期我们给出文卫星老师的一节关于“幂函数”教学的课例,欢迎读者对其做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缺憾等方面的研究和点评.为了让更多的文章见刊,点评的文章请力求实在和短小.截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电子稿主题词设为“课例大家评”,以便于及时审理.  相似文献   

8.
课例大家评本刊在1999年第1~2合期刊登出两个课例,并在第5、6期分别发表了两组相应的点评文章,这是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课例大家评”的一个良好开端.本期再推出两个课例,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参与点评.来稿截止日期:1999年9月30日.课例1:...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课例大家评”是本刊“课例点评”栏目1999年推出的一项新举措.第1~2合期发表了两个课例后,许多老师寄来点评稿件.本期我们选择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点评文章集中发表,下一期将集中发表关于《尚未成功的课例》的点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11.
本刊“课例点评”栏目新一季特别策划暨“课例大家评”活动,具体要求为: 1.课题:轴对称图形(1课时).  相似文献   

12.
话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选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公布后,共收到课例稿近40篇,由于版面所限,本期我们仅从中选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篇供大家研究和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名单见文后) 为了便于更多老师参与点评,我们特将原定时间做了如下调整: 本期刊登课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现开始征集点评稿,截稿日期为2006年8月15日。 第7期刊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课例设计,第11期刊登其点评。 希望广大老师积极参与,踊跃撰稿,对所有参与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撰稿的老师,本刊将赠送2006年全年或半年的初中杂志1份,以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本期,我们给出一个“大家评”的课例:抽象函数(高三复习课),欢迎广大读者尤其是高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结合本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参与点评.点评文稿的基本要求是内客实在,篇幅短小(一般不超过2000字).截稿日期为2006年8月20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倡导的形式,也是时下教学研究中“流行”的话题,那么,研究性学习课,应该如何选材,如何进行内容设计,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呢?2011年第8期,我刊特刊誉了一篇关手研究性学习展示课的文稿:《在初中阶段进行极限渗透教学的尝试——“圆周率探密”的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并以此开展课例大家评,以期引起大家对...  相似文献   

15.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16.
王庆欣 《贵州教育》2009,(21):35-36
学校一位语文老师要带课外出交流,这次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课是对方学校安排的,采用的是“同课异构”.选取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的《纸船和风筝》。执教老师感觉接课压力大,因为这一课是经典课文,有不少人开过这一课.甚至包括一些名师、大家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压力?笔者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8期,本刊发表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让读者点评,至截稿日(9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点评稿40余篇.参与点评的作者既有中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又有大学教授和专业研究工作者;点评多视角、多层面,既评成功,又点缺憾,比较全面和客观.限于版面,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部分来稿全文刊发,有些文稿仅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摘登,共分两期连载,以飨读者.“课例点评”是大家非常喜爱和关注的一个栏目,为进一步办好该栏目,首先需要富有点评价值(典型性、研究性、启发性)的课例,欢迎大家继续荐稿、投稿.  相似文献   

18.
近来读了2005年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学》杨祖志老师的《课下一番新天地——我这样教“对联”》一文.我赞同如下几副对联:  相似文献   

19.
疑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差不多”。 A、三年级的“一课三议”活动,评课时,发现执教老师的备课上没有教学目标。老师说这是为上教研课而重新备的课,主要是把上课要讲的写下来,教学目标还没来得及从教参上抄上去。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复习课效率,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次“课例大家评”,我们从众多来稿中遴选了一节复习课课例——《一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课例与说明》(见本刊2011年第3期,授课教师张宏政),供大家点评研究.截至5月10日(截稿时间),共收到点评稿件90余篇.点评稿基本上都立足作者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