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词人姜夔作为布衣寒士,身世漂泊。其词中隐含了飘零怀归之情:一方面悲戚的飘零之感导致词人的怀归之情。另外一方面,乡愁和恋情成为词人怀归之情的载体。同时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共通的寒士之悲,这种情感脉络影响了姜夔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夜里,一个花瓣轻轻落在松软的草地上,惊醒寒士。寒士一骨碌爬起身,把鼻子贴在冰凉的窗玻璃上。黑洞洞的夜里有奇异之光,天上星星在行  相似文献   

3.
陈允平的词在不谈国事、闲看山水的表面下蕴含了沉重的身世之感。倦游思归、寒士之悲和生命意识,由表及里共同构成了西麓词身世之感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4.
杜荀鹤仕进与退隐的心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荀鹤一生跋涉于艰难的仕进旅程,其进退心态颇为复杂。章认为诗人既有苦求声名不甘庸世的寒士心态,也有取禄酬志谋,身荣家的常人功利心理,以诗干谒体现了诗人求名的苦心谋仁的韧志。而仕旅的艰难与挫折,参以禅宗玄理的影响,诗人在仕进的同时又常萌生出退隐之思,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泛见于其诗之中,透此外案解析,似可煜照千余年来中国“寒士”的酸苦心境。  相似文献   

5.
晚唐宗之后,科场请托奔竞,公道益衰。长期屈抑的寒士,贫困交加,身心遭到严重摧残。随着自尊、自信的丧失,初盛唐寒士笑傲权门的傲岸风骨,为哀伤乞怜的庸俗行为所取代。从而对他们的诗歌创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位寒士,屡试不中.愤然隐退.抛却诗书,砍柴度日。一日,听说有主考官过境.寒士有心试探.便担着柴薪.拦住主考官的去路,提出一上联,要他通过了方肯放过。主考官欺他是个草野樵夫,量无不了之事.怎料樵夫指前柴担吟道: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在文学思想方面.提出了“寄托孤愤”理论;在小说创作中,抒发了自己的孤愤之情。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主要通过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嫉恶如仇的情感;通过“寒士”的厄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病,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通过“异史氏日”的精彩阐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8.
贞元、元和之际,唐王朝的政权逐渐为宦者所把持,并一直持续到唐末;地方藩镇父死子代,各霸一方,与朝廷争权夺利;而自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经过时代战乱的冲击,贵族和寒族之间虽有所消长甚而转化,然寒士求仕之路仍比门阀望族艰难。又当时统治者崇尚佛老,世风浮靡,儒学式微,人情萎顿,统治基础逐渐缩小。韩愈正处于这样一个儒、道、佛三教并行的思想混乱而又思想活跃的时代.他一生倡道统,反佛老,求仕进,重孝慈,以一己之亲情推及天下寒士之苦境,以求儒学复振,情理统一。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在《海瑞传》“自读提示”中提示道:海瑞由于为官清正廉洁,“以至卒时,寒士‘醵金为敛’,‘小民罢市’,‘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我认为“寒士醵金为敛”之说殊为未当。“醵金为敛”者不是“寒士”,而是王用汲这个“佥都御史”。理由有二: 一、“提示”与文意不合课文有关叙述是:“瑞无子,平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相似文献   

10.
孟迟是晚唐前期中下层寒士、诗人,在科场与幕府间寻求个人出路,会昌五年及第,后供职于幕府;有诗名,尤工绝句,诗歌题材较集中;诗人的经历和作品在同时代寒士群体中较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以“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为切入点,可以窥探贾府中上至家长下至丫环诸多有关人物的复杂心理状况及其成因,从而认识《红楼梦》反映人性的丰富复杂性和悲剧的深刻性。如:在封建理性的支配下,贾政因焦虑而脆弱的心理,演变成人性的扭曲;而贾母的慈爱恰好成为宝玉“叛逆”思想行为的保护伞;赵姨娘“向上意志”不能实现时的自卑情结,转移成人格阴影,导致弱的“恐怖主义”;袭人“委屈”心理中的潜意识层面;宝玉对宝钗的“少女青春美崇拜”;林黛玉的“缺失性体验”和自我认同,是其多愁善感个性的根本成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三侠五义》成书的复杂性及其时代性,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一形象简单浅薄,它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乍读《三侠五义》,包公形象给人的感觉显得单薄、流于程式化。但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并非如此,他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代东昌堡的位置,民国以来有很多错误的认定.本文结合中外史料,重新加以考证,确定明代辽东东昌堡与牛庄驿原为一地.  相似文献   

16.
《钏影楼回忆录》是近代报人、小说家包天笑撰写的自传体散文集。它描述了包天笑早年的人生经历,以及清末民初苏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在《钏影楼回忆录》中,作者以写实笔法勾勒出了各种独具时代特色的近代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不仅可以看到包天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型,而且体现了包天笑新旧思想相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有学者指出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传世的<管子·霸形>有不少相近之处,文章进一步指出<管子·戒>中的不少记载也与竹书存在对读可能.通过三篇文献的对读,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出土竹书本身含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出土竹书和<管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自2013年余额宝上线之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规模从零发展到近六千亿,对于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介绍余额宝独特的优势,探讨了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重视个体客户、升级理财产品、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功能化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闻报》、《申报》竞争情况相关资料的梳理,提炼出对当今报业同质化的三点启示:同质化策略对市场跟进者而言,不失为一种稳妥有效的策略;差异化竞争是报纸最终立足市场的不二法门;良性同质化竞争有利于两方双赢共存。  相似文献   

20.
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学者非常重视对《左传》的学习,总结《左传》特有的文法。方苞评点《左传》以义为经,以法为纬,注重对《左传》文章段落结构分析,这种独特评点方式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李文渊师事方苞,他对《左传》的评点在很多方面都与方苞一脉相承。当然李文渊的评点也有独特之处,他更加注重从篇法的角度梳理出《左传》在段落上的起承转合关系,他的《左传评》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分析也比方苞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