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栋  王丽明 《新闻窗》2006,(5):110-110
如今,除了央视一套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典型评论节目外,新闻频道也纷纷推出了《新闻会客厅》等评论节目,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四川电视台的《今晚10分》、湖北电视台的《沟通》等,都是一些颇具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从总体上看,相比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新闻评论力度与其媒体地位难以匹配。  相似文献   

2.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3.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档电视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虽然已停播多年,但电视评论的发展却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节目的形态和样式越来越丰富,节目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特别是在非评论性节目如谈话类、法制类、民生类新闻节目中,评论的因素也日见放大,评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体现节目思想深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一档电视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虽然已停播多年,但电视评论的发展却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节目的形态和样式越来越丰富,节目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特别是在非评论性节目如谈话类、法制类、民生类新闻节目中,评论的因素也日见放大,评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体现节目思想深度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不断求新求变,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闻联播》引入了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连线特约评论员在《新闻联播》中进行直播评论,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凸显出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较强的引导性、群众性,称得上是塑造媒体形象的“法宝”。从2009年开始,新泰电视台着力打造新闻评论节目《周末聚焦》。节目话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还搭建了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实观众,成为当地的品牌电视节目。结合近几年在《周末聚焦》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经验,笔者就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评论节目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电视评论节目异军突起,十分活跃。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时空报道》,到浙江电视台的《新世纪论坛》、《观点》,钱江电视台的《记者观察》,教育电视台的《走进今天》,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评论性节目。这些节目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优势,发挥声画并茂的特长,关注和探讨着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节目采取哪种编排方式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天天五味评》、《时事开讲》、《一虎一席谈》、《新闻1+1》这四档栏目分别采用了个人说新闻式评论、演播间访谈式评论、辩论式评论和综合表现式评论四种编排方式,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利弊,为我国时事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旭辉 《视听界》2013,(1):95-96
以提供观点为主的广播评论近年来发展迅猛,一些广播人甚至提出:广播可以没有独家新闻,但不能没有独家观点。各地广播纷纷创办评论节目,多档优秀评论节目涌现。2005年,南京新闻调频《马青时间》节目开播,这个节目的特点是,广播评论不再以单篇稿件的方式,而是以一档节目的形式出现,一档节目中包含了多个评论,有主持人的评论环节《观察》,有摘选其他媒体观点的《声音》环节,  相似文献   

12.
评论类新闻节目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央视《焦点访谈》的推出,很快在全国人民中建立了很高的信誉度,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选题要恰当 谈话节目的核心是话题。要做好谈话节目,关键取决于节目本身的主观意念和如何寻找到合适的话题。 话题要有新闻性、针对性。谈话体评论节目,虽不像《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那样时效性强、冲力大,但鲜明的时事性,特别是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往往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湖南卫视的谈话节目《有话…  相似文献   

14.
陈雪 《新闻世界》2009,(12):85-86
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本文从表现手法、评论模式、主持人三个方面解析《海峡两岸》的节目特色,试对这些个性化传播元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的子栏目,《元元说话》1998年3月5日正式开播后很快就赢得了观众普遍的认可和赞誉。《元元说话》的成长和成功,不仅在于作为新闻评论类节目起到了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还在于洋溢着节目以及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具体地说,《元元说话》的个性魅力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定位的个性节目定位是节目操作的先决条件,定位合理可以事半功倍,定位不准,事倍功半。具体到《元元说话》,该节目的初步定位是早间播出的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可是怎样与同类型的其他节目区别开来呢?《元元说话》的制…  相似文献   

16.
《今日话题》的启示姚长盛,刘坚1995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时间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今日话题》。开播不久,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就排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第二位。几年来,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兴未艾,《今日话题》的诞生又给这种节目形态注入了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朱羽君  殷乐 《现代传播》2001,(5):130-134
电视评论节目是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评述的一种节目形态. 在电视媒介的节目形态的构成中,电视评论节目占据着一个不可或缺的独有位置。194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民主社会中的大众传播业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对当天关系到公众事务的新闻和观点的传播,来形成公共舆论。”世界各国的电视台都将评论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并以相对固定的名牌评论节目建立起电视台、网的声誉和权威。 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评论节目《观察与思考》在…  相似文献   

19.
章琴丽 《青年记者》2012,(23):36-37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电视评述节目《观察与思考》,这是我国电视界最先出现的电视评论.①199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焦点访谈》,标志着电视特色的评论节目形态正式诞生.②此后,各种类型的电视评论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省市电视台.电视评论凭借着电视媒介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引导舆论、反映问题、启发思考、区辨善恶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评论工作的新起点──新型广播电视评论探析罗弘道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焦点时刻》(《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引起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的热烈欢迎。在这前后,不少省市电视台、电台也办起了相类似的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