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P55有一道思考题:“把(?)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的教学,着眼于学生剪出(?)(?)两种方法,就结束了.笔者认为,这样教学没有充分发挥此题的功能.这题是编在《认识图形(一)》单元中的最后,前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及拼组.图形,纵观教材,它是一个借助直观综合知识的发展题.其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能从静止思维转到动态思维,从有限思维过渡到无限思维,发展学生的恩维创造性.因此,该题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华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第86页习题8.3第5题“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分别为:(1)20°,40°,120°;(2)20°,60°,100°,怎样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图形,试试看.”将此题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可变为:?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可以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再做南京市2019年中考第26题,愈感出题者之智慧与高深.一道看似平常的题目,却能借助一个点D的位置变化,将图形变得丰富多彩,并巧妙勾勒出教材中几种常见的几何模型,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是一道聚焦思维凸显能力的好题.题中"小明进一步探索……请你继续探索",亲切自然的话语,耐人寻味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从定性到定量,从大致到精致.也让笔者有了"继续探索"的欲望.1 原题呈现  相似文献   

4.
一、读懂教材——教材给了我们"营养",我们为学生制作"美食"首先要从整体上来认识和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三条脉络: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教材在一年级编排了先从直观上认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二三四年级时又从立体图形中剥离出一些具体的长方  相似文献   

5.
第七册第71页例1: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千克。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教学时如能运用电教媒体,巧妙地设计几组线段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思路,寻求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使学生既能掌握解题方法学到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具体做法如下。1.出示投影片。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三年级数学教材和一、二年级的教材比较,形象思维的成份大为减少,抽象思维的习题相应地增多。就其类型和内容来分,有口答题、心算题、文字题、简便计算、改错题、应用题(包括改编、  相似文献   

7.
三、学生早期代数思维及其发展 拉弗德的这篇文章利用大量的篇幅回答:低年级学生是否具有具体化的代数思维的形式呢?随着学生从一个年级到下一个年级,这些思维形式是如何发展的呢?为此,拉弗德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所小学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了他的纵向研究.在文中,他重点介绍了学生在二、三、四年级的表现. 1.二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非符号的代数思维. 文中首先提供了证据,表明了二年级学生表现出了非符号的代数思维.其中有三个关键的"节点",下面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8.
"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初接触到有关图形的计算。人教版教材中将周长定义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习题中一般表现为所有边长的和,用长度单位衡量;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衡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混淆,导致出错。一、问题提出问题1: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哪部分?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练习十九的第11题:在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  相似文献   

9.
1 教材分析1.1 本章概述本章教材是7~9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开始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等内容.此内容对整个初中几何课起到了奠基作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欣赏几何图形之美的同时,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线段与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所有的复杂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图形所组成的,而有关线段、角的概念、性质等都是以后研究复杂图形,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四边形……的必备根基,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前思考】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中积累了许多左右对称的经验,因此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教材编排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抽象到图形的对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绝大多数是左右对称的图形,仅仅出现了一个五角星,但也没要求学生找出不同方向的对称轴。笔者认为,如果不及时补充其他方位的对称图形,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思维定势。为此,在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安排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现场听课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教学片段如下。【片段一】1课件出示:一个图形的—是4一个正方形,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生迟疑了一会儿。【反思】原题在教材中并没有方格图,而执教教师把关联度不大的5×5方格图随同题干一起呈现,为问题提供了一个信息指向,对学生的直觉思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教学后,老师们发现了学生的两个屡纠屡犯的错误。其一:语言错误。学生总是轻而易举地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误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二:学生在做给图形分类题,如选出其中不同的图形,总有一部分学生会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性错误呢?课后,我做了如下的思考与分析。一、认真解读学生,分析受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年龄发展的限制而产生的障碍因素(一)语言障碍1.习惯性语言从学生的语言发展来看,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的过渡期,他们的语言积累较少,使用最频繁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教材简析: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新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由于识字量少,做作业和考试时,都是由教师或家长读题讲解。到了二年级,放手由学生自己读题时,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差距很明显。有的学生读题磕磕巴巴,一道题里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字,根本连题目都读不通顺,何谈理解题意?有的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怎能不出错误?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题,根本不看题目要求,岂不知此一题非彼一题,岂能这样迁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初中一(上)数学教材中,对立体图形视图的认识,既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知识点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立体图形的视图认识,在实际中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学生小学劳作课上经常出现的图纸、建筑平面图乃至地图;另一方面,从立体图形到视图,是对图形认识上的一种抽象,是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来建立抽象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思维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学难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首次接触图形抽象,必然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在视图认识内容中,如何表示复合的立体图形及其视图,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最后,从视图得出立体图,即使图形并不复杂,但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抽象到实际的归结过程,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书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图辅助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这些情境图处理到什么程度?怎样利用才能更好地体现编者的意图?下面我就从两个案例谈谈我对教材中情境图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三年级数学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小红采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围成了甲、乙两个图形,那么() A.甲比乙大 B.乙比甲大 C.甲乙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原以为这道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做出.没想到测试结果让笔者吃了一惊,班上百分之三十的学生选择C.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研讨中教师们认为,有可能是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干扰,导致学生产生认知误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将这道题交给二年级学生来做,结果发现,没有学过周长的二年级学生一致选择A.这个事实说明:在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往往容易出现被忽略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第四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它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分析 1.1 本章概述 本章教材是7~9年级“空间与图形”的开始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等内容。此内容对整个初中几何课起到了奠基作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欣赏几何图形之美的同时,体验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线段与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所有的复杂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图形所组成的,而有关线段、角的概念、性质等都是以后研究复杂图形,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