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读《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和1987年第3期“探索园地”中杨明远和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与李行同志的《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两篇争鸣文章后,很有感触,为此提笔参加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学校体育既包含于教育之中,又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它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体育属性,是学校教育中具有双重性的特殊学科。我们研究学校体育目的,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要辩证地进行探讨。学校体育大体可分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两大部  相似文献   

2.
<正> 《学校体育》1987年第3期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的文章,该文对发表在《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上杨明远、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学术争鸣。本文就《讨论》与《思考》两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一、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思考》一文的基本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目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确定学校体育目的提出了应当考虑的三个条件:1.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国民体育的目的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约;2.学校体育的目的要反映社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校体育的《学习指导要领》与我国学校体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原则性规定了对体育课程内容要求,但日本与我国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放松身体运动”的内容及要求。从1998年到1999年,日本文部省修订了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02年和2003年分别实施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新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身心一体化,密切体育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所以把过去《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体操”部分改成了“增强体质运动”,并把增强体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放松身体运动,一部分是提高身体素…  相似文献   

4.
关于增强体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而“增强体质”这一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哲学、生物学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目标、目的进行了质与量的相关分析,认为增强体质的指标应适度量化。  相似文献   

5.
<正> 我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既不是增强体质,也不是掌握“三基”,而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第一,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和“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相抵触。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或掌握“三基”,其实这种看法与学生的主观意识是相矛盾的。沈阳工业大学的任恩忠、吕德忠两同志在《掌握学生体育心理倾向,促进体育教改》(1986年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入选论文)一文  相似文献   

6.
从体质与健康的关系看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增强体质”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很多体育教师片面强调体育的生物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功效暴露出两个问题:其一是忽略了体育活动的心理学、社会学功效;其二是学校体育是一种义务性兼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只要参与就能够获得现实功效,但长远功效无法预测.分析体质与健康的辨证关系,阐释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由“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转变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核心问题研讨第1-2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及落实策略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学校体育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来。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立“素质教育”、树“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但学校体育其健康教育还停留于形式上,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模式跳出来。学校体育改革就是要我们去做一种与以往不同、但能达到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从大众体育健康的角度,忽视或不要去刻意追求过去哪种生理“波峰”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9.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细细咀嚼90年代后颁布的我国中小学体育大纲的话,就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变化,其一是课程名称的变化,其二是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理念及课程标准的细化,也可以说是体育教育思想的变化。以体育目的———任务关系①为例来说明的话,“任务”(全面锻炼身体、掌握三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执行者(学生)接受指令,并通过行动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要求者(国家)的“目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就是说,国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具体到学校体育的话,就形成了“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观,进而形成以“…  相似文献   

11.
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学者由此提出“增强体质过时论”的观点,认为“增强体质”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是“一维体育观”,是“理性工具的表达”,而追求“健康第一”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学校体育里宣扬‘增强体质’甚至以此作为‘体育本质’的国家”,并进而指出“没有‘健康第一’的理论体系支撑,就不能清…  相似文献   

12.
试论素质教育语境下学校体育的误区与归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学校体育存在的认识误区,提出:"体育"不等于"体质","学校体育"不完全等同于"增强体质","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方向性愿望,并非达成性功利目的的认识。由此,从"身""气心"关系的逻辑出发,学校体育将由"归位"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体育学科教学任务的认识,长期来有以增强体质为主和以“三基”教学为主两种观点之争,本文主要从确定任务的依据来说明二者不应有主次之分。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首先要依据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校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体育学科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以往大多是根据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体质来确定的。诚然,这是一方面。但仅从这方面考察,容易产生混淆与误解,而应把体育教学的任务置于学校整个教学中去加以考察。课程教学是学校整个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学校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各学科教学都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而体育则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正如其它学科教学并不完全是智育一样,体育学科教学也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体育之研究》这一新视野出发,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认知基础、观念导向、价值体现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研究表明:人们对“健康第一”思想的片面理解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被人们所误读;对教学效果表达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主导”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学生自我价值培养的引导。并通过《体育之研究》中“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增意志”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进行诠释,从而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但忽视了课外体育的研究。对课外体育的研究,应是对“热点”的补充、延续、实施,同时,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一、对课外体育基本属性的分析与思考在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分析与思考中,首先要认清课外体育的实质。课外体育既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属性必然体现在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说:“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操学校和军事体操所传授的东西。第三,技术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8页)。学校体育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教育领域里,它承担着使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大任务,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的诞生给中华民族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生,也使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学校体育跨入了历史新阶段。四十三年来,“增强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勿容置疑,在这个历史阶段,是无比正确的,它为我国的学校体育乃至全民族  相似文献   

18.
阎智力 《体育科学》2001,21(3):69-6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9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日本文部省中学校指导书《保健体育编》以及《新订保健教育法》等中日资料作参考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现行我国初中体育卫生保健内容与日本初中的保健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为我国初中卫生保健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在中日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比较方面 ,中日两国都注重身体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 ,但立足点不同。中国体育教育主要是以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为主 ,传授运动技能 ,发展学生的“三基”能力 ;体育卫生保健课主要是课堂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的…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起到重要作用,高职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体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找准定位,厘清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3+X+X”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岗位导向、学生中心”的弹性课程模块;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策略,为具有职业化特点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材,出好人才。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德、智、体、美、劳几个不同的教育形态来实现的。这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各个子系统在以自己特定的文化形态施教于教育对象时均应以育人为目的。所以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应该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日本体育大学阿部忍教授认为:“体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必须与教育的目的相一致。”日本筑波大学片冈晓夫教授说:“不论是什么学科,也不论是什么样的学术领域,当它用于教育的时候都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因此,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也是体育的目标。”在我国,对学校体育的目的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比较普遍和突出的观点是“增强体质”,认为这就是育人。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是育人?育人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育人标准。从广义上说,任何形态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