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在学习时间上,提供学生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3.
贾伟 《江苏教育》2012,(15):52-53
一、内外结合:课内课外,相得益彰语文作为基础工具课,与其他学科不同。熟练运用工具的技能训练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刘国正说:"语文要想学得好,还必须在课堂以外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课内,主要从书本上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运用的方法:课外,带着课堂上学习所得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的实际运用;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要课内不要课外,或者重视课内忽视课外,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跛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就各学段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所强调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重点指向学习能力和学习形式,它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它集中在一些主题研究活动中,它更渗透在课内课外无时不在的生活里。因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立足"三点",力求灵动地开展好综合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诚然,语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世纪 ,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 ,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也最具创新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学习资源 ,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就目前来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每天 ,学生一到学校就在课堂中学习。因此 ,我们要利用课堂主阵地 ,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 ,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谓“…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仅仅靠有限的课内学习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是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语文教学除了要继续抓好课堂教学之外 ,更要重视课外的广阔天地 ,更要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 ,还应把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因此 ,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谱写“柳暗花明”的新篇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小课堂”学习的局限 ,引导学生走进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拓展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以大语文课堂去构建学生语文素质的互动网络。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拓宽语文…  相似文献   

8.
殷长青 《现代语文》2010,(6):133-134
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毋庸质疑的。然而光凭每天课内几十分钟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还必须让课堂的语文教学向课外有机延伸,让学校的语文教学向家庭有机延伸。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统一起来,家校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树立生活语文观,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如何做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10.
课内外相衔接 ,实质是促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育是为了“造成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衔接实验”倡导“立足课内 ,经营课外 ,由课内辐射课外 ,由课外扩展课内”“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是生在社会之中的 ,社会生活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 ,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生活汲取语言和思想的材料 ,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狭的笼’ ,步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 ,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 ,在练就终生受用的语言本领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大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它关注着社会与人生。应运而生的语文新课程体系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创新,充满活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人文性是指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具性是指语文在人际交流中的功能,并通过语言传递感情。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教学走向实践,整合这些资源,能为小学语文插上灵动的翅膀,展现美丽的身姿。一、整合精读和泛读资源1.课内精读,深挖教材资源。小学语文教材选取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第一,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第二,更新传统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四,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黄薇 《考试周刊》2012,(21):30-31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语言能力等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效性、社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一线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刻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大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它关注着社会与人生。应运而生的语文新课程体系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创新,充满活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浮生三梦     
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7.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我校教师尝试着依托课堂“活动式”、家校“互动式”的口语交际训练框架.为口语交际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化运用建立链接。在新课程的理念与策略的指导下,遵循课内悟法,校内实践.校外提升的操作程序.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架设了通过校内走向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封闭的口语交际训练成为开放的、创新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周炜 《小学语文》2009,(4):31-34
“难忘小学生活”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次大综合性学习,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需要我们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筹划、分块设计,和孩子们一起收获了许多精彩。本文着重记录了我和孩子们在课内进行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广泛参与阅读实践,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然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往往处于一种自发、盲目、  相似文献   

20.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如春耕秋收,风雨雷电,日出日落;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及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