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先天的还是通过后天经验的构建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完全解决。近来先天论的复活恰恰暗示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势。作为先天论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和福多的思想语言、心理模块假说对认知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进行了阐述,并且为先天论的复活提供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其中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过分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主要是由于其决定作用过于强势。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及语言与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就离不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作者从该假说的语言相对论角度入手,把该假说放入跨文化交际当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什么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同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希望从此角度给能给读者以启发,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是上个世纪语言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语言相对论(我们在这里指的是“弱式”假说)。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中的合理成分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具有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意义系统;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以目的语特点出发,以目的语的结构特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一个影响颇大又很有争议的理论。其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该假说解释“一叶知秋”本义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进而对该假说产生新的认识:第一,该假说可以从语言产生和语言应用两个角度来理解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反作用和语言对思维的构建作用;第二,该假说也可以用于解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福多以其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生成性、语言理解的系统性以及内省的证据作为心理语言存在的原则性理由。并从天赋语言、非言语有机体、思想的非含糊性和不可表达性、信念划分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证需要假定心理语言。本文对这些论证所面临的理论难题提出质疑。论文表明 ,福多的论证很难使人相信 :我们必定以所谓“心理语言”而不是以自然语言或口头语言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6.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与二语习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揭示了语言习得中的过滤作用,文章以"情感过滤假说"和"二语习得"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检索,并对搜索到的44篇期刊文章及1篇硕士论文(2002-2010)进行了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很多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应运而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语言的假说则更注重科学性,论证更加具体,立论越发谨慎小心,趋向于不直接做出结论。本文着重论述当代几种有影响力的假说及其论证,如语言起源的一源论,这些论证为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带来了一些生机。  相似文献   

8.
李志巧 《海外英语》2014,(12):238-239,289
有沃尔夫提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被称作"语言相对论",探索了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假说包含了强式说和弱式说,即语言决定思维与语言影响思维,目前后者已经为语言学界广泛接受。"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关于语言和思维的讨论对于外语教学有着重大启发,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角度解读和研究外语教学无疑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一次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不可或缺。这一假说使人们对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讨论达到高潮,却也遭到不少诟病。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这一假说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发现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这一假说:(1)语言对空间认知的影响;(2)语言对时间认知的影响;(3)语言对性别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很多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应运而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语言的假说则更注重科学性,论证更加具体,立论越发谨慎小心,趋向于不直接做出结论.本文着重论述当代几种有影响力的假说及其论证,如语言起源的一源论,这些论证为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带来了一些生机.  相似文献   

11.
汉语社团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发源于《易经》的辩证法,西方的语言和思维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基础形成的。中西方思维方式是两点论和三段论之间的差异,两点论是直觉式的思维,而三段论是推理式思维。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汉英语的语言组织模式:汉语的两分结构、意合语言和对偶句;英语的三分结构、形合语言和三项并联排列的散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2.
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解释其实也有诸多共同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主要手段是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在论证实践中,论证批判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集中的体现。论证批判的原则包括可攻击性原则、对等原则、逻辑中立性原则和区别原则。批判可选择不同的时机。对批判有不同的反应。对批判合理的反应可能产生某些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解释其实也有诸多共同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主要手段是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在论证实践中,论证批判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集中的体现。论证批判的原则包括可攻击性原则、对等原则、逻辑中立性原则和区别原则。批判可选择不同的时机。对批判有不同的反应。对批判合理的反应可能产生某些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零碎话语的使用和理解受到不同学派语言学家的关注。首先指出零碎话语与省略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隐性可变量具有不可回溯性;零碎话语的理解因其极为有限的编码而需要语境因素的干预,是自由语用充实的结果;最后应用Fodor思维语假说的主要观点及其心智图式对零碎话语理解的心理过程进行阐释。Fodor认为是中枢系统对知觉系统和记忆或推理所得的思维语言表征进行加工和整合,这一理论有助于零碎话语语用充实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循环论证是一种不易被觉察的错误论证,本文借具体实例分析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对于学生数学分析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的争论,具有利已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在于可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专注力,培养其主人翁思想,促进学科的拓展。在概念的模糊处激发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题意的分歧处生成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认知的冲突处挑起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方法的比较处引导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性思维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讨论式学习中创设能激发质疑的心理环境、设计多样性开放性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大班幼儿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周易》中有着深刻蕴含。《周易》中包含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统一,归纳和演绎的统一,还有对“象思维”的关注使《周易》具备了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从实象,意象到器物的转化说明了创新的过程。《周易》中的创新思想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是逻辑结构与信息功能的内在统一,是主体把握客体和认识世界的稳定反映机制。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中国广大女性应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让自身的思维方式科学化,使情感思维和理智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等互补结合,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优化实验方式、加强知识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的女性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创建出来。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鼻祖,也被公认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当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概念文字》异于传统的语言符号系统的构造予以剖析,并对它给逻辑研究方式、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思维的启迪进行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