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礼记.学记》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也是关于修养之学的论著。这一双重性质本是相互通融的,但由于"学"与"教"从古代的统一走向后世的疏离,《学记》便有了双重性质的分殊。与"教"相比,"学"是《学记》中更核心的概念,因此《学记》的根本性质是关于修己之学的论著。将《学记》仅看作教育文献,仅从"教"的角度强调它的教育思想,显然不能全面理解它修己治学的真正内涵。今之教育当以修己为学问之根本。  相似文献   

2.
"和易教育思想"来自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中"善喻"的论述。它是关于促进师与生、教与学关系的和谐,促进学生发展、变化的教育思想。《学记》不仅提出了"和易教育思想",而且还描述了"和易以思"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和易教育思想"的渊源,研究和易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构建和易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论,它系统地阐述了师德、师才、师法,当中的许多观点历久弥新。联系今天的语文教学,可以从《学记》中得到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师应兼立人与克己于一职、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于一身、融善察、善问、善待问、善喻于一体。但另一方面,《学记》中提出的“师道尊严”的观点不完全适合当今的教学,因而,要批判地继承《学记》中的教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提出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教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提倡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需要《学记》中朴素而中肯的教育思想来引导教学。本文笔者主要论述了《学记》的教学思想及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它是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总结.这篇文章全文不过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但内容博大精深,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教育和教学.本文仅就《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初步探讨.一、诱导法《学记》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君子是指教师;教,是指教学;喻,是指诱导之意,正如南宋戴溪所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全句意  相似文献   

6.
《学记》中反映的思孟学派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极为深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学记》中的启发诱导、长善救失、适时施教、互助学习,少而精等主张进行剖析,觅源寻流,阐幽发微,揭示教育、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查文丽 《考试周刊》2013,(53):36-37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其中很多看似朴素的教育思想在现代依然备受推崇。尤其是"善喻"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最具启发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学记》中"善喻"思想的思考与实践,使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记》作为《礼记》中的经典篇章,篇幅不长,但是内容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学记》的教育思想:首先,教育之用,论述教育对修身成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功用;其次,进学之道,这也是《学记》的精髓所在,主要涉及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循循善诱、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最后,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即我们不仅要用《学记》教育思想反思当下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借鉴其有益思想来指导如今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学记》作为《礼记》中的经典篇章,篇幅不长,但是内容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学记》的教育思想:首先,教育之用,论述教育对修身成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功用;其次,进学之道,这也是《学记》的精髓所在,主要涉及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循循善诱、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最后,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即我们不仅要用《学记》教育思想反思当下的教育教学,更应该借鉴其有益思想来指导如今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学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学论著。其中的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中心。《学记》据此提出了“善问善学”的问答法,“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的讲解法以及练习、类比等教学方法。在珠算教学中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研究运用《学记》中的某些教学方法,对于优化珠算课堂教学。会得到诸多有益的启  相似文献   

11.
窦丽红 《教师》2011,(7):42-42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不管是私塾还是官学,诵读都是其一大特色。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里有"今之教者,呻其占毕"的语句,"呻"即诵读,"占毕"即简册。可见,诵读早已有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就理解文章意义;读得熟了,就能学会文章诗歌的写法了。可见,诵读是我国古代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现今在许多的学校里,小学、初中对诵读还比较重视,可到了高中,诵读指导相应就做得少了。但实际上还有部分同学读书很成问题,唱读、吟读结结巴巴,  相似文献   

12.
凤亚琪 《成才之路》2011,(34):30-30
一、合作学习的思想与现状 合作学习的思想古已有之,《学记》中说:"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现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认为小孩子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不限定师范毕业,"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即知及传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我国,自从施行课程改革以来,就合作学习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纵观《学记》全文,共有六处提到"志"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意,我们可以把《学记》中的  相似文献   

14.
《学记》系《礼记》中的一篇,据考为孟子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论著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由于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因此,也可以说《学记》是我国最早的语文教学论著作。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及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介绍教育教学理论最完整最系统的专门著作。全书1229个字,近现代教育理论中很多原理、原则都可在《学记》中找到萌芽。本文就《学记》中的教育管理思想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学记》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所确立的教育思想,二千多年来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光耀教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学记》中“教学为先”,“善喻”,“豫时孙摩”、“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藏修息游”,“为人师”的资格以及“严师”、“道尊”、“敬业”的思想,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育人能力的研判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学记》中蕴含丰富的教师育人能力表达,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可为当今教师育人能力及其培育提供经验与启示.《学记》中体现了教师的四种主要育人能力:深谙教学之兴废而准确掌握教学规律的能力,体悟至学之难易而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能力,长善救失以深刻洞悉学生心理的能力和善教善学以灵活运用教学艺术的能力.培育这四种能力需要注重"相观而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加强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深度理解和对教育时机的科学把握,淬炼教师教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心系学生的仁爱之心,唤起教师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提炼经验和凝结智慧,最终促进教师以更优的能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学记》作为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是对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它所揭示的预防性、观摩性、启发性、教学相长、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探析其精神意蕴将会为我们现代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史研究》2009,(6):94-94
雷传平在《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5期中撰文指出,《学记》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学记》全文中,共有六处提到“志”的问题,有不同的语境和语意,如“志向”“志愿”“意志”等意思,其中,“辨志”、“继志”、“有志于学”是《学记》关于“志”的教学思想的精华体现。  相似文献   

20.
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山东省教科所王坦一、教学艺术概述(一)教学艺术溯源人类对教学艺术的探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涉及并论述了诸如“善歌”、“善教”、“善问”、“善喻”等许多教学艺术问题。在西方,人们也很早就重视教学的艺术问题了。如古希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