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羿克 《今传媒》2013,(1):24
在当今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的情况下,媒体已经成为表达各种矛盾激化和意见的一种介质,舆论监督作为公共意见的媒介表达,其作用在传媒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时代逐渐显现出来。而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过去的对立关系,渐渐的转变成具有监护权的相对合作关系,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媒体舆论监督到新闻法制,各位学者专家从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契合关系、舆论传媒与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2.
何静 《今传媒》2011,(12):23-24
社会的发展,新闻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闻与司法二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新闻界和学者的重视,就有学者提出大众传媒滥用、错用监督的权力而易于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本文从"媒介审判"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国当前司法体制下传媒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新闻传媒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健全,司法机关在调和冲突、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司法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加强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有利于伸张正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媒体监督司法越来越困难,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认为新闻传媒报道法院案件的审理可能形成的公共舆论的压力,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对传媒报道司法活动进行种种限制.因此,如何平等保护言论自由权和独立审判权,构建良好的传媒与司法之关系,成为新闻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人数.司法审判一直是网络舆论焦点之一.然而,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审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司法审判的有效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审判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网民偏激情绪,干扰司法审判,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本文基于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的关系,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当前司法审判机关如何在网络舆论场背景下,保证司法审判独立性,做到审判结果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6.
姜燕 《青年记者》2010,(16):29-30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下,舆论事件引发大众关注的频率也来越高。一些从前属于司法层面的案件,从发生到结束甚至结束之后,媒体的报道持续不断。这期间,一些本来很平常的人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张金柱"、"孙志刚"、"许霆"、"邓玉娇"、"许霆"、"彭宇"……这些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传媒界、法学界研究的"标本"。标本背后,其实涉及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舆论监督VS新闻审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审判现象已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中普遍存在,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舆论监督代表着社会进步,唤醒民众维权意识、推动法制社会发展;但当前现状下,舆论监督却似乎"一不小心"容易走向了"新闻审判":预设立场、引导舆论、干扰司法独立,严重的甚至用利用舆论和民意"绑架"司法,造成了司法困境。作为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者将如何正确辨析"舆论监督"和"新闻审判"之间的关系?新闻从业者如何让"舆论监督"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陷入新闻审判怪圈。本文将具体展开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23)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激化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致使外在于司法的"审判阵地",逐渐从"媒介审判"转移至"网络舆论审判"。频繁发生的网络舆论审判事件虽然常常因非理性因子的存在而招致许多质疑与争议,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这样一种特殊语境下考量,会发现这类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如果在一定规范的引导下进行,会在推动司法审判信息公开、透明,倒逼"媒介审判",牵制权力干预等方面保障司法审判的独立性。我们不能将妨碍司法独立的因素简单归结于网络舆论审判现象,司法独立性、公信力的真正来源,在于信服于公众的客观、理性、全面、透明的审判立场。  相似文献   

10.
张雯  汪洋 《新闻前哨》2000,(9):11-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传媒进行舆论监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进一步蔓延,维护了我党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端正了党风政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判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日趋活跃,司法与传媒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地界定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防止新闻传媒形成自己的“舆论审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也是法治进程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理论上,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并行不悖,但在运行过程中,两者却不免产生矛盾。只有不断探求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平衡之道,才能实现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媒体审判”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在案件未作出裁判以前,主观认定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孙相才 《新闻传播》2009,(10):30-30,32
随着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略的大力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新闻媒体抓住这一热点,及时推出了各种法制类栏目.节目的开办率和收视率逐年飚升。于是新闻监督与司法的关系问题.成了法学界和新闻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正确审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无论对司法改革和新闻舆论监督自身,还是对法治社会、民主社会的形成都大有裨益。依照笔者的观点.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而言,是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来说大有裨益.它可以增加司法透明度、监督司法公正.促进司法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也存在着媒体审判,误导舆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关系 网络舆论与新闻舆论同宗同源,它是网络媒体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现象或问题表达自己看法或意见的一种方式.在没有网络之前,公众社会舆论不能很好地表达,代之行使舆论表达权的只是介于官方与民众之间的传统新闻媒体,大多是媒体对民众进行抽样调查或个别访问.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民众因为怕得罪人、怕惹事,不一定能真正表达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想法,言论有时不免会失实、失真.网络出现以后,缘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几乎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种表达更接近于内心实际.  相似文献   

14.
包晨璐 《新闻世界》2014,(1):147-148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夏俊峰案是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的代表案例,掀起了网络舆论狂潮,媒体报道存在争议,对司法审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此案的深度思考,厘清网络舆论、媒体报道和司法审判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图探寻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的方法,使其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为引导公众舆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渐成了热门话题。传媒司法监督与公正司法的关系问题更吸引了媒体与司法两大领域众多人士的关注,不同观点的碰撞也非常鲜明。其中,观点最为歧异的是:传媒司法监督与公正司法之间的关系,是否主要是一种互相排斥、冲突的关系。 先看看否认传媒监督司法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的论者是如何界定这一关系的。有影响的法学家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谈到加强舆论的司法监  相似文献   

17.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素有“法本原情”的文化传统,中国司法活动对民意、舆论保持着一种遵从与迎合姿态,这使得舆论监督司法获得了充足的合法性.在此前提下,传媒基于与社会公众的信托关系,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对舆论监督司法的行为给予支援,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同时,传媒应努力克服舆论情感因素有余、理性成分不足的弱点,自觉对不合理的舆论采取离逸态度,避免这些舆论经过传媒的传播而扩散,干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9.
"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以一个典型的个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继光  李缨 《新闻界》2005,(4):60-61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时经常提及一个概念--“媒介审判“或者叫“媒体审判“,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这一现象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国内学者在归纳200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时,专门把“媒介审判“列入其中.①……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宣传者和促进者;而社会和谐又是新闻传媒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同时,和谐的传媒与和谐的舆论本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