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流广告是近年来移动广告市场崛起的新势力,国内信息流广告自微信朋友圈引入以来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用户对广告的点赞和评论也生发出一种新的社交景观。本文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近几年话题热度较高的信息流广告案例中的评论,从传情、致意、协调、连接的角度,探析其在技术支持下社交可供性实现的可能性与特质。  相似文献   

2.
广告回避反应是广告主、媒体及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用户较少的广告回避反应意味着用户对广告内容较高的接受度,也意味着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有助于建立用户、广告平台与广告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时广告认知回避最强,行为回避最弱;影响信息流广告回避的因素主要有以往的负面经验、微信作为广告媒介的可靠性、感知个性化、个人广告互动频率、感知目标障碍和广告怀疑主义,而隐私关注对广告回避不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改善信息流广告的内容、传播形式等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流广告搭载社交媒体通道迅速崛起,成为移动广告市场中的最大黑马。本文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背后的核心运作逻辑,明确传播起点、传播过程、传播重点。理性看待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热效应,聚焦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昱宇  唐英 《青年记者》2017,(29):99-100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触及各个行业领域,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为各行业营销推广的手段之一,而微信信息流广告也成为其广告的主要形式.但微信信息流广告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及其他社交网络广告,给企业及机构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了微信信息流广告的传播特征及优化路径,为实现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对微信信息流广告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并对微信信息流广告官网的广告案例进行了剖析,依据大数据原理、社交媒体属性、信息流广告特性,从传者、受众、媒介的角度对微信信息流广告类社交媒体广告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可从三个维度理解社交媒体广告: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操控、赋予受众参与广告的权力、构建了博弈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6.
微信朋友圈广告采用feed广告信息流模式,通过社交混排算法,依托关系键互动传播。朋友圈广告上线以来,有赞誉也有诟病,要想真正实现朋友圈广告的目标效果,就要"以微友为中心"进行传播。既要注重"微友"的心理容忍度、接受度也要从"微友"的需求出发精准投放。本文从朋友圈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其优劣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最近,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三个微信朋友圈广告在手机上掀起了一场广告狂欢。用户对此大概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社交媒体通过广告谋求商业化无可厚非,另一种声音则是斥责微信的"强盗逻辑"。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无不将广告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Facebook在2014年广告收入超过了55亿美元,且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超过66%。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年收入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以说广告是微信商业化的必经之路。进入2015年,微信的商业化还体现在微信红包和微信搜索上。微信搜索框除了对朋友圈、文章、收藏内容的搜索外,搜索附近餐厅的新功能被加入进来,整合了大众点评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正式上线,广告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广告商还要周密而慎重地传播朋友圈feed广告,找到和微信平台、受众三方关系的制衡点.文章结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探讨了feed广告传播方式,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微信社交平台及广告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在传播学背景下,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信息流广告的现状、特征与表现形式。综合运用企业管理领域著名的SWOT分析模型分析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面临的威胁。根据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施琴 《传媒》2015,(17):66-68
信息流广告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互动性强等特征,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其中,社会化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体上的信息流广告,一直广受关注.本文以用户规模超5亿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作为文本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广告运行模式,探讨社会化媒体信息流广告过程所呈现的特点及发展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以期其保持优势,摒弃劣势,真正实现广告与媒体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广告.  相似文献   

11.
微信是建立在熟人社交圈层的强关系传播,手机通讯录、QQ好友是微信好友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本身是用户多年社会关系的浓缩体现.微信朋友圈不是现实社交圈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传播,而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交流方式,本文拟从媒介情境、朋友圈信息表意方式的角度对微信朋友圈分组现象进行剖析,揭示朋友圈分组、权限行为的原因所在及重构后朋友圈的信息隐患.  相似文献   

