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在我们去体会这些悲剧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时,美感的体验也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本文就《史记》中几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5.
谈《史记》的写人艺术杨建红《史记》以记叙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为本来就绚丽多彩的中国历史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栩用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其成就是惊人的。《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富泡满、生动形象,这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方法去表现人...  相似文献   

6.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其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划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划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史记》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汪耀明《史记》的重要特色是以记叙人物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来再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它根据“实录”精神,运用种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突出各自的性格特点,“每取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①.使人物生动传...  相似文献   

10.
《史记》描写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事件的故事化、语言的个性化、夹叙夹议、对比烘托、细节显示、心理描写、肖像刻画,以及抒情笔调等,都成功地突现了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司马迁处于逻辑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史记》中据实而录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认真反思.《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一类高度的典型;它所展示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因其体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生活的必然而不断在历史上重演、复现.《史记》提出了大量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人生命题,因而它超越了实录的历史和形象的文学而步入了哲学的境界,呈现出象征主义色彩.司马迁记载历史人物时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清醒的选择,这体现了《史记》象征主义的自觉意识.同时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悲剧主题体会尤深,这就使《史记》的象征主义具有了悲剧色彩.《史记》象征主义的方法学价值正是在记叙和观照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2.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愧为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在130篇的鸿篇巨著中,仅人物传记就达112篇,尤以悲剧人物的描写最为出色。他们或雄奇或慷慨,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又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也充分体现在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中。他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①从而显示出悲剧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与人格力量,震憾并…  相似文献   

13.
谢鹏 《文教资料》2011,(34):81-82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讲述的是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政治斗争。《史记》具有极高的史学意义和文学价值。作者试图从事件逻辑、情节构成、人物塑造和场景描写四个方面阐释《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以《史记》所写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改编的戏剧很多,仅《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杨燕起、俞樟华编)中,所收和《史记》有关的戏剧篇目就有233部.这些戏剧,对《史记》中所写人物、事件,有的做了改动,有的稍加改动,有的几乎不做改动(按《史记》中的情节框架设计结构,把《史记》中人物的语言直接用作唱词或对话).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史记》的内容丰富生动,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二是《史记》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明显的戏剧性特点,易于改编成戏剧.在这两者中,后者更是主要的原因.《史记》的戏剧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情节结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李陵之祸对《史记》选材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史记》扩大了描写范围,成为一部描写古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全史;多为悲剧人物立传,赞赏不屈不挠克服命运压力成就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多热情赞扬见义勇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行为,深刻揭露批判世态炎凉;多颂扬忍辱发愤、立功名于天下的“倜傥非常之人”;多抒发对钱财富贵的慨叹,鼓励人们发家治富。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受《易》理的影响,《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易》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人物典型化手法、含蓄化手法、互见法、悲剧人物、传奇色彩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周易》与《史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写人物的作品共112篇,在这当中有57篇是以悲剧人物的姓字标题的,另外还有一些是几个悲剧人物的合传,如《屈原贾生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粗略统计,全书写了约120多个悲剧人物,而这些悲剧人物多以惨痛的死亡经历告终。按死亡意义,可粗略地将悲剧人物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一部融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史学著作。以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为例讨论《史记》在融汇史学和文学价值上的努力:一是材料选择具有合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具有高度统一性;三是文字描写既有生动性又有求实性。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观赏性使得《史记》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的英雄多为社会悲剧或道德悲剧的主人公,胸怀大志勇于进取、有奇才奇能又建奇功却结局悲壮。司马迁秉持唯物史观,其坎坷的个人际遇,适逢春秋战国至秦汉奴隶制—封建制过渡期剧烈的社会变动,时势造英雄,使《史记》中塑造的悲剧人物为历史史书罕见。  相似文献   

20.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是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试验课本(第一册)中选用的一篇文言文。《史记》是悲剧英雄的画廊,《史记·项羽本纪》笼罩着浓烈的悲剧气氛,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群像中的典型,《垓下之围》再现了那个充满血与火的悲壮氛围,是项羽这一典型悲剧人物历史生涯的最后一幕。在这一幕中,作者以饱满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令人心灵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