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学内容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法.2.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第一节第一课“简单随机抽样”.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简单随机抽样”定为一节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操作实验,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当下教师应该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一、教材及内容分析《简单随机抽样》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的第一小节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对统计有过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是初中和高中统计知识的承接点,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统计的  相似文献   

6.
"随机抽样(第一课时)"内容简单,但是立意很高,是高中统计部分的第一节课.在这节课上,不仅仅教学生记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设计1;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的衔接关系,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如设计2.两个教学设计在形式上虽然都是问题串,但问题的内涵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设计2中的素材和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统计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初步了  相似文献   

8.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的,通过生活中的"确定位置"的实践和思考,为坐标思想的形成和树立作准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树立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进而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课题:列举法求概率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有关频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频率与概率初步的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探究知识。为了突破本节难点,采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法和列表方法来组织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普宗 《西藏教育》2008,(5):22-22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是低年级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入门课。本节课的内容对乘法这一章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发现,藏文班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困难很多。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8.3"数据的代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一堂概念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  相似文献   

13.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王艳红)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本课的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1关于教学内容的解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共线充要条件,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内容是教材第5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向量具有数和形的两种特征,是数学中解决几何问题的工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起来更加简捷;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把几何问题向量化的理论基础,这一定理说明了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定理本身蕴涵着严谨、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合理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高的数学素养.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设计有关训练题,从而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2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会作出由给定的一组基底所表示的向量,会把任一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底的线性组合.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本节课深层次的目...  相似文献   

15.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4,(1):126-127
一、背景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 45页的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以实物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收获"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样(第一课时)”内容简单,但是立意很高,是高中统计部分的第一节课.在这节课上,不仅仅教学生记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设计1;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的衔接关系,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如设计2.两个教学设计在形式上虽然、都是问题串,但问题的内涵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设计2中的素材和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考统计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简单的二人对策论问题(又称"抢18"游戏).   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4后的"数学游戏".该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一导二练三究”教学法,就是把动态的教学过程提炼为循序渐进的六个环节。即问题引入→阅读探究→实验练习→评议归纳→设障讨论→深层练习。1 问题引入  就是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采取承上启下的方法,由复习上节课内容而转移到本节课内容上。2 阅读探究  就是在学生的初步讨论和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自己观点得以补充和完善。但注意在阅读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拟好阅读提纲。3 实验练习  就…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的第一节。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它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生活。同时这部分内容也为后面概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作为一名教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