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图像时代下,面对文学经典阅读的日渐式微,本文着力构建一套跨媒介阅读模式,激活文学经典在新时代下"数字受众"中的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2.
时下各种流行文化充斥着校园,学生倾于阅读"轻"文学作品,挤压了接触经典的空间。学生阅读变得肤浅化,阅读能力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并非所有的阅读教学都有效。有效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与方法。文章以五年制高等幼师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试从语文阅读现状、阅读中存在问题、阅读有效性探究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一种最宽广、最长远的教育,阅读经典更加能穿透学生的思想,渗透到心灵,对内在本质产生影响。山东省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以"五味诵读"为基点,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悦读纯净学生心灵,助学生健康成长。一、经典味诵读纯净心灵清晨,踏着悦耳的铃声走进一小校园,此时,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学生就在这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周一,学校要求学生读经诵典。读经诵典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对开展"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描述所在学校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以阅读经典为切入点的主张,尝试思考阅读经典的意义这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读经诵典能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但在目前全民手机阅读背景下,"去经典化"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学校需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及时调整策略,通过"读一读、讲一讲、写一写、比一比、唱一唱、演一演"等渠道多管齐下,探索阅读活动路径,助推中职生重拾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相似文献   

6.
"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施,读书已成为社会文化现象。初中生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初中生课外阅读率逐年上升。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如兴趣不浓、阅读面单一,阅读倾向消遣化与娱乐化;初中生热衷于读"图",喜欢故事情节的刺激,缺乏独立思考与阅读的能力;传统的经典阅读困境重重等等。调查也发现,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关键因素是课外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已经出现明显的"媒介依存症"及"手机人"趋势:一是手机阅读难于节制;二是大学生流行感性、浏览性的休闲阅读,正在取代纸质书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研究型阅读;三是大学图书馆出现了传统阅读的分流与弱化。四是手机库源完全由商业垄断。手机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墙,引发传统师生、教学关系位移乃至异化。大学尤其是普通大学,亟需重建阅读本位,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手机,走向"手机+经典"的新阅读范式,作为一种缓解手机依存症、"手机人"趋势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考阅卷"关键词阅卷标准",以2019年全国卷III第40题"罗马与汉国家治理"为例,分析参考答案之间的因果逻辑。而学生因果逻辑的构建则在于课程教材阅读与经典文献阅读相结合,并将阅读文献试题化。  相似文献   

9.
周洁  蔡雅杰 《广东教育》2007,(12):14-14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浸润孩子稚嫩的心田,陪伴孩子迎着朝阳健康成长,我校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大德育课题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以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为引领,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积极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建设石牌学习之邦"活动.通过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使学校孕育浓郁的书香味,成为传播知识与文明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经典化是一个动词,新诗经典化意指新诗诞生至今延续不断的新诗阅读接受活动,一种业已发生的将一些新诗化为经典的传播接受过程,它由近一个世纪里的读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里完成。新诗读者包括不同年代的大众读者和专业批评者、研究者,而阅读接受语境变动不居,致使新诗经典化活动异样丰富,它将一些诗人、诗作遴选出来,剪除枝蔓,突出、放大其主要特征,使其成为所谓的"经典"。新诗经典化是一个意义生产过程,为20世纪中国阐释、凝练出多重现代精神和诗学新传统。然而,新诗经典化是一个尚未完成的过程,那些既已遴选出来的新诗"经典"尚需一个更为漫长的阅读接受过程的筛选与确认。  相似文献   

11.
一、导读设计说明 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适合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本课设计是对经典导读课中"感知风格型"这一课型的尝试.即以感知、感悟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精心选择最经典又适合学生阅读的两篇,分别采用教师大声读与伙伴共读的阅读方式,发现共同的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与"他人评论"激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的认识,以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目的,激发起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同时渗透文学作品阅读方法的指点:整体泛读直觉感知与部分精读深度感悟相结合;借助想象与联想,进入文学的感性世界,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文化的浸染;细心地体味吟咏精妙的语言,感受语言的意味与魅力;设计精美的阅读心得卡,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12.
阅读史就是精神成长史,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读整本的书,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可以由一篇文章引向整本书阅读,"惠养"童趣,让学生"爱上一两部经典";以人物为纽带,走向多视角的阅读,"惠泽"童心,让学生"爱上一两名作家";以导读、分享、欣赏等方式去阅读与交流,"惠化"童年,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生态阅读理念倡导健康阅读基础上的深度阅读、快乐阅读,倡导一种自然、审美、人文、经典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促进生命发展的阅读状态,让孩子浸润其中,与书为友,与经典亲近,与大师对话,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我们感到生态阅读是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为了儿童发展的阅读研究。为此,从2009年起,我们努力从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活动、阅读主题等多个层面、多个  相似文献   

14.
单肖娟 《文教资料》2013,(22):48-49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经典阅读带给人们的丰富的感悟与想象逐渐丧失,蕴含在传统经典阅读之中的生命与精髓不复存在。怎样引导人们重返经典阅读,引导人们重返精神家园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阅读的重要阵地,在引导人们重返经典阅读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加强经典阅读推广的思考和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领开启经典阅读的新时代。本文论述了哙共图书馆引导人们进行经典阅读的社会责任,对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为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阅读是大学生成长的基本途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态度良好,阅读内容丰富,尤其喜欢网络阅读,但专业阅读较少,在阅读的方法上存在着问题。改善大学生阅读的对策主要有:学校精心选择教材;教师加强阅读指导;转变阅读观念,改善阅读方法;回归对经典名著的传统阅读。  相似文献   

16.
<正>E时代,孩子面临的是一个传媒十分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通过报刊、网络等传媒纷至沓来,经典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经典根植孩子的心中,让名著的精髓流淌于每个孩子的心间?我思考,我实践——阅读从点滴做起,在零星的"微阅读"中激发阅读期待,以少数经典阅读带动海量经典阅读,从而提高阅读品质。一、微内容:给予选择的自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让学生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了解经典、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倡导,一股阅读之风正席卷中小学。那么如何关注、发现、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学习资源呢?学校紧紧围绕核心办学理念,从儿童阅读诉求出发,着力开发、建立立体化的经典阅读学习资源,以全面助力学生阅读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经典阅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读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流途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指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促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阅读的原则是:将指导学生和自身阅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经典阅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读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流途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指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促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阅读的原则是:将指导学生和自身阅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孔子学堂"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开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的第一家。学校承中华之脉,养堂正之气,扬上善之德,以"孔子学堂"为载体,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人格养成为主线,确立了"六位一体"经典阅读的育人路径:经典阅读+环境文化,经典阅读+主题活动,经典阅读+校本教材,经典阅读+社团活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经典阅读+信息化手段,经典阅读+社会公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