12.
张林 《传媒》2018,(3):48-50
社交媒体广告是依托于社会化媒体技术诞生的新型广告样式.我国社交媒体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以帖子为核心结构组织方式的论坛——猫扑.其后,一系列虚拟社区出现,社交媒体广告也随之诞生.经过近20年的发展,社交媒体广告迎来全盛时期.不论是国外的Facebook,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都在社交广告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据统计,2017年第二季度,Facebook的广告收入占收入的98%以上,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加了一倍多,短短两年收入就超过了90亿美元.而国内的微博与微信朋友圈广告也是风生水起.2017年第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566.06亿元,其中,101.48亿元的网络广告收入中,媒体广告收入增长48%,其增幅超过了网络游戏的39%(238.61亿元),以微信朋友圈、公众账号为代表的社交广告更是达到61%的涨幅.通过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广告发展如火如荼,将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探索社交媒体广告的发展历程既有利于社交媒体不断健全自身体系,为广告商提供更优质的广告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能为广告商尝试新的营销模式,探索新的推广渠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旻 《青年记者》2016,(23):132-133
从2011年诞生之初,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媒介,日益受到手机用户的欢迎,微信开始被标榜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微信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聚合体,全球的注册用户数超过11亿,2015年底,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同是社交媒体,微信虽然比微博诞生晚,但是展现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尽管腾讯一直在避免微信像微博一样快速商业化,但微信确实有着更强大的商业价值可挖.本文从共通感知视角分析微信朋友圈广告中的隐形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流广告是指与媒体内容相结合、依据社交群体属性以及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微信朋友圈首次投放宝马中国、VIVO手机和可口可乐三大品牌的信息流广告,采用文图链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划分目标群体,为具有不同消费特征的用户投放相应的广告内容,使广告信息融入用户的日常信息中去。这种带有标签化特征的投放方式迅速引发了用户群体有关身份认同、社会化归属的热议。  相似文献   

15.
王浛  傅蓉蓉 《传媒》2018,(7):87-89
2016年,微信信息流广告爆发,众多品牌选择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其广告效果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发现问卷调查法研究信息流广告的效果,对评估其心理效果具有一定价值,但成本高且数据少,因此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效果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可依然无法避免数据本身的缺陷.对此,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手段与广告效果监测有效结合,最终准确判断广告心理效果,使广告精准投放策略有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线三年来,微信已经由最初只局限于文字、语音的聊天类手机软件,成长为一个集生活服务、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平台。2015年1月25日,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网络讨论,成为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背景下,微信想要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朋友圈广告看起来是一步思索良久的险棋。如何审慎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李华伟 《青年记者》2017,(23):49-50
作为微信上的热门功能,微信朋友圈维持既有的熟人圈,通过呈现个人生活起到沟通联系的作用;另外,微信通过“弱关系社交”将陌生人带入熟人圈子,用户的自我呈现相应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也是对用户自我存在的一种展示和确证.①这种通过朋友圈呈现的自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是经过加工后的“媒介自我”.本文根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采用网络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不同性别、职业身份的微信朋友圈青年用户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欣 《青年记者》2016,(5):91-92
社交网络的出现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互联网开始以个人为中心,依照价值认同和兴趣趋向等因素分类聚合,形成个人的社交图谱和网络环境,虚拟社交的不断扩展,超过了现实社交.自2015年1月22日微信内测朋友圈广告之后,宝马、vivo等企业纷纷投入品牌广告,社交广告引发广泛热议,腾讯随即成立了“社交与效果广告部”,不断推进社交广告的创新和发展.2015年8月12日,腾讯公布了2015财年半年报,上半年收入458.28亿元,同比增长20%.最值得关注的是,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比上个季度增长50%,至40.73亿元,其中社交网络效果广告收入更是同比涨约200%,至20.57亿元.正如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汤道生所说,“社交广告的时代已经到来”.①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微信的普及,微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朋友圈广告成为当下新媒体广告的一种重要类型.笔者探讨的微商朋友圈广告界定为: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广告主为中心,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以微信好友为消费者,进行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销售的广告.近几年,对微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微观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以微商在朋友圈发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分析"理论作为支撑,探究微商朋友圈广告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即受众的培养、教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用户的数量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微信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拥有很强大的保密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再加上其成本制作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企业绞尽脑汁来投放广告和宣传业务,所以微信团队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以信息流为载体出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而微信用户对这种做法争执不下,这种广告的出现形式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基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于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微信与广告商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