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中旬的上海,百余位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聚首于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大学“创新”的主题,就“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谢湘  原春琳 《教师》2010,(15):9-9
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近日在南京闭幕。从5月2日到4日,来自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28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与国内的200多位大学校长、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管聚首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主题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专题关注     
《教育》2006,(15)
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谈大学7月18日,历时七天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闭幕。本届论坛秉承前两届论坛“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的宗旨,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11个国家14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的10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论坛。论坛共进行了19次主旨讲演,15次面对面的交流。校长们都议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专题关注     
《教育》2006,(8):13-15
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谈大学 7月18日,历时七天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闭幕。本届论坛秉承前两届论坛“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的宗旨,以“大学创新与服务”为主题,围绕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经验、大学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11个国家14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的10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出席论坛。论坛共进行了19次主旨讲演,15次面对面的交流。校长们都议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6日下午,作为85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世界一流大学的30多位校长,10多位港澳台大学校长,30多位我国内地知名大学校长应邀出席论坛。其中,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厦门大学的九位大学校长代表做主题演讲,校内师生代表二百余人与会观摩。校长朱崇实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厦门市副市长郭振家到会祝贺,吴世农副校长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4日至10日,由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继2002年“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国际高等教育盛会。来自中外百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和专家们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本届论坛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接见了与会中外大学校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热情洋溢地致辞。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赵沁平、吴启迪等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7.
“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这是8月4日的钓鱼台国宾馆,“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了, 在座的有来自美、英、法、德、俄罗斯与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100多位大学校长和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在为期7天的论坛中,中外校长围绕“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与“大学科研与科研成果转化”两大核心主题,从学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12日,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11个国家的14位大学校长与来自中国的120位著名大学校长聚集上海,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围绕"大学创新与服务"这一主题,各国大学校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国外大学校长的演讲更是集中体现了科研管理和创新在当前大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23日,作为复旦大学百年庆典活动之一,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以及政府、企业界和复旦师生代表约40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到会祝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上海市市长韩正和六位大学校长作了主题发言。论坛和会议的主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论坛的主题发言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8月上旬,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主题为“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和“大学科研与科研成果转化”,共有138位中外知名大学的校长和专家出席。校长论坛的举办旨在交流校长如何办出高水平大学,大学如何培养高质量人才。对于中国的教育具有如何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管理的成功模式,努力使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变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特殊意义。然而,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次论坛的主题,则有一个研究和借鉴世界著名大学对大学生成才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大学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把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成才计划的问题。耶鲁、牛津、早稻田等世界著名…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神州学人》2002,(9):24-25
7月22日至8月1日,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怀柔举行,应邀前来参加论坛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7位校长和高等教育专家,与来自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高校的82  相似文献   

12.
经 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 ,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于2002年7月22日至3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和科学院所属高校的80多位大学校长共聚一堂 ,17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大学的校长、学者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3.
沈祖芸  计琳 《上海教育》2005,(12B):20-2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一个能让人呼吸着新鲜空气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地方。近日,已连续举办五届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此间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主题锁定“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300多位大学校长和中外专家就此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资讯快递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该论坛的中心论题是“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布尔哈特·劳胡特等15位校长和部分专家做了中心发言。他们介绍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有关高校的82位现任校长等出席了会议。国内外大学校长共聚一堂,开展了热烈而融洽的交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的聚会。(本刊报道2002.7.23…  相似文献   

15.
“怀疑一切,察其所由”,这是伦敦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反复强调的“怀疑精神”。只有8000人的伦敦经济学院曾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挑战”为主题的“2000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于去年11月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韦钰等10位中外知名专  相似文献   

17.
以“沟通、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学女校长国际论坛于9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1所大学的128位女校长应邀参加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等出席了开幕式。此次论坛由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国的女校长们将围绕“大学女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国际化”、“大学女校长的领导智慧与治学方略”、“大学校长与大学”、“大学与社会”等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本次论坛旨在透过中外大学女校长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8.
“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在京召开。由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著名大学校长国际论坛”5月9日在京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几十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共同探讨了世纪之交高等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等内容。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主持论坛的开幕式。5月9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见了来京参加论坛的9所中外著名高等学府的校长和副校长。t北京15所高校形成教学共同体。据5月11日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匕所高…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于2006年10月11—12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我校校长薛宝林同志参加了大会。本届论坛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教育署东方高校合作中心主办,以“高等教育质量与合作办学”为主题。中国教育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领导及45所大学校长,俄罗斯教育署及远东、西伯利亚地区20所大学校长参加了论坛,还特邀了白俄罗斯共和国4所大学参加。是规格最高、人数最多、参加范围最广的一届论坛。  相似文献   

20.
每月资讯秀     
上海:中学生精英对话知名大学校长“作为大学校长,您会给超女发支持短信吗?”“没有学科竞赛大奖,会跳舞唱歌也能参加交大自主招生吗?”这是在上海“中学生精英对话全国知名校长”论坛中,中学生向大学校长提出的问题。刁钻又有深度的问题让国内五所知名大学校长感叹:现在的中学生可真厉害!北京:“状元”是谁?无可奉告!今年高考前,北京市教委就公开声明:不会为状元报道提供任何方便和线索,因为过度强调“状元”的成绩,会对其他考生产生压力。另外,也是为了引导社会更加理性地面对高考。高考发榜后,教育考试部门果然信守承诺,状元信息一字难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