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福利,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工资报酬之外,从雇主或社会得到的物质或现金上的额外补贴或资助,它们或者是从业人员通过行业工会组织争取得来的,或者是雇主为了激励员工、吸引更优秀人才而主动采取的怀柔政策,此外,政府或社会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而给予全体公民或某些人员以优遇照顾,也是福利的重要方面。福利不仅仅是赏赐,更是一种感激与鼓励或帮助。  相似文献   

2.
带薪休假是政府机关或企业给予其雇员的一项福利.而公众假期则必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因此带薪休假不应取代公众假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在改革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无锡工商企业或者相互模仿,或者与社会团体合作,分别举办带有浓厚社会实验色彩的劳工事业.凡稍有眼光的企业家无不对此倾注极大热忱和可观投资,写下了近代无锡企业文化中颇具创新特色的一页. 一、“劳工自治”的理念和设想 在大革命浪潮的激荡下,1920年代农村的农民运动和城市的工人运动持续高涨,工厂罢工接连不断.如何平息工人情绪,缓和劳资关系,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荣德生等工商企业家深知潮流所趋只可疏导不可堵塞的道理,所以设想通过改革企业管理来加以疏导.劳工福利的实施,虽然是在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展开,旨在调节劳资关系,但又带有企业管理变革的意义,体现企业劳动组织和劳动关系的进步.在无锡,所谓“惠工”“福利”,既有企业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又有相互比较、相互竞争.其中尤以申新三厂的“劳工自治”最具特色也最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 开埠以后,特别是小刀会起义后及太平军江南战事前后,上海聚集了大量中外人士,形成一个存量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而这一时期上海经济的逐渐繁荣也需要各个层次的劳动力.为沟通雇主与求职者,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立了验看公所.该公所对租界内外侨、洋行雇佣的仆人及华籍雇员进行登记,并要求雇主只雇佣登记在册的仆人,同时在解雇仆人时也要通知该公所.验看公所为雇主和雇员提供某种诚信担保,并为正在寻找工作并登记在册者提供就业信息.  相似文献   

5.
《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以下简称"非国有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赠送给外国人".这一规定,正是适应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1.低职化或无职化.指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表现在对社会资源,分为管理(权力)、经济(财富)、文化(知识)三大类,或者与他无关,或者有也很少.他惟一所有的,主要是作为一种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套用旧话,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相似文献   

7.
王芳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30-3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福利的内涵有着深远影响。在广泛综述关于社会福利、信息福利社会、信息贫困与数字鸿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信息福利的概念,分析社会信息福利的内涵、作用与基本构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案例分析,指出社会信息福利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非制度途径与制度途径两大部分,其中前者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信息需要,而后者则能够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生存、发展及精神享受的信息需要。。   相似文献   

8.
盗版的正反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曾说:"社会问题的研究要求社会学家去关注各类行为、观点和组织的反功能,而不是主要关注或者仅仅关注它们的正功能.""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要满足时,它就是反功能."[1]  相似文献   

