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  相似文献   

2.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图片新闻.俗话说:“马尾拴不起豆腐”,而曲立文做的豆腐能用马尾拴起来,确有些新奇.因而也就使人有了阅读新闻的兴趣.但阅读完新闻,在新奇之余,似乎也产生了一个难解的问题:马尾拴起了豆腐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周星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他的无厘头或者说后现代主义解构手法的后面,我们了解到:原来好的喜剧是应该让人流泪的."我是一个演员",这是<喜剧之王>里的台词,这无疑也是周星驰的自我评价.让人不禁想到了日本著名电影人小津安二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我一向对人说,我什么都不做,只做豆腐,因为我是个纯卖豆腐的人."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曾见一漫画,至今记忆犹新:画面上有两人在浴室门口相遇,一人对另一人笑脸相迎曰:“×局长,您亲自来洗澡?”这实在是对“好谀者”的绝妙写照和讽剌。遗憾的是,有些新闻工作者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沾上了“好谀”的陋习。例如,1988年湖南某报就曾报道过某区长的女儿在一家工厂只当了个电工的事,其言外之意无非是:“这个区长多么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可明眼人一看则知,这是“谀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我到一个村子去采访,围了一大群人来看。我觉得自己成了一只猴子,心里很不是味儿。一位老大爷说:“我活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记者同志是个啥样儿,今天开眼了。”他希望“记者同志下乡来,听听我们农民的话,看看我们农村的样,这联产承包责任制可是个好东西。”几位青年人,热情邀我们“合个影儿”,说是“让我们也光荣光荣”。当时我为此而着实  相似文献   

8.
金玉良缘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相似文献   

9.
认名人作父     
我老家那旮旯,乡民们在跟外人聊天时,都喜欢加上一句:“某某就是我们这里的人,论起班辈来,他还是我的堂叔父……”某某是现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官居极品。 坊间有一句名言:“有个好父亲,少20年打拼;娶个好老婆,少10年忙活。”  相似文献   

10.
疙瘩     
你和领导有过没有过“疙瘩”?我有,并且是和现在的一团之长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疙瘩”。那是在当兵第二年,我调进团政治处报道组两个月的时候。那天,全团直属队集中在大礼堂开会,由于我们几个负责礼堂卫生的兵偷懒,礼堂内的一片狼藉没有及时清除,团领导对此大为光火。现在的林团长当时是副团长,他对我们几个兵一个个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熊”得我们几个抬不起头来。轮到“熊”我时他又加了一句“你把剪报本拿来,让大家看看你上了几篇稿。”当时我感到整个礼堂内的人都在用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  相似文献   

11.
据刊物所载:某地一农民在走村串乡卖豆腐中,把所见所闻的农村新事经过调查、核实写成新闻。三年来,他写的稿件中,省报、省电台采用五十多篇,县广播站采用三百多篇。群众称他为“豆腐记者”。他连续三年被省、地区和县评为模范通讯员。一个普通农民被称为“记者”,是很令人高兴的。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普通人民群众完全可以写好新闻,应该提倡有一定文化的人都来写新闻。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及时传递和交流各种信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孤陋寡闻,会使人闭塞守旧,迟钝僵化;见多识广,会使人耳聪目明,高瞻远瞩。新闻,作为一种具有普通意义的重要信息,其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日益明显。可以说,人人离不开新闻,人人关心新闻,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但是,还应该人人都来学写新闻。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1,(10):44-44
政治教育让战士唱“主角”本刊讯函授学员罗其山报道:6月7日,驻川某团一连政治教育让士兵唱“主角”效果好。在以往的政治教育课上,总是干部讲,士兵听,只要做好笔记就行。所以难免有部分人思想“溜号”。当问及他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时,他们谁也说不上几句。针对这一问题,连队指导员田周盟,打破了以往一贯的教育方式,他先让一名学历高的士兵上台去讲,干部坐下来听,让大家来评论,说出好的方面,给大家做参考,指出存在的不足,使同志们下步上课时注意克服。在课堂上,上课的士兵虽然底气有些不足,但课上得不错,课堂气氛也十分活…  相似文献   

13.
“闻鸡起舞”,这是许多人都熟悉的故事,它说的是晋代的祖逖与刘琨“情好绸缪,共被同寝”,半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习武.后来,一个“中流击楫”,北伐中原;一个卓然独立,长期据守并州,都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物. 此后,“闻鸡起舞”,就成为有志之士及时奋发的同义语,本文介绍的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主任编辑张松山,也是一位“闻鸡起舞”的人.不过,几十年来,他舞的不是刀与剑,而是笔与墨,应叫做“舞文弄墨”. 我认识张松山同志,首先是从读他的文章开始的.近两年多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的“每周论坛”,《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望海楼随笔”.和《红旗》杂志的“新语丝”等栏目上发表了十七、八篇时评和杂文。如《党风与家风》《从一位候选人落选说起》、《比干庙遐思》、《想起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小区有几个“音乐人”,让我颇为苦恼。 第一个我称之为“霸气侧漏者”。他每天凌晨三四点的样子出现在黑暗而荒凉的汀滩上。之所以说他霸气,是因为他使用的乐器霸气,是唢呐。唢呐的声音高亢、嘹亮、热情、直接,对着空阔的长江吹是合适的,但这个人却忽略了他身后不过一百来米的地方就是小区的高楼,高楼里有许多人在睡觉,这是个典型的只瞻前不顾后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第十期《新闻爱好者》刊登了一九八五年好新闻《“洋豆腐”为何无人问津》一文。这篇报道开始就说:“六月下旬,一条盒(袋)装豆腐生产流水线在本市闸北豆制品厂安装就绪”。这说明这条豆腐流水线,是在一九八五年六凡下旬的某一天安装就绪的,绝不是在六月下旬初,更不是六月下旬第一天——即六月二十二日安装好的。可是在本文第四段后写道:由于豆腐价高,六月二十日以来,一共生产了约五千斤黄豆的豆腐,……”。这就是说,这条豆腐流水  相似文献   

17.
大匠不巧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策划”,有段时间是个新生事物,但名声不是那么好.因为策划对象经常是媒体.比如,当时的策划名人中,有个“点子大王”何阳,吸引来很多求富无门的人,他也赚了钱.其中一次合作,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后坑李村农民李昌达慕名买何阳的专利,“点子大王”灵机一动,觉得光卖技术不过瘾,就给农民出主意,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招来数路记者,包括央视《东方时空》.新闻发布会后,《不买鞭炮买智慧,农民向何阳预订致富点子》的报道在一些媒体刊出.  相似文献   

18.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9.
环境能成就一个人才,也能埋没一个人才。好环境可用6个字概括:公正、公平、公开。成才需要环境条件,更需要主观努力。逆境也是一种动力。培植坚韧的心理素养,在“坚守”中寻找机遇和突破口。如你自身素质准备不足,机遇来了,你也未必能成才。好环境不能只靠他人创造,我们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是送稿者。每天来来往往,就象穿梭一样,好热闹哩!”“穿梭送稿”,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何会出现“穿梭送稿”现象呢?首先,我想到了“这一半”——恐怕是与有些记者和通讯员上稿心切有关。反正是公家的钱(因为据我了解,极少见有“自费送稿”之例),花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