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在信息管理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存于硬盘上,而硬盘又是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当出现硬盘故障时,如何使硬盘能够起死回生呢?本文主要就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恢复硬盘的数据进行介绍。许多软件有备份和恢复硬盘分区表、引导  相似文献   

2.
QikDrive高速固体硬盘又称“快盘”,使用了PCI总线技术,通过SDRAM进行数据存储。由于无运动部件,QikDrive突破了存储系统硬盘驱动器速度的瓶颈,数据传输率可达95MB/s~350MB/s,而SCSI Raid5磁盘阵列的平均数据传输率是40MB/s。为了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快盘”还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使用硬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本文对电脑硬盘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发生的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故障现象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故障,硬盘故障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其中软故障出现较频繁.硬盘的软故障即非物理性故障,比如主引导记录、分区表、启动文件等被破坏而导致系统无法启动,硬盘被病毒感染造成无法运行等.当硬盘出现软故障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很重要,本文介绍了硬盘常见的软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硬盘是徵型计算机中主要的硬件设备,是人们存储大量数据的外存设备之一.同时它又是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出故障的设备,现在硬盘的生产技术发展很快,存储容量不断增加,其故障也越来越多.当你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你如何自己动手加以排除呢?下面谈一谈笔者修复硬盘软故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硬盘负责资料信息的存放,重要性自不必说。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时会因发生各种硬盘故障而导致用户资料无法读取。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可以一定程度“救活”硬盘,最大程度地从受损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将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硬盘以其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等优点,深受计算机用户的喜爱,然而硬盘也是出现故障最多的设备之一,给用户带来了烦恼。一般的硬盘故障,如:硬盘参数丢失、硬盘出现碎块、丢失镞、感染某些病毒等,可以通过一些维护硬盘的软件,即可修复。但硬盘用的时间长了,硬盘出现物理损伤,发生比较严重的故障,或感染某些病毒无法正常工作,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高级格式化后方能正常工作。我遇到这样一次故障:  相似文献   

8.
《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数字化应用全面实现的主要任务,而硬盘播出系统正是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改造的重点。硬盘播出系统主要采用 MPEG-2编解码、数字分量半行接工、设备元关性 RAID5磁盘陈列等技术,采用视频服务器、硬盘工作站结构组网模式,采用多种安全处理技术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有封来信     
喳喳 《中学生电脑》2005,(11):46-48
双硬盘安装双系统 我以前的硬盘容量太小.于是添加了一块。我把两块硬盘串在同一根数据线上.由于第一块硬盘安装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现在我想在另一块硬盘上安装Windows 98。请问该如何安装(并非开机出现双系统莱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物理硬盘的磁盘阵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Pu和GPU为代表的高速部件的面前,最重要的存储部件硬盘却进展甚微.硬盘的速度远远地落后于其他部件,所以硬盘已经成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瓶颈.该文提出了一种代价很小,性能和复杂度却得到一定改善的RAID的新思想,即单物理硬盘阵列(single physical hard disk array,SPHDA),这是对传统RAID技术的深入与改进.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成本增加很少甚至不增加的情况下,让计算机的性能瓶颈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1.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 (RAID)10 is known as the most reliable disk array architecture to tolerate up to half of total disk failures, but failure of two disks in the same mirror set still results in data lo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disk array architecture, mirroring and parity protected RAID (MP-RAID), which combines both mirroring and parity techniques to further improve reliability of disk arrays. The main idea behind MP-RAID is to protect the data by both mirroring and parity techniques: keep two copies of data in the same mirror set and update the parity block in the log disk within the same parity groups. Reliabil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MP-RAID, in terms of mean time to data loss (MTTDL), is much better than RAID10 and RAID5.  相似文献   

12.
Reed—Solomon算法在RAID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数据存储的现状,采用多个磁盘存储设备协同配合,对数据进行冗余存储的方法,即磁盘阵列技术,尝试突破数据存储安全的瓶颈,从而为实现更加安全的数据存储技术提供一种思路.通过对有限域代数、基于Galois域的Reed-Solomon算法的研究,将该算法应用于RAID6磁盘阵列及RMD6数据恢复的算法研究,最终完成基于Galois域GF(2^m)Reed.Solomon算法,实现创建和数据恢复功能的RAID6磁盘阵列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解决海量数据查询分析系统存在的数据量与查询速度,数据访问局部性与数据无限制性需求间的矛盾,提出一种备份和恢复策略,备份加载前的数据,并将业务数据的时间属性与备份任务关联,与基于DBMS的备份和恢复方式相比,降低了海量数据对磁盘阵列空间和备份操作对系统资源的占用,增加了恢复数据的可操作粒度和配置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RAID应用的性能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磁盘冗余阵列(RAID)应用方案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际组建了RAID应用方案,并以详实的数据对各种RAID方案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进而以不同的方式对其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可为用户选择适当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网络存储设备的I/O速度和系统性能, 设计了一种新的专用存储服务器, 该服务器是一种基于iSCSI的附网存储服务器 (iSCSI-based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server, iNAS). 在iNAS中, 利用iSCSI软件提供的模块, 使得iNAS同时提供file I/O 和block I/O服务, 实现了NAS和SAN (storage area network)的融合; 通过在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控制器和用户内存之间的直接数据传输(零拷贝), 极大地提高了iNAS的I/O响应速度; 通过一个多级分流的的设备驱动程序, 将多个RAID整合成单一的存储池, 从而实现了存储虚拟化. 实验结果显示, iNAS对文件I/O请求和块I/O请求都具有极高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windows环境下,RAID阵列的设计实现的方法策略已经比较成熟。随着linux系统在各行业推广应用,对数据损坏、丢失、容错安全等现象的处理,做RAID无疑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但软RAID设备的使用方向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逻辑炸弹造成微机系统故障的现象及对逻辑炸弹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找出修复由逻辑炸弹破坏硬盘数据而造成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几种修复方法,重点说明了重写硬盘主引导扇区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房硬盘的潜在故障分析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造成计算机硬盘逻辑损坏和物理损坏的几种情况分析,提出入手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数据安全中的RAID技术以及数据备份的三种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常用的数据备份设备。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传统的DAS存储方式是一种直连存储方式、扩容能力有限、数据安全性低,而且每台主机的存储设备无法互通、跨主机存取时设定复杂,这种存储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高职院校网络飞速发展的需要,基于SAN技术并结合RAID5的存储方式,有效地提高存储管理的效率,而且具有存储升级容易、数据安全性高、读写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