9.
作为出版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能够听说或者参加各种与图书相关的讲座或沙龙.但是从沙龙的主题来看,基本上以大众喜爱或者关注的话题为主,而涉及专业学术的沙龙则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两大困境:一是在于专业学术图书即使举办沙龙活动,也很难实现类似于大众类图书讲座或沙龙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二是对专业学术图书感兴趣的读者数量少,而且很难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积聚. 而如何在认识和行动上突破这两大困境,抓住学术图书沙龙成功举办的核心要素,自然成为专业学术类图书出版者所关注的议题.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业内学术图书讲座或沙龙的举办的经验人手,分析学术沙龙成功举办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针对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两类.其中,自然灾难是指地震、台风、水灾等来自自然界的那些人类不可抗或者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社会灾难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倒塌、爆炸、空难等重大事故.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透明化,面对灾难事件,如何做好报道是新闻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解放军报》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笔者认为,针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媒体在及时报道灾难情况、科学分析灾难原因的基础上,还应该突出人文关怀,把报道重点放在受众的内心体验上,让受众看到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一些报业公司在员工福利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员工对公司所提供的福利却并不全领情,年轻未婚或是家里孩子岁数已大的员工对公司提供的幼儿园入托费等的福利根本享受不了,觉得没有必要;年轻的员工很少生病,因此对公司提供的医疗福利不大感兴趣;年纪较大的员工一般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对无息贷款买车、教育补贴等福利不予以关注,真是众口难调啊.如何改进员工福利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激励作用,是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一、"媒介失语"的界定 所谓"媒体失语",就是大众传媒在面对一些新闻事实、尤其是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时,迫于政治、经济或者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这一现象是当今媒介公信力缺失的重要表现.任何社会治理和决策都需要关于社会的充分的信息,而信息首要的是及时、然后是全面和准确.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内部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一是以发布新闻为专业的现代传媒.这二者均有社会公权力.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产生何种社会效应并不由大众对图书馆、对阅读的态度决定,而取决于它本身的服务战略.公共图书馆若想要在包容弱势、扶贫助弱的方面产生显著可观的影响力,需要首先在理念与战略上建立社会包容的使命与责任,在工作策略上向弱势群体倾斜服务资源,才能切实改善所服务的个人与群体的健康与福利,建立起安全、活泼、融合的社区生活.文章以上海市浦东图书馆的盲人服务为研究对象,借鉴<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社会产出原型框架>中对公共图书馆社会产出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分析,从"更活泼、更安全的社区"、"健康和福利"、"提升个体的公共生活质量"等方面表明了浦东图书馆服务对视障群体的社会价值.本案例既是有效管理理念与服务战略促成公共图书馆良好社会效应的证明,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促进社会包容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智库一词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用以指当时军事人员和文职专家聚集在一起制定战争计划及其他军事战略的安宁环境.提及智库,人们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是由一些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国家大政方针出谋划策的智囊机构,比如世界五大智囊机构之一的兰德公司就是主要对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跨学科分析研究的非营利性研究组织.因此,智库的诞生、发展和成熟都是在政治领域完成,看上去它仅仅属于政治学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或者一个媒体自身,就是一个本应无比丰富的‘世界’。彼此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打不过张三,是因为他的力气或势力比我大,并非由于他的智慧比我多。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应该是‘道理’或者‘智慧’,而不应该是强力,否则,我们的社会就很悲哀,就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16.
选题策划是指期刊编辑部为实现办刊宗旨、突出刊物特色、增强刊物吸引力,而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或本专业本行业的热门话题策划并组织的每期一个主题的一组专稿.这组专稿一般是记者或多个作者就一个议题或者问题进行讨论的文章组合.这些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论述.许多刊物的"封面聚焦"、"封面故事"、"本期视点"皆是属于策划类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福利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类.第一种是宗教和准宗教的考虑,第二种是政治共同体的身份标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当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五山僧侣将他们的福利机构转变为动员工具,自身形成当时当地重要政治势力的时候,二者的区别就不复存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将上述宗教团体作为政治共同体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宋强 《全国新书目》2008,(11):31-31
《我是保姆》是一个真正曾在北京当过保姆的"文学家"写的小说。它写的是一个保姆在北京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作为保姆,要想与雇主相处的得心应手,要想在有钱人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就得忍受雇主的优势地位。书中的林瑶在北京做保姆,由于脾气耿直无法忍受雇主的欺凌,屡次愤而辞职。这次,她被公司派到齐总家里做保姆,经过了最初的不信任和磨  相似文献   

19.
非专业人士对于"档案"的认识和了解,事关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氛围,并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档案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提出这个问题,我是有强烈针对性的,就是我们的一些概念、事业,或者叫做工作,在一些领导层和业内人士看来,其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做,上升到怎样的高度以及科学的程度,都不为之过,而回到社会和非专业人士的层面,则往往或不知所然,或淡然漠视,或不屑一顾,呈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这种"圈内热"、"圈外冷"的现象,遍地皆是,称怪不怪.  相似文献   

20.
在《蚁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80后是目前中国各代族群中,受教育程度和高度最好的族群,却又是最没有生存保障和依赖的族群。一切应该或者曾经由国家政府提供的保障型福利,他们都是只听过没见过;而一切城市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蚁族群居现象,他们却正在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