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郭老与报刊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的一位先驱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投稿和创办刊物起,就与报刊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一贯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学习与研究郭老在各个时期的报刊宣传活动,对于进一步了解郭老的思想发展和他对我国报刊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一、郭老学生时代与报刊一九一八年夏天,郭老在日本福岗九州帝国大学念书的时候,苦于“国内的新闻杂志没有机会看见”和“不屑于看”,就和同学成仿吾、张资平等酝酿自己办一个“同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报刊开始产生.吴廷俊认为,“中国近代报刊是在外报的启示下,吸取西报的形式,沿用中国古代报纸的内核,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再设计的产物.”①在这个融合发展过程中,报刊对传统史学的比附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人们注意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 中国最早的“报纸”为“邸报”。邸报始于汉唐,是官办的,所载内容,“无非皇室动静,官吏升降,与寻常谕折而已。”其编排体例为书版式,“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是一条条排下来,不以事体重要与否为序,也没有标题。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创办各种报刊,编排方法较为先进,对我国报刊有一定影响。同时,中国的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创办了不少报刊鼓吹他们的主张。这个时期的报刊在编辑方法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新闻开始有了标  相似文献   

4.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雨南 《青年记者》2017,(3):105-106
《营商日报》1907年11月6日诞生于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营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新闻界团体“中国报界俱进会”的创办成员,是东北地区近现代史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商会报刊.在近现代东北地区国人报刊多短命的客观历史现实中,其是罕见的出版时间超过30年的国人报刊之一.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被人们视为“社会新闻”的新闻又开始“热”起来。它不但在报刊上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占据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些单位还经常举办一些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大赛”,探讨社会新闻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社会新闻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报纸在创办初期它就存在,或者说  相似文献   

7.
(一) 我国新闻出版法的出现1815年外国传教士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在外报宣传的刺激下,我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办报活动,并提出了制定新闻法的问题。随着改良运动的发展,国人的办报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在维新变法期间,有人提出制定新闻法的建议。“报律”一词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是1898年6月孙家鼐为筹办上海《时务官报》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提出来的。他说《时务官报》“既改为官报,自应拨以官款。拟照官书局月拨千金”,  相似文献   

8.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陈才俊 《新闻大学》2005,25(4):60-65
创办中外文报刊,是19世纪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的重要宣教事工和传教手段。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基人戈公振曾说,“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1]的确,只要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报业之发端,便可看出,不仅第一份中文报刊的诞生,不仅澳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斗争成为时代的中心,随着斗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步成为思想战线的主流,由此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革命报刊的大量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新闻工作发生了重要改革,是这个时期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因此五四时期也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重要的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并不是与新闻事业同步产生的,而是新闻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就在于新闻事业的主导者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阐明一定的主张。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评论就应运而生了。新闻评论最早是出现在报刊上的。因为报刊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新闻载体。它一出现就呈现出态度的鲜明、主张的明确、现实的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早期政论报纸时期,新闻评论成为报刊最主要的文章,也是办报人最重视的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轫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在创刊号上直言,“在像广州这么小的社会再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报刊上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新闻照片呢?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和一般编辑工作者都感到兴趣的问题。以我所知,最先刊登新闻照片的是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一些报刊。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是其中的第一家。1902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和1903年以后在东京创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也都刊有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4.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共五年又九个月。在此期间,抗日救亡成为许多报刊的宣传中心,同时还创办了一批以促进抗日救亡运动为使命的报刊。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推动着报刊的发展,而报刊宣传又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我国新闻史上,这几年是报刊宣传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在“九一八”之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国土上屡次挑起事端,已经引起中国舆论界的关注和抗议。如一九三一年六月和七月,日本侵略者制造“中村事件”和“万宝山惨案”后,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指出: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部分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16.
如今通讯员采写稿件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企业通讯员采写的企业内部新闻,可以说很难在报刊上寻觅到一小块“栖身之地”。究其原因,笔者也作过深入的研究,原因如下:1.媒介大力寻找“卖点”,以求生存,是企业上稿难的主要原因。如今的新闻媒介除了极少数有国家拨款的外,绝大多数报刊属自找饭吃,自己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在报刊上追求“卖点”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赢得众多的广告客户。为此,企业内部新闻与报刊追求“卖点”新闻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上稿当然难了。2.企业内部的“老三篇”新闻,如“四季歌”、‘”颂扬曲”、“总结调”…  相似文献   

17.
论伪民营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旧中国报刊传播历史中,民营报纸 占有重要地位。史实表明,从办报形式和狭义概 念划分,民营报纸可以分为“民有民营”的真民 营报纸和以民营名义创办经营而实为官方或党派 控制的报纸,本文对后者称之为“伪民营报纸”。 “伪民营报纸”这种办报形式本身并不带有政治 性,但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它被不同的政治集团 所使用,就表现出了或先进或落后的强烈政治色 彩。本文从伪民营报纸的源流考察、形式分类和 评论分析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祖师爷。我国老一辈的新闻家和新闻评论家,都从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古代散文中学到精炼的笔法与论断的方法。《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  相似文献   

19.
杨文环 《今传媒》2013,(4):144-145
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已逾百年,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在开展中。张昆教授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当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创见。1921年11月,创办仅半年的厦门大学就以其远见卓识决定开办“新闻学部”,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当时,国内的新闻教育还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类似于职业教育。可以说,厦门大学新闻学部是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肇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腾飞,中国新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