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与爱国主义──纪念“五四”75周年笔谈编者按:在“五四”运动75周年前夕,一批青年学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五四”精神的缅怀之情。他们的言谈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弘扬“五四”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把爱国主义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邓晓芒谈人文精神和价值重建,绕不开一个“五四”,一个鲁迅。当前许多人对“五四”很反感,说鲁迅太偏激,以为可以用两三句话就把这段历史打发掉,回到传统去吃那些发霉的“资粮”,这未免太天真,也是中国文化人“没出息”的表现。不过,对“五四...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表现的基本精神是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五四以来中国一代一代的爱国者们前赴后继,顽强拼搏,都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当代的爱国者仍要发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强国的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5.
探究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第一要务是打通戊戌与五四两个时段。五四小说观念是在“破”、“立”的互动中完成变革的。“破”体现为对旧小说的全面批判;“立”包括小说形式的重新确立与小说观念的彻底更新。小说观念变革从一个侧面展览了五四新思潮,彰显出五四一代在文化---审美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对长达五、六年之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期,是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碰到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大革命前,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的研究中曾涉及到这个问题,并初步开展了一些讨论,但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期问题的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是三分法,即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划分为一九一五年——一九一七年;一九一七年——  相似文献   

7.
尽管自称是“后五四”作家,沈从文时空上的不在场却没有阻碍“五四”想象的建构,“父权缺失”为他提供了接触“五四”的契机,随着空间的转换,他逐步生成了对于“五四”的想象,在此过程中沈从文也完成着自我身份认同,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与文学观。沈从文的“五四”想象源于“五四”,却并不是对“五四”的全盘接受,独立思考意识为沈从文在经历和发现“五四”时提供了辩证思考的空间,避免了“预设自我”的理论陷阱。沈从文亲身体验着“五四”,自觉承继着“五四”,而这都是以“五四”想象一以贯之的,沈从文又在此中超越着“五四”。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在中国迟到的反应,是人类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曾经发生过的文艺复兴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这两个运动的宗旨近乎一致,都主张恢复和发扬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其次,这两个运动的表现特征近乎一致,呼唤人性的复苏,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极大热情及向神学(儒学)权威的大胆挑战,高举“市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大旗,开创民众文学艺术的新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中国社会与文化现代转型的开端,它的真正意义,是向世界昭示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和生成,以及告别古典主义时代而向现代社会进化的全面启动,彻底实现现代化的使命,需要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合肥市部分“五四学制”实验学校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_“五四学制”比“六三学制”更适合于素质教育。(2)在安徽省部分地区,是合肥市完全具备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六三学制”转换成“五四学制”的主观和客观条件,通过“五四学制”的转换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在南宋皇城遗址附近的杭城凤凰山下,从杭州“五四”职业学校新开设的实验餐厅里传出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这里,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正在宴请美国教育发展学会访华代表团。当“五四”职业学校烹饪班的师生们把亲  相似文献   

11.
根据倒立摆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近似分析了其运动的稳定性.利用计算机精确模拟出其在不同外界激励下相空间的运动轨迹,并根据相轨图简单分析其由规则运动发展到混沌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生产方式改变所带来的食物结构改变,以及新作物品种的引入,为希腊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保障。人口过剩成为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商业贸易的发展是殖民运动的结果而非原因,殖民运动对希腊经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多元化教育运动源于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它是一场自发的、民间的、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运动,其目的在于为黑人、亚裔美国人、美国土人、西班牙语系移民及白人中未被体现或未被充分体现的群体争取平等教育的权利,进而争取社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原来的民权运动主要是以主流化的价值观来为非主流化的群体争取平等权利,而多元化教育运动则试图在化教育中体现非主流化群体的价值观。以争取形成一种新的美国化。这场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距离其目标还很远。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在民族危机下各种爱国力量汇聚而迸发的救亡运动。本文主要就运动的领导力量,它实现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的渠道和途径,从而体现出它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促使进步政治力量和爱国社会力量的联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通过中国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来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其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起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制度因素和社会背景。这一运动呈现出纲领的不确定性、组织的松散性、活动的非暴力性和参与主体的弱势性等特征。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占领华尔街”运动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启迪我们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迅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是近代湖南民主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湖南国共两党的合力以及北伐时期湖南军民的互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湖南农运高潮期间出现的某些幼稚和过分的举动,其主观原因是湖南农运的发展远远超过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是党处在幼年时代,农民党员更显得幼稚,共产国际的误导也给湖南后期农运带来了混乱,北伐期间湖南农运本质上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notion that integrating movement in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tributes to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kindergarten students. One hundred and sixty 4–6 year-old kindergarten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for 145 days, which included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tests in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he three interventions consisted of (a) a mindful movement—integrating movement in academic learning, (b) a movement for its own sake—allowing children free movement without providing academic instruction, and (c) a control condition—children engaging in their regular academic environment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mindful movement intervention resuted in the highest improvement i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s. Children engaging in movement for its own sake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control condition.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mindful movement enhances kindergarten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outcom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教师流动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但目前多数学者关注的是教师流动所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对教师流动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关系的论述很少。文章将教师流动分为自主型流动、政策援助型流动和区域内走教型流动三种形式,并分析了应然层面上各类型教师流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厘清了实然层面上阻碍流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五四"的反思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受制于特殊的中国语境,新启蒙仍被裹挟在救亡、革命等话语的外套中,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自由始终被遮蔽着.在新的语境中,未来的同一运动应是抛开束缚后的纯化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