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博士生培养活动可被看作是一项特殊的生产活动。博士生培养模式包括博士生培养力、博士生培养方式和博士生培养关系三个维度。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培育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博士生培养力,是创新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基础;建立适应培养力的发展水平并体现博士生自我生成第一性的培养方式,是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确立合作与指导并存的培养关系,是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法国博士生教育职业化改革以“博士生教育作为一种研究型职业经历”和“基于学术能力基础上的可迁移技能”为逻辑起点,在实践中采取注重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构建博士生院的博士生职业化培训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计划与落实,促进博士生与企业双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具体举措来推进博士生职业化改革。这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加强博士生教育顶层战略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引领与保障;博士生教育机构需重申博士生培养理念,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博士生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自信,提高可持续发展和可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德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从博士生资格的取得、博士生培养方式、博士学位授予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德国博士生的培养特色,认为汲取德国博士生培养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的博士生培养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质量关乎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Z同学先后在中国两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培养经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有助于我们获取中国当前与博士生培养现状相关的细节,对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Z同学的观察和感悟充满张力,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学理启示是,只有注重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才能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相似文献   

6.
法国博士生教育方法特殊、历史悠久,博士生培养质量较高,特别在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法国博士生的创新性培养以期获得对提高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作者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提出了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看法,包括如何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选拔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慎重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建立正确的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严格要求、严把博士生培养质量关等.  相似文献   

8.
在博士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并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博士生创新能力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我国博士生教育尽快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保持博士生教育本色、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几个问题陈文村培养博士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博士生培养支持系统,以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这个支持系统涉及较好的博土生生源,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指导集体,科学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当前博士生培养支持系统中所...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入手,阐述了博士生创新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以期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博士生培养现状——基于四所高等学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所研究型大学1436位在读博士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从博士生的个体特征、博士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导师指导、现行培养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博士培养的现状,发现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培养经费投入不足、博士生生活待遇偏低、导师指导的方式较为单一、入学方式和学制不够灵活。因此,博士生培养应作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2.
This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career expectations, and examines how the students’ career expectations changed over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octoral training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1467 doctoral students from 8 Chinese universities. Doctor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doctoral training were identified. The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more than half of doctoral students expect a non-academic profession, and more than 70% of students did not alter their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s radically over tim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octoral students’ career expectations and their changes over time were influenced by doctoral training in their university environment, students’ relationships with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collaboration with non-academic organizations. Doctoral students are dissatisfied with doctoral training that does not encourage and prepare them for diverse career paths.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the goal of doctoral training should not only be the reproduction of “academic successors” but also be the cultivation of “versatile experts.”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内涵、发展及特点入手,深入探讨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的培养目标,分析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培养的具体模式,在此基础上强调根据其学科特点加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跨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台北科技大学技职教育研究所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从构造样式到运行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对我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培养具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为了更好地促进博士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而正确认识博士研究生培养尤其是课程改革是其前提。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博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管理与培养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将两者等同化,即以管理思维来化约培养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第二,无论是就历史还是就现实而言,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不是课程而是科研训练,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共同的知识基础是本科、硕士阶段教育的责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课程设计的权力应在基层培养单位而不是行政部门;第三,虽然在不同时期,实质性功用和形式性功用使探究性、个性化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一,但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应在于培养目标的厘清,而非课程建设。为此,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相关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杨 《江苏高教》2021,(4):40-45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高质量的博士培养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个体隐性知识增长过程的角度,明确博士生高质量发展中关键培养环节,综合以上内容构建博士生培养系统,同时根据系统动力学反馈机制,考察博士生培养环节对隐性知识增长过程每个阶段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博士生隐性知识增长过程中关键培养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顺利实现博士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中最顶端的层次,其培养的质量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博士生培养质量是通过终端的统计指标来体现的,而影响这些指标高低的关键因素贯穿在博士生培养的过程之中,只有回溯博士生的培养过程,才能发现培养高质量博士生的实践逻辑。通过对10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质性访谈,‘再现了高质量博士生的培养全过程,所在学科领域的成熟程度、个人教育背景与研究方向的契合度、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匹配度三个因素直接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正视起点、注重过程、因材施教”的培养路径是高质量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循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8.
天津大学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作为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历史性要求,建立"纵向+横向"系统网格化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入校始,即"纵向"为每位博士生建立个人培养学术档案,将入学至毕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此外"横向"将所有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汇总,掌握整体情况,同时也可将某位博士生的进展情况在院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以确定继续扶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启动预警机制.该方法既实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的个性化管理,又能帮助导师和学院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动态,为院级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获取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博士生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高度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首先探讨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然后分析国内现有博士生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依托国际合作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