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本质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中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高考所追求的主要考查目标.传统数学考试注重对知识的单纯形式化记忆的考查,过分地着眼于形式和机械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何体现数学本质的考查,使学生既能熟练、准确地用形式化语  相似文献   

2.
《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次强调"不应追求严格的形式化".而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这一理念已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更是选拔性考试所追求的重要考查目标之一.过分强调形式化,将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淹没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基本理念中的第七条是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一课程基本理念一经提出,有关高中数学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一系列问题便成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不是要打压、淡化数学形式化,而是为了改善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形式化的生成过程.超越学生水平的形式化,只有数学的冰冷美丽,使得数学脱离现实,艰涩深奥,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不但无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形式化,反而事与愿违,造成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这是不正确的.反之,过犹不及,将导致数学形式化被弱化,理性思维被边缘化,背离数学本质和数学教学目的,这同样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形式化”与“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不绝.综合多个视角考察可知,数学的本质是经验性与演绎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如果把数学的本质看成一枚硬币,演绎性,即“形式化”是其一面;经验性.即“经验化——非形式化”是其另一面.由是观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7”的表述存在让人误解与含糊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数学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已经作为重要的内容写进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当中.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与高等数学,它在研究对象的外在内容的同时也适当的渗透着数学形式化的本质,因此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看到数学现象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师的任务在于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最后理解这份冰冷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正>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即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结论的情形下按照数学的规范要求,建立适度的形式化表达.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要求突出数学本质返  相似文献   

8.
适度形式化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也是高考所追求的考查目标之一.传统数学考试过分强调和依赖形式化的考查,过度追求形式化,造成学生过分地着眼于形式和机械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适度形式化考查体现为:把握形式化的“度”,做到形式与本质的统一,实现直观与抽象的结合,凸显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反映的是主体对数学对象深层结构及其相互间本质联系的认识.对称美、奇异美或现实美、语言美、方法美等均不是数学美的本质属性.而逻辑真实性、形式化与抽象性、和谐统一性、简洁性才是其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强调数学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是《课标》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是数学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当然也应该是高考追求的主要考查目标.如何体现对数学本质的考查,使学生既能熟练、准确地用形式化语言来表述数学内容并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又能做到对数学过程与本质的理解,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就从透过形式,揭示本质,发展思维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体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的形式化,更要重视数学的本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  相似文献   

13.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就从透过形式,揭示本质,发展思维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体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世纪90年代,原西南师范大学陈重穆、宋乃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并引发了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热烈讨论.进入新世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第7条是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数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数学思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数学科学的特点和数学教育过程,阐述数学思维具有概括性、形式化、条理性、统一位和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七条提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然而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强调数学本质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和"形式化"问题的演算,使不少学生怕数学,甚至厌恶数学,远离数学,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非形式化问题指的是游戏题、论述题、实践操作题等问题.这类问题与形式化问题不同,它不以逻辑推理作为探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理性的符号属性尤为突出.发生认识论从发生学的视角来探知理性的发生何以可能,从心理学途径为思维的这一本质特点提供了经验的和实验的证据,并进一步提示出其形式化倾向.通过对逻辑数学结构的个体发生学研究,以及对于个体认识发展和人类科学史发展方向的追踪,皮亚杰确立了思维的符号属性和形式化倾向,拓宽了对理性本质探求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要求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恢复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淡化传统代数概念中过分"形式化"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