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同志说:“欣赏活动本身,也具备艺术创作的意味。”的确是这样,书法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们在进行书法欣赏时,不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一瞥和被动的接受,而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尽力捕捉审美客体(即书法作品)本身美之所在,充分发挥美感认识中的直观、联想、理解的作用,去发掘、去撮取、去感受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形象美与意境美。提高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只要肯做“有心人”,长期不懈,总是能达到目的的。如何提高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从书法艺术本身来探索,要做到“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字的书写本身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但由于汉字字形所具有的造型美,使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趋向成熟而演化成一门艺术,这便是书法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书法艺术的产生也不例外。现有的定型字体(篆、隶、草、行、楷)都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要提高书法艺术的书写水平,首先必须具有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有了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才能识别优劣,择善而从,才可以少走弯路,不致误入歧路,从而提高书写技巧。怎样才能对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呢?这就需要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知识。第一从法度方面欣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看这位作者在书写时是否有法度。所谓法度,  相似文献   

5.
所谓意境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艺术家将其一定的思想情感倾注于某一艺术形式和表现对象而产生的升华性的美感。这种美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比比皆是。我们在欣赏一幅成功的书法艺术作品时,这自然可以透过书法的点线造型,感受出书法家的情感倾注于书法艺术形式所...  相似文献   

6.
<正>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如《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被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可见,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文字在记录语言之后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比如那千古名篇名帖《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入手,分析了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美和人格美,从而为欣赏书法作品时提供客观依据,使欣赏正确地把握欣赏书法的尺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书法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即:一是需要反复的欣赏、揣摩;二是书法作品的能动性;三是书法作品欣赏带有主观色彩。另外,本文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书法作品的审美标准:一是点画的线条美;二是点画的造型美;三是章法的整体美;四是全幅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入手,分析了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美和人格美,从而为欣赏书法作品时提供客观依据,使欣赏者正确地把握欣赏书法的尺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艺术美的抽象性,是由这种艺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它只展示出具象性的一面,因为以汉字为造型基础的书法艺术,由于其本身所展现的生命意义,使书法艺术的具象性特,或显得更为突出。抽象美是基于汉字演变过程中趋于符号化的结果,但具象美却是汉字所包涵的自然山川万物,透过书法艺术线条形象的外化。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依据书法特有的教学规律,指导学生摹帖到位,才能使其在模仿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加强大字的练习,就会使学生自我鉴赏、自我书写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只有这样,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书写习惯的养成,才有章可循;学生性情的陶冶和人文精神培养,以及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弘扬,才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非常美的。它自问世以来,历时之久,影响之大,普及面之广,人们喜爱之笃,可能是其他艺术所不可企及的。如果站在我国历代流传至今的千千万万件令人心动神摇的书法艺术珍品面前,真象遨游在艺术海洋之中,很容易感受到书法艺术之美真是美不可言。书法艺术之美究竟美在哪里呢?书法艺术美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分析、研究和欣赏书法艺术美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书法的形体美与意境美。一千多年前,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就已经论及书法艺术中的这两个核心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他说:“夫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对我们今天进行书法艺术欣赏是有一定价值的。应该说,“神采”通过“形质”表现出来;“形质”则因“神采”产生巨大魅  相似文献   

13.
人们谈及形式美,往往乐于围绕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决定作用去理解。对于书法艺术——这种通过用线条构造,以文字形体结构为外在形式的情感符号来说,自然是“形”与“神”的统一。然而,在这里,我试图从书法形式本身的内涵谈谈,以便使我们在分析、欣赏和创作书法艺术作品时,不仅能重视书法艺术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而且也不忽视其形式的独立作用。 本文所要涉及的书法形式美,主要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形式的构成诸因素如形体、墨韵、线条、布白及其组合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观点     
《快乐阅读》2012,(8):80
书写规范的审美价值取向书写规范,是对书法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书写行为本身即具有对规范和审美融合一体的天性追求。然而近三十年来,无视书写规范而恣肆妄为的书法作品屡见不鲜,折射出书法传统断裂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对传统文化基本否定所造成的中断。书,是心的轨迹。心不律己,书自无法。一些书法作品中体现出对书写规范毫无顾忌地打破,过度追求视觉刺激的效应,背离书写根基,朝着无度狂乱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6.
书写内容与书法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首先,内容影响主体创作心理,使作品具有个性品质;其次,书法作品能够能动地反映文字语境和主体的精神气质,两者的相互生发使文境在书风催化下进一步凸显艺术的旨趣;最后,契合主体心理与精神的书写内容对书法家构建个性书法风格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具象的美和抽象的美。具象的美,是指客观事物本身的美或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美。抽象的美,是寓于形式之内或隐于形式之后,间接地反映或摹拟客观事物的美,书法艺术,即属于后一类。 (一) 书法艺术的美,是寓于线条之中的抽象美。 书法艺术,通常特指用中国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是用线条的组合(即汉字的点画,包括直线、曲线)和变化,通过结字、章法布局,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其审美特征是抽象  相似文献   

18.
书法作品的品评欣赏是书学领域内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涉及到方法和标准两个重要方面。而标准、方法及各自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中国古代论书时“以人论书”且首论其人的现象作一浅探,疏漏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中国古代品评书法作品时,往往将人和书法艺术水平联系在一起、且首论其人,将人的品格高下优劣,行为端正与否放在书法艺术水平之上。“书学不过一技耳,……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处。”[1]“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乱也。”[2]“清心寡欲,字亦精神。”[3]诸…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写字教学中的艺术性逐渐被电脑技术所取代,学生接受书法艺术熏陶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也越来越忽视书法艺术在写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教师来讲,通过何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小学生对书法艺术产生热爱,不仅能够提高其书写技能,而且能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在写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就尤为重要。一、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书法艺术之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识字与写字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陆志国 《文教资料》2005,(4):107-108
中国书法,是以文字(严格地说是汉字)作为有序的书写对象的艺术。书法家只能创造书法,而不能创造文字,但是,它不能离开文字,正如舞蹈附丽于行走,建筑则附丽于避风雨之物,早期书法艺术的一个醒目而特殊的目的是社会实用表义功能。早期的书法是一种“附庸美”或“依存美”,它是“有条件的美”,是以美之外的合目的性——占卜记事、颂扬祖先、追述功绩、叙离通问等等条件为前提、为依附的。关于“依存美”和“自由美”的理解,可借用德国艺术史家格罗赛的一个著名而生动确切的比喻:装璜在发达的初期国家只有一种次要的艺术性质;悦目的形式只是依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